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卷四海征伐第十章经济帝国 (第1/4页)
第十卷 四海征伐第十章 经济帝国 经济帝国 如果要保证大汉帝国长期稳定,首先要解决儒生文人官僚集团,可是一切官僚集团都会腐败,罗马帝国没有儒家还不是被帝国的腐败所击垮,罗马也有着严明的宗教信仰。 廉政之刃行动从很大程度上打击了传统的儒生文人官僚集团,大量从襄阳学府毕业的宣誓效忠道教的学子开始纷纷涌入朝廷。 道教天道修士会和天道武士会的成立,也会让道教更强大更严明,那么还需要做什么呢,到底什么办法才能让官僚集团不腐败呢? 酷刑明显走不通,铤而走险是人们的习惯,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雍正的酷刑治吏,结果都没有取得好的成效。 民主更行不通,罗马帝国不能不说民主,至少相比大汉帝国,他们已经具备了民主精神,最重要的是,大汉帝国现在执行民主制度,就马上会被人借机抢夺成就,出现新的帝国,大汉的民主又会被新的帝王所掩杀,因为大汉人心中,几乎每个人都有一个皇帝梦,这个梦导致了帝国不可能走向西方式的民主,人们没有服从多数的习惯,所有人都想登高一呼,万人敬仰。 舆论,可以将舆论权留给帝国子民,但一不小心,舆论权就会那些儒生所掌握,成为鼓动人民反自己的坚强阵地。 监督权,如果维持目前或者以前的政治格局,监督权只会变成监守自盗。就好比今天大汉从吏部抓出来地贪吏一样。 虽然没有一个完美的办法,但有一个很折中的办法,那就中央朝廷和中央皇庭的彻底分离,只有在这个基础上,皇庭对朝廷的监督才会真正起到效果。 对帝国几千万子民来说。朝廷就是皇帝管理地,无论怎么样分离都不能起到实际效果,那就必须用一个新词汇来定义这种新机构组织。 刘协考虑了很久,决定引入中央国民院这个概念和新词汇。慢慢引入罗马民主精神,让帝国国民选举国民参事,再由国民参事选举治略公,治略公选出来之后,再各自根据自己管辖范围提名各部门尚书。 随着刘协引导的双极文明对话持续开展,人们已经发现了罗马的民主精神,大汉帝国内很多人都在研究罗马的制度,适当引入民主精神是双极文明对话地基础,否则这扇门还是会被关起来,与其说中国历代帝王害怕和欧洲文明对话。不如说他们害怕那种民主精神,他们不敢面对这种民主。 但他们却不清楚,民主也是虚伪的工具,还是统治者的武器,只要有宗教和军队掌握在大汉皇帝手中,谁来做治略公都不重要。 而且这样做之后,人们就可以将社会矛盾对准治略庭,仔细研究中国社会学,可以发现中国的帝王总是集中所有者和管理者身份与一体。实际上这两种身份中,最吃力不讨好的就是管理者身份。 只要把这种管理者身份剥给治略庭,就可以让其他人来为皇帝管理帝国,但同时也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只要管理的不好,那就不再是皇帝的问题,而是管理者的问题,皇帝就可以响应民众的呼声将管理者换人,以此来减轻社会矛盾。实际上,这就是西方民主地把戏,资本拥有者拥有国家,而把政治家摆到管理者的位置,只要政治家犯了错误,资本拥有者就可以轻易且冠冕堂皇的替换政治家管理国家。 只是要实现这一步还需要很一定的时间来准备。刘协需要时间和社会基础。他需要拥有一条皇帝可以隐性掌控国民参事的办法,并且是绝对隐蔽。一般的帝国子民根本无法理清的通道。 为了实现这条通道,刘协需要一个人来运作内务署,需要一个精通财经又非常忠于自己的人,最终他选定了马良,最初被他一直用来培养为蒋琬接任者的人选,现在地马良还在治略府商部任参事。 马良从七岁开始就在刘协安排下进入水镜学府学习,刘协自己也亲自为他讲解财经、管筹两门学科,从忠心和能力而言,马良绝对是不二的人选。 如今的内务署名义上是杨彪在管理,实际上一直是杨修在打理,虽然杨修能力很出色,但他主要担任军机院祭酒之职,用来细致打理内务署的时间并不多。 很快,刘协就让陈群下调令,任马良为内务署尚书令,这个调令下的很突然,连马良都没有醒悟清楚,一直以来,众人都将马良视为皇帝内定的中治略公,突然调入御府之后,到底会是谁担任蒋琬之后的中治略公呢? 荀也感到非常奇怪,他特意来到御府询问刘协,刘协笑道:“朕发现马良在襄阳学府的同窗费也非常有才华,也精善财经之道,与马良多有相通,现在襄阳学府任教,可调入治略府加以锻炼!” 荀知道刘协在内务署上必然要作大文章,再不多问,躬身退离。 在马良正式接手内务署之后,刘协让马良到玄机阁见他,马良得到圣谕之后,马上赶往玄机阁,丝毫也不敢耽搁。 待马良快步走进玄机阁,刘协让他坐下来,问道:“季常啊,担任内务署的尚书令是否感到失望啊,外面都说你是朕内定地中治略公人选。” 马良急忙道:“绝无此想,出任内务署尚书令,为帝室处理事务乃臣之荣!” 刘协微微一笑,眼睛都眯成一条线,道:“好,能有此念便是好事情啊,朕打算让你成立一个半公开的商社,就叫景山基社。所有财务运作情况都是非公开地,即使三大治略公也没有权利监查,但是对外赈济、慈善捐助却是公开的。皇甫家族、陈群家族、杨修家族、荀家、糜家、最后就是你马家也可以算进来,六家分开为帝室处理财产事务,对外各家各行各事。其实都通过景山基社来运作,楚天商社只是对外公开的一部分,帝室的资产将分开隐蔽处理,钱财运作地本金都由朕出。你们各家只用派人打理,利润七三分成。” 马良心中奇怪,皇帝怎么出走出这步棋,但刘协在大汉帝国地声望早已不是一个帝王可以比拟的,在三千八百万子民心中,刘协既是道教教主和帝国皇帝,在大多数学者心中,刘协又是一位圣人,一位无所不知地博学者,谁能猜到他每一步棋的后招是什么。谁又敢去猜。 马良知道自己不能问,便道:“臣必定尽全力,绝不令圣上失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