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修罗传_第四回断剑之秘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回断剑之秘 (第3/3页)

却已震得血气翻涌,身形摇晃不定。

    阴山须发戟张,真气再聚,厉喝道:“再接老夫三掌试试。”

    巨掌一抬,缓缓提到胸际…

    蓦地,锵然一声鸣啸,金白羽腰间断剑出鞘,左手剑鞘前指,右手断剑高举齐眉,脸上一片严肃,注视着剑芒屹立不动。

    阴山手上功力已然提到十成,举掌正待拍出,猛见他手中的断剑,映日生辉,甚是特别,立时神色大变,惊叫出声道:“咦!?”

    倏地掌势一收,转身疾奔而去。

    金白羽强压下胸间翻腾的血气,将断剑撤出,准备全力一拚,孰料,对手阴山一见那支断剑,竟然十分凛骇,望风飞奔而去。这倒大出他的意料之外。

    当下轻吁一口气,纳剑归鞘,心中疑窦丛生,十分不解,这支断剑虽是削铁如泥犀利无比,但以阴山的武功来说,还不至如此畏惧,想这内中定有别情。

    由于阴山如此畏惧断剑,使他联想到断剑主人,当年必是一位叱咤风云的大剑客,心中顿时感慨万千,暗暗忖道:“我所练的武功和这支断剑,必定大有来历,绝不是爸爸和师父所有的东西,说不定他们就是为了这本秘笈,以及断剑,才招致了杀身之祸…”

    唉!他黯然叹息了一声,转身正待离去,忽觉胸间一阵剧痛,张嘴吐出一口瘀血。

    原来他与阴山对掌之时,已然内腑受伤,当时情势险恶,来不及运气调息,此刻发作起来,才知伤势不轻,他本意是返回金陵,雇船出海,追踪两艘红色画舫,只为一念好奇,引来这场纠争,当下心念电转,忖道:“此刻强敌环伺,必须先行找个地方疗治伤势才行,若然去到金陵,难保不遇见寻仇之人,那时如何动手?”

    想了一想,突然耳际传来一阵悠悠钟声,心里不由一动,忖道:“寺院乃是十方之地,不如前去借宿一晚,就便疗治一下伤势。”

    于是,举步循着钟声寻去。金陵乃是六朝古都,城外寺院极多,不多一会,已遥见一座寺院,掩映在松林之中,红墙碧瓦,极是整齐。

    顺着山径,行了约有二三里许,已来到寺前,只见山门之上,刻有“碧云神寺”斗大的四个金字,寺院规模宏伟,倒像个香火旺盛的丛林。

    金白羽跨进山门,一步一步行至大殿。里面迎出一位身披黄色袈裟的中年僧人,合什陪笑道:“施主是进香还是随喜?”

    金白羽拱手道:“在下路经贵寺,意欲借住一宿,求禅师方便。”

    中年僧人对他上下打量一番,点头道:“施主请随贫僧来。”

    引着金白羽,穿过大殿,顺着长廊,行至一客房之前,将门推开道:“里面被褥俱全,施主就在这里将就一晚吧。”

    金白羽谢道:“有劳禅师了。”

    中年僧人微微笑道:“施主想是尚未用饭,贫僧马上着人送来。”

    金白羽谢了一声,遂在椅上坐下,举目四下一望,里面竟是纤尘不染,十分洁静,不由暗叹一声,忖道:“江湖之上,逞强斗狠,哪及得出家人的悠游自在。”

    他乃极富情感之人,虽尽量在外表蒙上一重冷漠,但一受外界的感触,反应比平常之人还要来得敏锐。

    这所寺院因为香火鼎盛,僧人确实不少,但都是规规矩矩长斋礼佛之人,入夜之后,俱都到大殿做功课去了,客房显得清静异常。

    金白羽知道自己坐息疗伤,必得一段极长的时间,唯恐有人打搅,直到起更以后,方才紧闭房门,盘坐床上运息行功,以内功自疗伤势。

    他虽是自幼习武,修习玄门内功,但为时不过十几年,照一般常情来说,他不可能有现在这种成就,更无法承受阴山数十年精修功夫全力一击。

    可是,事实上他却硬接下了对方三掌,虽受了极重的内伤,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在他的记忆中,他并不曾有什么奇遇,爸爸和师父都死于偶发事件,对他也无特殊的传授,可说这是一个难于解开之谜。

    他运功坐息了一会,涣散的真气,又渐渐聚于丹田,于是按着口诀,将真气运行于百骸。突然,丹田之内,隐隐似有一股暖流兴起,渗入真气之内,跟着运转全身。

    此种现象他不只一次觉察,每发生一次,次日的功力,便觉进境极多,他孤独一人在江湖奔走,既无尊长前辈,亦无知己的朋友,尽管心中十分诧异,却无从询问。

    行功足足两个更次,才行霍然下床,只觉体内真气如珠,十分畅旺,内伤早巳完好如初,细听更鼓,已然敲了四响,闪眼窗外一看,只见满天星斗,明月的清辉,正映照在窗门之上。

    金白羽此时睡意全消,缓缓将房门开启,行出房来,顺着长廊,往后园行去。

    金白羽进来之时,他并不曾细看,此时才知后园花木极多,似乎别有洞天。缓步在园中踱了一会,只觉兴致勃勃,突然想起了几招平日无法体会的武功,竟自在园中练了起来。

    也许是夜静更深之际,心无二用,练了几遍,竟豁然贯通,心中不禁甚是欣喜。

    突地,一声深长的叹息,飘入耳内,夜静更深,听来倍觉凄怆,不禁大吃了一惊,倾耳细听,却又听不见什么。

    此时他兴致已阑,以为是寺内值更之人,便没放在心上,转身正待回房,突然又是一声叹息传来,练武之人,耳目极是灵异,细辨那声音,竟然充满了凄凉、孤独意味,这回他可留了心,是以一闻那声音,立时循声飞射而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