财主底儿女们_第三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第9/11页)

乌云遮没了太阳,凉风活泼地吹着,王桂英感到凉意,觉得悲伤,走过草地时低声唱着:“秋香,你底mama呢?”

    “桂英,你是不是不舒服?”蒋秀菊忧愁地问。“没有…有一件事,我明天告诉你。不,我不告诉你。”王桂英说,坚决地抬起头来。

    蒋秀菊委屈地沉默了很久。

    “桂英,我们家里的事多么叫人头痛啊!”“哪个叫你要这个家!”

    “但是,桂英,我不理解你。”蒋秀菊委屈地、怯弱地说。“秀菊啊,你理解我,我也理解你。我怎样才能够报答你底好心肠啊!…秀菊,我觉得,恐怕我们以后再不会这样理解了罢。”王桂英说,有了眼泪。

    她们并肩地坐在草地上,她们底美丽的头发在活泼的凉风里飞动着。镶着金边的、雷雨的云已经升到顶空了,风势渐渐地增强了。蒋秀菊,带着她底怜悯的表情,沉默着。“秀菊,常常在深夜里,我醒来,我觉得世界很荒凉,我心里是多么悲伤啊!我想,人总是自私的,我不爱别人,别人也不爱我!”

    “愿主宽恕我们!”蒋秀菊,就是若瑟,凝望着雷雨的云,想。

    “人生无非是梦境,荒唐的梦,享乐的梦,追求幸福的梦——啊,你看那云后面的金光多美,要下雨了——而我,是终于要从梦里醒来的吧!”王桂英以痴幻的小声说“就是说,大家从此忘记我了,”她继续说“我,生活过了,什么也没有得到,又消失了!啊,我是一点乐趣也没有啊!”她带着一种激情,喊。

    “桂英,你不能告诉我么?”

    “啊,不!”王桂英坚决地说。“你是多么纯洁啊!”“但是我并不像你所想的那样纯洁…桂英,雨就要来了。”

    “我想向你借一点钱。”王桂英简单地,冷淡地说。

    蒋秀菊脸红,打开包包来,拿给她二十块钱,并且谨慎地问她够不够。王桂英脸红了,接过钱来,沉默着。然后她站起来,说,她要回去了。

    “雨来了。”

    “不。你明天来玩。”王桂英说,接着就跑了开去。

    王桂英跑过林荫路,同时低空里起了雷声,暴雨狂乱地降落了。各处有了尖锐的、喜悦的喊声,雷雨更威猛。蒋秀菊跑到台阶上,在狂风里挺直身躯,高声地喊叫着。但王桂英已经消失。

    “仁慈的主,你宽恕她罢…”蒋秀菊说,眼睛潮湿。台阶里面,小孩们欢跳着,唱着歌:风来了,雨来了,和尚背着鼓来了!

    蒋淑珍拖蒋蔚祖替她“挑水”走下楼来,在小孩的房间里找到了蒋淑华。小孩在睡觉,蒋淑华躺在椅子里看书。蒋淑珍少女般笑着,恳切地看了她一眼,问她看什么书,随即便向她提起了汪卓伦。

    两姊妹谈了几分钟。这几分钟是难忘的,她们谈得那样融洽。好像因为窗外是雷雨,旁边是小孩底睡眠的呼吸,特别好像是因为蒋淑珍来得那么突然,而蒋淑华正在看书,她们才谈得那么融洽。雷雨、小孩底甜蜜的呼吸、蒋淑华所看的破的小说,和低声谈论的心腹话有着神秘的、美妙的关联,仿佛这个谈话一定是如此的。两姊妹带着感动的、庄严的神情走出房来。蒋淑华走进楼下的后房,坐下来,凝望着窗外。“啊,卓伦,你来,我问你一句话。”蒋淑珍使汪卓伦离开留声机,微笑着向他说:“你看见少祖吗?”“没有。”汪卓伦回答,不安地明白她并非真的问这个。蒋淑珍歉疚地,慈爱地、天真地笑着。

    “你有空,你来。”她说,领汪卓伦下楼。

    汪卓伦走得很小心,好像每一步于他都是极重要的。他明白蒋淑珍领他到什么地方去。在楼下第一个房间前他心跳,感到那种温柔,发觉不是这个房间,他脸红。蒋淑珍没有注意到这个,没有说话,领他穿过正堂。

    他感到软弱,想停下来,但仍然机械地跟着戴大耳环的蒋淑珍走着。这个中年男子不能用俗世的方式来应付这件事,因为他诚挚地明白他自己底无经验:他没有接近过任何女子,他是羞怯而善良。同时他并未坚强地具有那种失意者底安心立命的情感,因为他还是小孩,善于宽恕,人生里的一切于他都是神圣的。他是那样地扰乱不安,虽然他为在内心和外部应付这件事已经准备了好久。他想到别人在这种时候是怎么做的,想到一些客气话,想到冷淡的、强有力的表现,并准备这样做,但这个艰苦的建设在事情临近时便完全被遗忘了。穿过正屋时,由于羞耻和强烈的、扰乱的责任感,他忽然觉得他对蒋淑华是有错的,或将要有错的,他觉得艰难、不幸、和某种怜悯。

    汪卓伦生长在贫穷的家庭,——原来也是那种大家庭,但在父亲一辈底手里便破散了。而因了由破散带来的独立的努力,慈爱的母亲便在新的小家庭里创造了很多光明的景象,因此,汪卓伦底幼年,虽然饱受贫穷底痛苦,却也充满了温暖。然而母亲早死,常常是这样的,慈爱的母亲早死,留下了孤独的、苦撑门面的、愤嫉人世的父亲。父亲辛劳到六十岁,最后十年便把担子卸给汪卓伦了。除了金钱以外,汪卓伦还需要负担父亲底坏脾气:伤心、嫉愤、酗酒。

    早死的母亲留给儿子神仙般的印象,并留给他那种慈爱的、忧郁的、软弱的气质。牺牲了自己底青春,忍受着父亲底一切乖戾,汪卓伦把家庭担负了起来。认为结婚会使父亲更不幸,他便没有结婚。父亲希望在自己死去以前看见儿子成家,——这在汪卓伦看来是一个奇想,因为很多例子,都证明这是不可能的——但不幸他死得比自己所预想的还要早。

    由于父子两辈底努力,家庭可观地恢复了,汪卓伦很早便能结婚的,但他有很多担忧,竟至于认为自己是不适于结婚的。在这种社会里,一个中年人底结婚,常常也是困难的,因为热情已经消失,犹豫是那样的多,对于他,世界上是不再有什么绝对的东西了。汪卓伦并且感到假若有任何女子到他底生活里来,那个女子便要不幸。

    但他单纯如小孩,某种隐伏着的感情燃烧,他底世界便要完全改变。这两天他所感到的那种摇动使他觉得一切都不寻常:这种摇动并没有替他决定了什么,但却使他看见了,在自己内部,还有着什么。他承认自己将要做一件美好的事,但不知道应该在实际上采取怎样的态度。

    “我应该答应呢还是不?不,我要看。”走进前房时他想,一度感到强烈的犹豫,但明白自己是带着最好、最宝贵的东西走进这个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