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火明末_第一百二十六章海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六章海盐 (第3/3页)

世龙屯田收不到什么粮米,总是投出,看不到收获,看来对周世龙似乎没什么益处,不过从长远来看,这却是安将士之心的最好办法。古人最重田地。家人分了土地,他们家内有参军的父兄子弟,才会拼命保护这个地方。

    君不见后世天朝土改杀招一出,全天下的老百姓齐齐倒蒋。

    而且在古时,这粮食的重要总是排在第一位,商贾之道,都是末等。如果有一天,福山屯当地的粮食能自给自足时,周世龙才不再忧虑,这块根据地才是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上的时候。

    至于这些先期屯田的投入。周世龙只能苦苦想办法,挺过这一关。以后便顺利了。

    七月十五这天,天气不是很好,天空灰沉沉的,云层很厚,仿佛要下雨,但是始终没有下。空气显得非常沉闷,好像有种透不气来的感觉。

    早上起来,周世龙还没有起身去校场,就看到了**领着几个士兵在院子里,也看到了摆在空地中间的盐担,发现**已经将几个盐担的蒙布揭开了,露出了里面的盐来。另外,还有一个佝偻的老者局促的站在了盐担的旁边。这些天,**一直在寻找煮盐的灶户,一直寻了好久,终算找到了**嘴里说的一个手艺高超的灶户来。

    看到周世龙出来,**高兴的说道:“大人,你吩咐要找得煮盐老师傅,我已经给你招来了,另外,地上的这几担就是这位老师傅熬煮的。”

    周世龙脸色一喜,快步走了上去拉过那老者的双手,道:“老丈,可盼到你来了。”

    那老者对于周世龙的热情有些拘束,一张嘴哆哆嗦嗦的,半响没说出话来,最后是颤抖了身子要跪下行礼,并道:“使不得,使不得,小老儿给大人您行礼了。”

    周世龙一把将他扶了起来,道:“老丈何名,现今高寿啊?”

    那老者道:“小老儿杨余,今年已是花甲之年了!”

    花甲,也就是一个甲子,六十岁。

    周世龙有些感慨,随即便温声好是抚慰了他一番。

    跟着,周世龙慢慢的走过去,扫了一眼箩筐里面的盐巴。

    他以前就有注意过军营之中的盐的问题,之后也是一直予以了关注。不过这时在看**口中的这位手艺高超的老师傅熬出来的海盐之后,忍不住一阵失望。

    “这就是好盐吗?”

    周世龙自言自语的问道。

    毫无疑问,在周世龙的眼里,这些海盐只是最原始的盐巴,含有很多的杂质,表面带着黄黄的颜色,非常的难看。伸手抓起一把海盐,涩涩的,颗粒很大,也不均匀。这样的海盐,用来炒菜,显然有点勉强,也不知道是用来做什么的。

    他内心忽然微微一动,想起了什么,问道:“老丈,附近的盐都是这样子的吗?”

    杨余有些纳闷周世龙为什么由此一问,但还是立即回道:“不是小老儿自夸,小老儿熬出来的这些盐可是整个山东一地质量最是上乘的海盐了。另外的人,他们没那个手艺,而且有些人还喜欢往盐里面掺点泥土什么的,要么是掺点细沙,又或者掺点硝石这些有毒的玩意。”

    一说到盐,这杨余明显的精神一阵,也没了刚才的拘束侃侃而谈。

    “…”这样的海盐还要往里面掺泥土,而且还掺硝石,周世龙真的是无语了,这不是后世三聚氰胺的翻版么?

    而且为什么大家不将这海盐的质量弄的好一些呢?

    后世的盐都是粉末状的,细细的,白白的,看起来感觉很好啊!

    而眼前的这些盐巴,要是放在后世,不要说卖三文钱一斤,就算是倒贴三文钱,恐怕都不会有人正面看一眼的,卖相实在是太糟糕了。

    沉默片刻,周世龙说道:“老丈,你可知还有么更好的盐?”

    杨余明显有些不高兴,但面对着周世龙这么千户大人,哪里还敢怠慢,抓了抓鄂下稀疏的花白胡须,说道:“质量更好的盐,附近没有了。比小老儿的盐还要好的盐,只有精盐和青盐了。不过,都是内地才有的,山东这边可没有。”

    他跟着简略的解释说了,精盐都是富贵人家才用的,颜色洁白,粉末状,很均匀,摸起来手感很好,做出来的菜味道也均匀。比较高档的酒楼什么的,采用的也是精盐。每斤精盐的市场零售价至少在五六十文以上,而且供货的数量并不是很多。

    至于青盐,他其实从来没有见过,据说是来自遥远的大西北,非常的名贵,运到山东的青盐数量,数量很少,导致每斤青盐的售价都在一百文以上,绝对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天价。在山东,只有大富大贵的人家,才有钱购买青盐。一担海盐还不如数斤的青盐,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周世龙说道:“老丈,我知道一种方法能把这些粗盐变成精盐,不过这需要老丈您的好手艺帮衬一番?”

    杨余惊讶的看着他。

    将海盐变成精盐?

    变戏法吗?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