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节一百零三:奇袭 (第1/4页)
节一百零三:奇袭 十二月二十六日,汉城西北城墙一角,日近黄昏,冰冷的空气,前日又再度下了一场雪,幸亏不算大,可也够呛。 粮食还够支撑两月,足够熬到开春了。可最最要命的是燃料不足,那些城中极少量的马匹所食草料也被军士们充为燃料,至于那些马儿没有草料更无可能长期用粮食喂养、因此陆陆续续杀死节省口粮也给弟兄们改善改善伙食。 空荡荡的汉城城墙上,到处是微弱瘦小的火堆,这些火堆不少都是拿城中那些住家的大梁或者各色覆板截取下来,城中多了许多的废墟,士兵们就此倒卧在冰冷刺骨的泥地上打盹。连蒋斌自己都是勉强在地上铺两层破烂草席,再盖张破烂棉被安寝。 他早知道军心崩溃是迟早的事情,不过挨一天是一天吧,这个四十八岁的小眼消瘦短须男儿轻轻一声叹息。 自父亲蒋琬与建兴十三年主政到延熙九年病死,蒋氏家族的辉煌时代就此终结,情况渐渐不济,父亲病死之日,蒋斌不过三十出头,在整个豪族世家族长中算是极年轻的,他的才能并不足以领导凝聚蒋氏家族,到如今刚刚有些起色,他却又身陷汉中。 他注定将战死以谢国恩。 “将军,食物已经备好,还请将军先回去用饭。”自城下缓缓走上来一人,年过七十,这是督农杨敏,蒋斌父蒋琬时代的旧臣。先始,这位督农很鄙视蒋琬,非议蒋琬远不及诸葛亮之才,蒋琬知道后也恍若不知,此后这位老者犯下小过,所有人都认为这位老者要栽到蒋琬手上,可是蒋琬并没有那么做,此后这位督农感念蒋琬的大度便成为蒋氏家族的追随者之一。钟会开始伐汉中时,这位老者带领家小全数从汉中的北方逃入南郑,但逃到汉城就停下来了,坚持要求家人呆在汉城。到现在汉城被围,老者也毅然要求家人参加守城,他自己也是拖着病体坚持每日登城巡视。 “不必了,我不饿。”蒋斌声音沙哑,显然是被冻着了喉咙有些发炎,城中被困,军械越用越少,必要的药材也是奇缺,一点小病也只好忍着。 “那可不行!将军,现在您要是有什么事儿我们这一城的军民百姓可怎么办?”杨敏急忙劝诫:“将军,您可不能倒下,帝国北方就剩下这一座城池,您若是有什么意外北方就彻底玩了。” 蒋斌苦笑道:“您认为帝国还能来收复汉中么?”杨敏哑然无语呆呆许久,神色暗淡低声:“我不知道。” 蒋斌指指城下那些正押着那些来自汉中各处的百姓前来劝降的魏兵们,再回身望着杨敏道:“我就是拖一天是一天,到最后粮食耗尽就只好以死谢罪报国。” 城下,那些该死的魏人仍在叫骂,那些汉中百姓走到城前不过百十步远一边流泪一边在魏兵刀箭胁迫下冲着城上哭喊。 突然间,一个站在队伍最前段的六十来岁的老头子一口的梓潼口音,冲着城上大喊:“城上的孩子们,杀光这些魏狗。他们在阳平关到处杀人放火欺负你们的兄弟姐妹,他们不是人,都是些畜牲。快放箭,别管我们。快射箭!帝国万岁!” 这是第一个将阳平关屠城事件透露给汉城蜀兵的,城下那些魏兵们基本没听明白这个老家伙在说什么,城上已是哗然一片,你传我我传你。 尽管阳平关离汉城不过几十里模样,但汉城被困外边消息一概不知,那些劝降的魏兵也不会将阳平关之恶讲给汉城守军,蒋斌只觉得眼前一黑,站都没能站稳,亏得身边几个充为亲兵的蒋氏家族的儿郎扶助自家的族长。 “屠城,”蒋斌咬牙切齿,望着城下稀稀拉拉的魏军部队,这些魏兵部队纯粹是来找死的,一刹那间,他决定下令全军出动,跟这些畜牲决一死战,就算这是魏人的诡计他也认了。 “传令全军,准备出击!”蒋斌大声说道,那几个蒋氏家族子弟亲兵连忙答应,准备召集弟兄们。 “将军,万万不可!”杨敏连忙拦住那个准备跑去传令的蒋氏家族子弟,劝谏蒋斌:“将军,现在我军依仗城池地理防御还能勉强支撑,若是我军全军出动就是正中敌人下怀啊!而且我们城中那些伤病百姓老弱只好全部留给魏人了。” 蒋斌语塞,脸上的悲怆神色越发浓重。 “那有什么办法?”那几个蒋斌身边的亲兵低吼道“现在已经这样了,出去是死,守也是死,难道要等雪化了魏人运输便利再度重兵集结将我们包围无法可施活活饿死么?” “可!”杨敏无语,转身看着城下,那个刚刚对城上喊话的老者已经被两三个魏兵拖回队伍后方,就像拖的一条死狗,显然活不成了。城下那些汉中百姓们一个个相互拥抱哭泣着,那些魏兵们也拿粗实的茅杆抽打这些城下的老弱妇孺们。城上的蜀兵怒目圆睁,一个个愤怒之极模样。 士气可用,可惜大局已然如此无法回天。 “看哪看哪!”杨敏指着远处一支顺着那条被魏兵一次次碾压出来的雪道上高声道:“他们又来人了。” 这是那个西北营地,最大的一个营地,下雪之后被收缩到两千人,然而似乎还是觉得太过靡费人力,最终在十二月十三日卯时征西将军钟会下令将这个营地大半数的兵力收缩到阳平关城内,只剩下区区六七百人而已,现在来的那些,估计有一千左右。 这本来或许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