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汉家寨 (第2/2页)
一直拖向地平线,又黑又 长。 3面平坦坦的铁色砾石滩上,都反射着灼烫的亮光,像热带的海面。 默立久了,突然意识到什么。转过头来,左右两座泥屋门口,各有一个人在盯 着我。一个是位老汉,一个是七八岁的小女孩。 他们痴痴盯着我。我猜他们已经好久没有见过外来人了。老少两人都是汉人服 饰;一瞬间我明白了,这地方确实叫做汉家寨。 我想了想,指着一道戈壁问道: ——它遇到哪里? 老人摇摇头。女孩不眨眼地盯着我。 我又指着另一道: ——这条路呢? 老人只微微挨了一下头,便不动了。女孩还是那么盯住我不眨眼睛。 犹豫了一下,我费劲地指向最后一条戈壁滩。太阳正向那里滑下,白炽得令人 无法隙望。地平线上铁色熔成银色,闪烁着数不清的亮点。 我刚刚指着,还没有开口,那老移民突然钻进了泥屋。 我呆呆地举着手站在原地。 那小姑娘一动不动,她一直凝视着我,不知是为了什么。这女孩穿一件破红花 棉袄,污黑的棉絮露在肩上襟上。她的眼睛黑亮——好多年以后,我总觉得那便是 我女儿的眼睛。 在那块绝地里,他们究竟怎样生存下来,种什么,吃什么,至今仍是一个谜。 但是这不是幻觉也不是神话。汉家寨可以在任何一张好一点的地图上找到。《宋史 ·高昌传》据使臣王延德旅行记,有“又两日至汉家砦”之语。砦就是寨,都是人 坚守的地方。从宋至今,汉家寨至少已经坚守着生存了1000多年了。 独自再面对着那三面绝境,我心里想;这里一定还是有一口食可觅,人一定还 是能找到一种生存下去的手段。 次日下午,我离开了汉家寨,继续向吐鲁番盆地前行。大地倾斜得更急剧了; 笔直的斜面上,几百里铺伸的黑砾石齐齐地晃闪着白光。回首天山,整个南麓都浮 升出来了,峥嵘嶙峋,难以言状。俯瞰前方的吐鲁番,蜃气中已经绰约现出了绿洲 的轮廓。在如此悲凉严峻的风景中上路,心中涌起着一股决绝的气概。 我走下第一道坡坎时,回转身来想再看看汉家寨。它已经被起伏的戈壁滩遮住 了一半,只露出泥屋的屋顶窗洞。那无言的老人再也没有出现。我等了一会儿,最 后遗憾地离开了。 千年以来,人为着让生命存活曾忍受了多少辛苦,像我这样的人是无法揣测的。 我只是隐隐感到了人的坚守,感到了那坚守如这风景一般苍凉广阔。 走过一个转弯处——我知道再也不会有和汉家寨重逢的日子了——我激动地勒 转马绳。遥遥地,我看见了那堆泥屋的黄褐中,有一个小巧的红艳身影,是那小女 孩的破红棉袄。那时的天山已经完全升起于北方,横挡住大陆,冰峰和干沟裸谷相 衬映,向着我倾泻般伸延的,是汉家寨那三岔戈壁的万吨铁石。 我强忍住心中的激动,继续着我的长旅。从那一日我永别了汉家寨。也是从那 一日起,无论我走到哪里,都在不知不觉之间,坚守着什么。 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我只觉得它与汉家寨这地名天衣无缝。在美国,在日本, 我总是倔强地回忆着汉家寨,仔细想着每一个细节。直至南麓天山在阳光照耀下的、 伤痕累累的山体都清晰地重现,直至大陆的倾斜面、吐鲁番低地的白色蜃气、以及 每一块灼烫的砾石都逼真地重现,直至当年走过汉家寨戈壁时有过的那种空山绝谷 的难言感受充盈在心底胸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