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全传_第四十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章 (第7/12页)

、潘二人与南书房翰林在西屋商酌遗诏,文祥由荣禄陪着在东屋执笔写旨,其余的都在正屋商量丧仪。

    “我不行!”病后虚弱,兼且受了重大的刺激的文祥,搁笔摇头:“简直书不成字了。”

    “中堂!”荣禄自告奋勇“你念我写。”

    “好吧!你听着。”文祥把座位让给荣禄,自己在另一张椅子上坐下,略想一想,慢慢念道:“‘钦奉懿旨: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着承继文宗显皇帝为子,入承大统,为嗣皇帝。’”

    写到一半,进来一个人,是沈桂芬,起先诧异,不知荣禄在写什么?及至看清楚是在拟旨,顿时变色,心里是说不出的那股不舒服,同时也有无可言喻的气愤,觉得荣禄擅动“‘枢笔”是件“此可忍、孰不可忍的事”!

    然而此时何时?皇帝初崩,嗣君未立,为了荣禄擅动枢笔而闹了起来,明明自己理直,亦一定不为人所谅,说是不顾大局。看起来竟是吃了个哑巴亏。

    沈桂芬的气量小是出名的。一次五口通商大臣崇厚从天津奉召入京,带了好些海鲜,分赠军机大臣及总理大臣,独独漏了沈桂芬一份,事后发觉,深为惶恐,赶紧又备了一份补送,沈桂芬拒而不纳。

    又有一次是翁同龢宴客,陪客中有一个来自外省,京朝大老,素不识面,主人为双方引见时,那陪客一时忽略,未曾意会到“沈尚书”是“大军机”礼貌上不是如何了不得的尊重,沈桂芬亦大为不快,竟致悻悻然不终席而去。

    礼节细故,尚且如此,何况擅动“枢笔”?要发作实有未便,不发作心里堵得发慌,所以在东屋坐立不安。而荣禄一向干练机警,这时因为新逢大丧,心里有许多大事在盘算,竟不曾发觉沈桂芬的神色有何异状?至于文祥,体力衰颓,心神受创,当然更顾不到了。

    “行了!”文祥还将旨稿递了给沈桂芬“经笙,托你拿去跟六爷,还有几位商酌一下,就递了上去吧!”

    到底找到了一个机会,沈桂芬答道:“仲华的大笔,自然是好的。何用再斟酌?”

    坏了!荣禄恍然大悟,自己越了军机的权,但此时不是解释的时候,更不能说要回来撕掉,请沈桂芬执笔重写,只好以后等机会再说。

    于是扶着文祥走到外屋,只见恭王正与大家在字斟句酌,但不是“懿旨”是“遗诏”最后定了稿,为大行皇帝留下的话是:“朕蒙皇考文宗显皇帝覆载隆恩,付畀神器;冲龄践祚,寅绍不基。临御以来,仰蒙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宵旰忧劳;嗣奉懿旨,命朕亲裁大政。仰维列圣家法,一以‘敬天法祖,勤政爱民’为本,自维德薄,敢不朝乾夕惕,惟日孜孜?

    十余年来,禀承慈训,勤求上理,虽幸官军所至,粤捻各匪,次第削平;滇黔关陇苗匪回乱,分别剿抚,俱臻安靖,而兵燹之余,吾民疮痍未复,每一念及寤寐难安。各直省遇有水旱偏灾,凡疆臣请蠲请赈,无不立沛恩施。深宫兢惕之怀,当为中外臣民所共见。

    朕体气素强,本年十一月适出天花,加意调摄,乃迩日以来,元气日亏,以致弥留不起,岂非天乎!

    顾念统绪至重,亟宜传付得人。兹钦奉两宫皇太后懿旨:‘醇亲王奕譞之子载湉,着承继文宗显皇帝为子,入承大统,为嗣皇帝。特谕!’嗣皇帝仁孝聪明,必能钦承付托。‘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惟日矢忧勤惕励,于以知人安民,永保我不基;并孝养两宫皇太后,仰慰慈怀。兼愿中外文武臣僚,共矢公忠,各勤厥职;思辅嗣皇帝郅隆之治,则朕怀藉慰矣!

    丧服仍依旧制,二十七日而除。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这一道懿旨,一道遗诏,性质都重在为文宗承继次子,为国家立新君,算是喜事,而且又有御名在内,所以用黄面红里的护封。等安排妥当,御前大臣所拟的奉迎嗣皇帝的礼节,亦已用红单帖写就,于是递牌子请起,面奏两宫太后定夺。

    当文祥与荣禄拟懿旨,南书房翰林拟遗诏的时候,恭王与亲贵大臣,曾有成议,大行皇帝无子,将来嗣皇帝生了皇子,承继大行皇帝为子。这个打算与两宫太后的意思,完全相同,因此懿旨重新修改,特为加上了这一笔。

    “奉迎嗣皇帝的礼节,臣等公议,”惇王面奏:“嗣皇帝穿蟒袍补褂,进大清门,由正路入乾清宫,到养心殿谒见两位皇太后,然后在后殿成服。”

    “可以!”慈禧太后问“派谁去接?你们商量过没有?”

    “商量过了。想请旨派孚郡王率领御前大臣,到‘潜邸’

    奉迎。”

    “那就快去吧!”慈禧太后又说“天气太冷,可当心,别让孩子着了凉。”

    慈禧太后口中的孩子,就是嗣皇帝,今年才四岁,是醇王福晋,也是小名“蓉儿”的慈禧太后的胞妹所出,虽然行二,实同长子。他生下地不久,就被赏了头品顶戴,一个月前又以大行皇帝的“天花之喜”加恩亲贵近臣,赏食辅国公俸。公爵是宝石顶,醇王福晋特为替他做了一顶小朝冠,全套的小蟒袍、小补褂,预备新年进宫贺节之用,这时却先派上了用场,老早将他打扮得整整齐齐,等候宫中派人来接。

    奉迎新君的仪仗,是午夜时分出宫的,由孚王率领,直往太平湖的醇王府。这座曾为八旗女词人西林太清春吟咏之地的园林,人杰地灵,龙“潜”于此,如今得改称“潜邸”钦使到门,只见大门洞开,灯火辉煌,孚王捧诏直入,先宣懿旨,后叙亲情。

    “七嫂!”孚王请着安说:“大喜!”

    醇王福晋不知道怎么说了?又淌眼泪、又露笑容,自己都不分辨心中是何感觉。

    “皇上呢?”孚王不敢耽搁,放下手里的茶碗,站起身来说:“请驾吧?”

    “奶妈呢?”醇王福晋问“可是一起进宫?”

    “内务府已经传了嬷嬷了。”孚王答道“一起进宫也可以,请懿旨办吧!”

    “千万请九爷面奏皇太后,还是得让奶妈照料孩子…。”

    “嗐!”一句话不曾完,醇王大声打断“什么孩子?皇上!”

    “一时改不过口来。”醇王福晋很费劲地又说:“皇上怕打雷,离不得他那奶妈。”

    “是了!我一定拿七嫂的话,代奏两位太后。”孚王回身吩咐:“请轿!”

    等一顶暖轿抬了进来,醇王福晋亲手抱着睡熟了的“孩子”交与孚王,嗣皇帝就这样睡在孚王怀中,进入深宫。

    进宫叫门,交泰殿的大钟正打三下,两宫太后还等候在养心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