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慧_第01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1节 (第2/5页)

过的了…

    如果这条荒土路上走着梅子,她与我一起,我的心情会好得多。她一时不会到这条小路上来的…

    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才让鼓额重新回到了葡萄园。她遵循了多么奇特的逻辑啊,她竟然或多或少认为这一来自己有了新的罪孽。她害怕见到园子里的每一个人,连斑虎的注视也受不了。她扑在响铃怀里哭着,响铃最后忍不住也哭起来。

    她很快消瘦了,本来就弱小的一个人,这会儿变得让人目不忍睹。响铃偶尔把她拥到怀里,拍打着、安慰着,像护住了一个小娃娃。几乎一整天里听不到她一句话,她只是默默做活,劳动会使她忘记什么,所以我们都没有阻止她。她有一次定定地望着我,说一句:"…我完了。"我告诉她:你一点也没有完,像过去一样,谁也不能改变你!她不听,木木地重复一句:

    "我完了。"

    我心中的怜惜和自责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觉得重若千斤的担子压在了肩上。我心里一遍又一遍自叮:这一下你更明白了吧?你好好地保护她吧,她是你的亲姊妹,这种保护再细致、花费再大的精力都值得,都不过分…

    鼓额在园子做活时,四哥或其他人都在旁边。这样她一直活动在大家的视野中,好像她随时都会失掉一样。可是我们面前的路太长太长了,又有多少像鼓额一样的人?我们就永远注视着她吗?有一次鼓额隐在了一丛葡萄树的后面,久久没有声音,大家发现后都跑了过去;她和斑虎依在一起,紧紧搂住了它的脖子,脸贴在一块儿,泪水顺着鼻子两侧流下。

    斑虎头颅昂起,直直盯着面前的葡萄树,像个男子汉那样坚强。我们走开了…

    一连多少天,我心里都像塞了一把草。无处诉说无处求告,四周被荒芜所困,雾霭笼罩四野。我知道一个长夏的酷热蒸腾了大地上的铁与铅,它们浮到空中就会压迫万物。你的那个城市呢?你怎样?愉快还是忧伤?你高高的身影仿佛在林荫路上晃动,站在秋天的法桐树前,望着北方…你还想得起那道山脉上的浪漫旅行吗?再往北不远就是我的平原了,这儿有我们的葡萄园,有我们被欺凌的少女…你什么时候来这儿呢?

    我开始怀念那座城市,它给予我的全部痛苦和幸福,这会儿都倍加珍惜。一转眼白发生出来,人苍老了。我以前遥遥观望的那一切都缓缓地、又是猝不及防地走近了我。还记得我们一起听那场音乐会吗?我曾为不加保留地赞扬那个小提琴手而后悔呢,这多么可笑。不过那是我的真心话,他那时的确是个异常优秀的人物,一个艺术家。我觉得他从头至尾都传导着神秘之声,小提琴像从他身上长出来的一部分,是他的枝桠上结出的一枚果子。那一天我因为他而增加了额外的、巨大的幸福。你明亮的眼睛看看我,又看看他,羞涩异常地把脸转向了一边。

    我多么希望再有那样的一个夜晚。哦,多少年了。三个人的头发都像漆过一样。青春多么强大又多么脆弱!它驻在人的心中,执拗地不肯离去…你告诉我与小提琴手青梅竹马般的相处,你们共同读过书的小学和中学,他在夜自习时怎样小心地捏过你的辫梢。让人嫉妒也让人兴奋,我不认为小提琴手还会卷土重来。大概没谁留给他那样的机会。我这个山里野人可不那么好惹,我想我可真算个人物啊。我瞅准机会就损一下小提琴手,说他眉毛长到了一起,屁股过大,一双眼睛像纽扣。你笑得合不拢嘴,露出了洁白齐整的牙齿。仅仅为了看看这样的牙齿也要说说别人的坏话啊。

    今天想起来有些后悔。我在那样的时刻并没有表现出多少纯粹性。

    这些往事润泽着我,缓释着我。你、梅子,还有我们这个大家庭——葡萄园茅屋中的所有人,包括斑虎,都是我人生之路上遇到的珍宝。我永远感激着冥冥中的某种力量和意志,他慷慨仁慈,给予我如此巨大的恩惠。没有这一切我是无法生存的。

    所以我对于这儿可能遭遇的任何一点损伤、发生的变故,都耿耿于怀。无数的纤丝连接着我与这儿的一切,无论是睡眠中还是劳作中,我们都紧紧相牵…

    ***

    由于我彻底辞掉了公职,所以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返回某个机构。我有个朋友也这样做了,后来想复职,结果遇到想象不到的困难。这像背水一战,实际上这一切早就开始了。当明白了自己从哪里来、还要到哪里去的那一天,人就给自己断了世俗的后路。

    梅子一家那时用了所有力量来阻止我,岳父甚至说"离开了队伍"。明明是一个机构,怎么会是"队伍"?他说那可是我们的"另一条战线",怎么不是队伍?我说难道我们的平原就不是"另一条战线"了吗?那片广阔的土地不是任何人的,正是"我们"的…他一时无语,最后仍咕哝:"入伍不入伍可大不一样,入伍就是…"

    岳母虽然也强烈反对我离开,但态度温和多了。她胖胖的手掌每天都要动动我的衣服、头发,说:"你爸说得对呀,要有个组织纪律性儿…"我从不驳斥她,我感激她慈母的心肠。当我有时凝视她弓腰劳作的身影时,心里总忍不住一阵激动。没有母亲了,我世上只有这一个可称为母亲的人。我从他们的话中终于明白:在一部分人眼里,土地及土地上的人早就给抛弃了——那儿的一切都没有"入伍"…

    岳父与柳萌关系融洽。柳萌与这个城市所有资格较老的同志都来往密切。岳父这样评价柳主编:"年轻、有魄力,原则性较强,干群关系好…"最后一句不太恰当,她主要是与领导好。岳母对她的评价比较客观,说:"这个同志啊,做闺女的时候就活泼,领导一揪辫子她就笑…"反正有一阵柳萌与梅子一家配合得天衣无缝,一会儿软一会儿硬。柳萌坚持不让我离开,鼻子酸酸地说:

    "我多么想看着你成长起来啊!"

    我说我已经成长起来了。她说我还要发展,干吗非这样那样的?看看那个毛发浓重的男编辑,还有小女打字员;全社都动起来了,形势从来没有这样好过,你为什么要走呢?

    我把杂志社的所有情况都向梅子一家罗列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