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力挽狂澜_第一百七十四节:刹那芳华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四节:刹那芳华 (第1/4页)

    第一百七十四节:刹那芳华

    城郡,正月寒气凝滞,呵气成冰。踏着板结的冰雪,啸冲向一座并不算高阔的城池。

    这座城池在半个多月前仍然高悬着汉国大旗,现在再度易帜,旧的魏国大旗重新悬挂。

    骑兵直到城门下才歇止。

    队伍中,一名为首的将校将帽子撩开露出一张熟悉的面庞。

    文虎,二次战役讨伐西北时实际官爵最高的武将,三将校之首。

    身为帝国堂堂的偏将军,金城郡残存数万将士的依靠。三十好几的人了,刚刚赶到金城县就在金城县城东门外众目睽睽之下呆呆望着面前那位站立在他面前只十几步远外等待他下马的四十许男子。

    眼泪汪汪的。

    那位四十许模样的男子,面目与文虎极其肖似,身量高大魁梧、气质淡定,脸上浅浅的几道细微不可见的陈年伤痕,也是一脸感动的望着文虎。

    那男子慢慢走过来,紧紧拥抱文虎轻轻道:“弟弟,你受苦了。”

    “哥…”

    文虎哽咽着。

    这几个月身处无数蛮部重重包围下,每日胆战心惊,所有人都精疲力竭,身为西北数万残余部队实质上的两名最高级别将校,无论胡奋还是文虎都格外劳累。

    连何曾这个只挂虚名的肥老头都瘦了一大圈。

    现在的何曾每日所食也不过一豆rou一豆菜加两块烙饼子。

    西北惨败除了屈辱外倒是有那么一点点好处。至少日食万钱仍嫌无处下箸地何曾这个奢侈习惯被纠正了。

    “哈哈,不要哭,哥哥听说你被蛮族围困特地向晋公请命前来西北,总算见到你平安无事,我也放心了。现在一切有哥哥在,你什么都不用担心。”英武男子拍拍文虎肩膀豪爽道。“来,我带你见见抚军大人。”

    文虎连连点头,招呼身后众将听从兄长属下吩咐各自归建,自己本人带领属下跟随英武男子入城。

    这位四十许英武男子就是镇守东方辅佐现任扬州刺史兼东军大都督陈骞驾下第一名将:小名阿鸯,大魏第一猛将文淑。

    甘露二年五月(西元257年),大将军司马昭征召时任东军主将的征东大将军诸葛涎入京,徵为司空。

    同月,心怀忧惧的诸葛涎矫郭太后密诏斩杀扬州刺史乐綝起兵。同时将其子诸葛靓入质东吴向吴国求援。

    当时的吴国的主政永宁侯大将军孙綝欣然许诺,派遣文钦、唐咨、全端、全等帅三万人急行赶往扬州救援,自率主力于其后。

    但是当时魏镇南将军王基已经将诸葛诞军势击退包围起来,而司马昭也征青、徐、荆、豫,分取关中游军陆续赶往淮北集结。

    诸葛涎军接连大败,其部将蒋班、焦彝皆开城降归司马昭军,吴国前锋几经死战,终于文钦和其子文虎、文淑冲破王基军阵与诸葛涎部合流。

    但此后随着魏国主力陆续抵达,魏国兵力越发庞大,吴国名将朱异被魏兗州刺史州泰拦截在阳渊。吴军大败,折兵两千余。

    孙綝只好全军出动、兵进镬里,再命朱异统率老将丁奉和黎斐等将统率五万军攻魏,朱异将辎重留在都陆城,自己率主力驻扎于黎浆,然后于城六里筑浮桥夜渡。建偃月垒。

    但为魏国讨伐军监军石苞和州泰所识破,再度大败。

    而当时任泰山太守的胡烈出奇兵五千,突入都陆,将朱异粮草焚毁,朱异只好率兵返回镬里。

    而后孙綝强令朱异统军三万与敌死战,朱异不从,被斩。自此吴军士气溃散,再无战果。

    到甘露三年正月时深陷二十余万魏军包围下地诸葛、吴国联军局面已近乎彻底崩溃。联军缩退入南围城。

    文钦劝诸葛诞放掉北方俘虏省食坚守等待吴国援军,但诸葛诞反疑心文钦的心思,将文钦斩杀。

    身处南围城外小城的文淑、文虎兄弟悲愤莫名,从许多吴人眼皮子底下自城墙跳出城外逃入讨伐军大营向司马昭请降。

    文钦曾经是魏国的扬州刺史。正元二年(西元255)春正月,有星见于吴楚分野、至西北天际没入。文钦与当时的镇东大将军毌丘俭密议,以为天像主变。

    两人便借郭太后密诏起兵反抗司马家统治,同月起兵。但很快就被当时的大将军司马师统兵击溃,已近迟暮的文钦只好带着文淑文虎兄弟流落吴国。

    甘露三年正月,文淑兄弟向司马昭降伏。本以为难逃一死,毕竟他们的父亲曾经是反贼叛逆、他们本身也曾跟随乃父叛乱,而且文淑更是带领骁骑十余摧锋陷阵,所向皆披靡,视数万魏国中军主力为无物。

    刚刚被割去目瘤正须静养地司马师为此受惊过度,眼珠子蹦裂。

    文淑是导致司马师病故的一个直接原因。

    然而到最后司马昭非但没有处罚他们反而将他们兄弟都拔为关内侯,表二人为将军。

    虽然兄弟二人也知道司马家放他们是仅仅是为收买人心、劝南围城内残余部众降伏。但毕竟他们的命运因司马家彻底改变,文氏兄弟对司马家满怀敬畏感激之情,自此以后为司马家党羽屡建战功。

    …

    金城县城内。

    一位气韵风流英俊潇洒的三十余岁男子慢慢出现在金城县主记室。

    他笑眯眯望着主记室官署内那些坐在堆满竹简的草席地铺上的文官们,文官们一看到他便一个个迈着碎步离席,走到房间两侧跪倒行礼。

    这些文官为首的正是早文虎几天抵达金城地羊琇(字稚舒)。

    羊琇没跪。走到那英俊潇洒男子面前笑道:“子良,您怎么到这儿来了,等过会儿我自会督促将这些东西呈上,您就在那边享受歌舞即可。”

    俊朗男子哈哈一笑,摆摆手道:“稚舒,那些货色跟中京的比起来实在没法看。还不如跟稚舒你说说话。”

    说着,指指跪在左右的那些文官们,对羊琇道:“他们可曾算完了?”

    羊琇笑答:“您来得早了一点,不过差不多算好。”

    “哦,那好,等算好了让这些下属们将这些东西交给良夫(王)他们即可。稚舒,你出来陪我说说话吧?”

    羊琇挥挥手示意左右继续。

    左右文官们慢慢起身,返回各自座位。继续飞快调拨算筹,刻字计帐。

    羊琇亦步亦趋地跟在俊朗男子身后离开主记室,两人慢慢前行,直到一处空旷地带。

    俊朗男子目视左右护卫,轻轻道:“你们先退下,这儿不用你们伺候了。”

    羊琇心中一紧。

    等护卫离开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