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新传_第一章青州风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章青州风波 (第3/3页)

葛亮和沮授则多年安居北方,虽知南方强盛,具体实力如何却并不知晓,想到这里,刘备决心采用贾诩、陈宫和司马懿这派人的意见。

    经此事之后,孙邵、诸葛亮、沮授与贾诩、陈宫、司马懿意见逐步相左,彻底分化成晋阳派和洛阳派,晋阳派明着以孙邵为首,由于孙邵善政务不善军事,而沮授身边多为降将,在朝廷中并无威信,实则渐由制定《国策二十四章》的诸葛亮掌控话语,洛阳派明着处处以贾诩为首,实则以陈宫为真正定夺者,而贾诩和司马懿则故意隐藏锋芒,后世史书将此段历史称之为青州风波。

    关羽和张飞在刘备暗示下并不表态支持哪派,实则两人相对偏向洛阳派,毕竟贾诩、陈宫皆是老臣,孙邵虽同为三老之一,然多年身在后方,远离战线,但多年镇守并州的大将太史慈却明显站在孙邵身边。

    迫于北方灾情严重,青州风波上,洛阳派首先夺得一胜,使刘备派自己最信任的老臣简雍、孙乾前往颖川和刘协谈重开洛阳商市一事,并商量继续联手,彻底除去曹cao。

    由于沮授、诸葛亮并不主张对曹cao开战,刘备无奈,只能留沮授在辽西郡和幽州,让公孙瓒支持他向辽东用兵,调诸葛亮正式进驻冀州,主力集中在冀州治理,以图重建冀州昔日的辉煌。复令陈宫、张飞整顿大军,准备收复青州,而自己返回晋阳,全力支持《国策二十四章》在大汉北方的推广。

    楚王刘协则和众幕僚商议刘备重开洛阳商市之事,陈群表示需要暂缓开市,在他之后,戏志才也默认了陈群的意见,令刘协烦恼不已。

    谋臣中,位置最重要的陈群和戏志才两人都明确表示需要斟酌,毕竟北方之弱在于无粮,然庞统、蒋琬等人也确实说的很有道理,尤其重开商市得到南方国商的一致认同,在刘协的支持下,国商们对朝政的影响力量逐步增强,和国商关系密切的治略府也强调重开商市对南方利益非常重要。

    但与刘备不同,陈群和戏志才在楚王身边的地位远非庞统和蒋琬等人可比,而荀彧在关键时候,和张昭意见相左,支持陈群和戏志才,使得商市重开之事暂时拖后,刘协则让伊籍故意漫天要价,与简雍、孙乾周旋。

    在谈判上,简雍和孙乾显然不是伊籍的对手,拖了三个月后,北方粮草已经渐渐不支,使得刘备终于认识到贾诩、陈宫、司马懿这些镇守前方的重臣为何不愿与刘协作战,大灾之年,确实谁有粮草,谁就有了话语权。

    百万大军(刘备虽名有百万之师,实际上其中六成都是农民临时征调,务农多过练军)耗粮之巨令刘备被迫悉数同意楚王刘协的要求,以每石六百钱的粮价,由朝廷和楚地治略府进行官方交易,且以普通马每匹八万钱和优良战马每匹十二万钱代替五铢钱进行所有交易;接受楚王的调停,停止对辽东公孙度用兵;正式承认扬、豫、凉三州为楚王代皇帝统领之地;承认广州的独立分设一州,且继续由楚王代皇帝统领;赔偿初泰六年,朝廷单方面关闭洛阳商市,查封襄阳银庄造成的损失六十万斤黄金,分五年还清;承认楚钱官方地位,可以在南北通用。

    在南北通商第一时刻,幽州公孙瓒就以三万匹普通幽州马向楚王治略府换粮四百万石,由于黄河改道南线,使得黄河和长江可以通过颖水实现对通,楚地粮食从白马湖淮安装运,通过淮河北上颖水,再经黄河直达南皮郡高塘港。

    之后,朝廷以六万匹普通并州马和一万优良战马换粮一千万石,运到冀州、洛阳、长安救济当地百姓。

    刘协格外清楚,如果自己不开商市,北方今年依靠官府存粮,支撑过今年还勉强,但明年必然不能支持,到时候北方大乱,正是自己出兵之时,这也是陈群和戏志才不同意重开商市的原因。

    庞统和蒋琬则认为即使北方可以支撑过这几年,南方在重开商市之时,实力肯定更涨,和北方的差距可以拉开更多。

    其实没有谁对谁错的,刘协清楚这一点,只是谋士们所站的角度不同,如果大家的意见一致反而是件危险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刘协很清楚南方楚地经济发展所遇到的瓶颈,这个瓶颈是自己以前忽视的,而浪费掉进攻北方的如此良机正是因为自己过去的失策,谁也不是神,即使是回到过去的刘协,经济规律的存在导致刘协以个人决策提高经济发展和生产力高速提升的同时,也犯下了巨大的错误,这就是经济学的铁律,任何人都不能违背经济的基本发展原则,为了弥补过去的决策失误,刘协认识到自己必须花时间整顿国内经济,也需要打开洛阳商市,吸纳北方黄金和马匹,为了以后弥补过失而推行的新政策进行准备工作。

    曹cao没有想到事情会发展到这个地步,虽然陈宫为了防止后续粮草的不足,并没有马上对青州用兵,但二十余万大军已经聚集在兖州,随时准备东进青州。

    在刘备同意停止向辽东出兵之后,沮授亦南下冀州,和诸葛亮商议抢在陈宫之前出兵青州的事宜。

    公孙度在袁绍败北之后,正感到自己岌岌可危之时,得到楚王出面调停,使自己能够暂时保住辽东,马上派谋士淳于契秘密南下晋见楚王刘协,愿意与楚王定同盟之约。

    刘协一方面觉得公孙度还没有资格和自己结盟,另一方面已经准备出兵直接占下辽东,本想拒绝,后陈群谏道:“公孙度虽弱,然在辽东称雄多年,且为辽东公孙氏族长,可先结盟,借其力稳定辽东、三韩,且公孙度年老,时日无多,其子孙中最出色者莫过公孙康和公孙渊,其实亦无能之辈,日后可徐徐图之。”

    刘协纳其言,令伊籍与淳于契商谈同盟约定,然条件相对曹cao则苛刻很多,并将平壤郡划归楚地,派上将赵云领征北军第三营雷铜、第六营华翎、第七营张跃、第八营王平加上杂兵旧部总计五万余人,自淮安乘船、经牟平补给之后沿海岸前行驻进平壤,甘宁驻军在平壤郡南浦县,并建南浦港,派文臣孟建为平壤太守。

    刘备此时方知北方海岸亦可调兵,心中惦记南方水军,在幽州今天津处设南平港,让青州降将孙观cao练水军,然船只构造强度远不如南方水军,时有船只翻覆在海中,欲向南方购船,为刘协所拒,心中忿恨不已。

    在此之后,刘协又向朝廷进言,设辽东、三韩为辽州,定治所为平壤,刘备恐其得辽东,虽同意设辽州,反立仇敌公孙度为辽州刺史,将治所定在玄菟郡。

    刘协也不愿急着和公孙度撕破脸,只令赵云与甘宁整顿军力,对外宣称准备南下为皇帝平定三韩,实则依然暗中准备全收辽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