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节一百零三:奇袭 (第4/4页)
门散户汉中百姓皆可降他却是不能降的。也罢,正要开口,杨敏抢先道:“兴丰侯所言极是,将军,您必须带着大家撤离汉城。至于汉城您就交给老夫吧?汉城不可群龙无首,正好老夫年迈体弱不堪远行,老夫就在此继续督领这些伤病老弱在此代替将军您镇守汉城,也好再多拖延几日。” “你!” “将军勿忧,”杨敏挤出笑脸道“我留在城中并无大碍,到时候只是开门投降罢了。将军,汉中已丢我杨氏家族也大受打击,若是您可怜我杨氏家族为国戍守边疆还算尽忠的份上,请将我的儿子孙儿孙女等都带在身边将他们带回故乡吧!”(注2) 众人个个感动莫名泪流满面。既然杨敏这样说,也省得蒋斌留下恶名,蒋斌也赌誓一定要将杨氏家族再度振兴。 这一夜汉城内到处是低低的啜泣离别,每条街道上都是孩童们哭泣,不过很快被那些同样泪流满面的母亲们拉扯回房间。夜已深,整个汉城内***黯淡,就像往常那般,目标集结地西北大营也是黑漆漆一片。 并没有任何强迫的意味,愿意留下就请留下,愿意跟随一起返回故国,就要做好艰苦的准备。 士兵们愿意跟随的十之八九,足足三千八百人,女人、男人和知道事理轻重的十二三岁以上孩子也超过两千之数,城内剩下的大约还有三千人许,超过一千是不足十岁的孩童。 五更时分,这只浩大的队伍在那些因各种原因留在汉城的百姓们默默眺望下悄悄离开。 不久,这支队伍与连续两天休息不足正在西北营地抓紧时间休息的援军队伍会合,刘武也与蒋斌会面,两下也不做更多客套,一起踏上西归之路。 夜里又下起了雪,并不算大,不过直到第二天的早上也没有停下的意思,汉城也难得城下没有出现那些劝降的押解汉中百姓劝降的魏人队伍。 汉城内也在老头儿杨敏管制下渐渐平静,等待着魏军觉察异样再度兵临城下,到时候投降也就是了。 在这之前他们尽可能保持平静恍若这个城市内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过,这算是对大汉帝国最后的临别赠礼。 (注1:皇甫闿,钟会伐蜀时的参军,东汉名将皇甫嵩的后裔,时年42岁。) (注2:当年,刘备进位汉中王时与曹cao争夺汉中郡,刘备得地曹cao得民,所以蜀国取下的汉中基本是座空郡,后来陆陆续续将一些蜀中人口调集充填汉中,杨敏家族应当也是如此才被调入汉中的。杨敏是诸葛亮和蒋琬时代的督农,照理说应当岁数比较大,一般五六十岁合宜,除非一些特殊情况可再小一些。我取最低值,即将老家伙在蒋琬时代五十岁左右,到如今正好大致七十岁。) (上一节,刘武在白水河畔默默叹息这支远征队伍不知道能有多少能活下来,并不是意味就在汉中战场要跟钟会血战到底,没那个资格,他不过千人不足的一支小小队伍怎么可能正面与士气正高军力庞大又携带各种武器的钟会部交火。 就算是多次偷袭也没可能,军队与军队之间都是有斥候联系的偷袭一个很快就会让其他各部发现,对方只要知道你部在汉中袭扰就会开始拉网式搜索,十多万大军砸你个满头包轻而易举。文中写到二十四日偷袭给养补给队夺取衣服甲仗是刘武等在知道汉中蜀国百姓透露汉城包围部队实力后无可奈何的举措,但自此就算暴露了,所以更要争取时间,为了时间,他们放弃休息强行军就是这个意思。因此到二十六日终于赶到汉城附近,却发现并不像那些遁入山林的汉中百姓所说,汉城包围圈西北营地的部队没那么多完全可以靠夜袭强行拿下不必袭击运输队伍夺取甲仗提前暴露。但后悔也来不及了,他们必须为了时间加速行军。这些蒋氏家族及依附者的子弟兵,刘武是不会大手大脚浪费的,毕竟在汉中浪费多了他能带去陇西就少了,都是精锐啊,虽然这些精锐在陇西或许算不上什么,不过做生意得有本钱,本钱越大生意也越方便做大,损失过多本钱对于刘武不是什么好事,这些蒋氏家族子弟兵,就算消耗也得在陇西那边。其实叹息也大致指的是未来的陇西。去汉中是捞人不是血战,汉中也不会有什么大战役大决斗,两者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别的。钟会现在得意忘形也只是因为得志,可不代表他就此变笨,但刘武现在是既有谋臣又有武将,再加上不多的精锐兵力,以后只要慢慢捞,必定是渐入佳境。) (我不是那种很主动的人,每每都是人家找我A签于是才签了,人家告诉我三江,之后就三江,再之后,分页强推,到后来热点推荐,现在,终于人家告诉我要分页封推了。 让人感慨万千,太多复杂感受,我已经没有之前上三江的兴奋,真的。 我的起点之路对我而言近就像我写的主角,几乎就要死透,又缓过气来,让人哭笑不得,我的三江之路很快,可惜,很快就意味着很快凋谢,三江之路只用二三十天,也就在那时候才勉强爬到900收,很惨烈,点推比更惨不忍睹,将近15w点就三两千推,之后的一次又一次的实验,也是无力。说句实话,我最感谢除了屡次出手相助的编辑大大就是《三国云飞扬》的燕云老大,你我素不相识,您却能帮我一把,我知道,若非您,我的收藏数,也许还在1500徘徊呢。 谢谢大家了,谢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