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2节 (第1/4页)
第02节 鼓额剪掉的头发又长得很长了。往日都不忍去看被胡乱剪过的头发。她长时间用一条头巾包裹着,看上去像个异族小姑娘。四哥在远处村子里找来另一个雇工,是一个十七八岁的小伙子。小伙子像小武士一样维护着鼓额,她的心情好转起来。但阴云仍要时不时地笼罩天空,她的眉头一锁,大家立刻沉重了。响铃常做一些好菜肴,一多半心意是为了鼓额。斑虎在园门口一阵急叫,响铃就沾着两手面粉跑出来,大声喊着招呼客人。 现在葡萄园的常客多起来,带来了各种各样的消息。这些消息大半都不让人高兴,比如说矿区发生的恶性事故、南部山区水库干涸、油库爆炸、海滨租让给外国人两千亩土地做"高新技术开发区"…总觉得一切都在向我们的葡萄园逼过来。我们就像当年那批莱夷人的后裔,不断退守,最后不得不失去这一小片海角… 天越来越凉。冬天快来吧,冬天我们要点上炉火,围坐一起讲叙故事。冬天我们要关闭屋门,煮上一锅老茶,与外面的世界分开。 这一段来得最多的是那个女园艺师。她已经在做撤回城里的准备,百无聊赖,常常在茅屋里发出泼辣的叫声。有一次她说:"让我找个老红军吧!"哪儿去找"老红军"?拐子四哥吸着烟,伸开大手把鼓额揽到自己身边。女园艺师一边嚷着一边往鼓额旁边挪动。鼓额像羔羊一样依偎在四哥身上,黑亮的大眼惊慌地望着女园艺师。 我渴望一场真正的冬雪。它下得越大越好。平原上需要覆盖的东西太多了,大地太干了。渴!渴——渴——午夜里野鸟因为焦渴难耐,一声连一声呼号。这呼号之声让人听了就再也不能入睡。 那场洁白的大雪迟迟不落。也许雪的品质太洁了,它开始厌倦平原…母亲般的平原啊,不要失望,该来的护佑总会来的… [古歌片断] 从这里走开了莱夷之王。 一片樯帆兮遮天盖地,甲胄刀创落满冰霜。 黎明时分再无声息,只余下空荡荡之古港… 从此良港、桑园、无边之稻菽,皆落入狄戎手上。 长叹息兮百舸云集,难回首兮鱼米之乡。 嬴政王登上莱山,徐芾应召兮拜见始皇。 东巡车马浩浩荡荡,旄旌节旗遮没了山荒。 始皇衣着黑衮服、头戴黑冕旒,宝剑卢鹿兮放寒光… 问一声徐乡方士,何日采来仙药献予始皇? 徐芾奏:水路凶险,更有海怪大鲛阻隔重洋, 臣必得五谷百工弓弩手,请得祭祀,重加犒赏, 三千童男女兮奉予海王… 再备楼船百艘,好风顺水驶出黄水河港… 巧匠汇兮贤人至,伐木锻造万民忙。 黄水河头悬灯万盏兮,日夜打制龙骨赶做橹浆。 秦兵如虎似狼兮,苦役无边泪水长。 徐乡里那个贤人兮,你长了副什么心肠? 吞下了莱夷之米,服侍起狄戎之王… 徐芾委屈无辩语,咽下唇边之悲伤。 "快快挥动斧凿,早日驶出东疆, 我已看到三神山兮,闪动着五彩金光… 吾皇赐福予东夷,广播雨露予徐乡。" 白发掩住两鬓兮,忧思入心不声张。 眼见得芦蒲茂长,雨水滋润夏草如潮涨… 粮草入营,选男择女,楼船挤挤兮旌旗飞扬。 东邻西舍泣哀哀,生死别离断肝肠。 谁说两载采得仙药? 淼淼无边兮风疾狼狂… 徐乡里那个贤人兮,你长了副什么心肠? 谁无妻儿子女,谁无父老爹娘? 十五岁稚稚娇童兮,再不见黄水河边稻米黄… 西风起兮百舸升帆,斋戒息兮再祭海王。 俊彦义士充作百工,只待一声号角兮启锚收纲… 乾山下祭奠三日,父子揖别苦泪长。 忽有驰马飞至兮,一道圣旨降到徐乡: 子不随父,妻不随夫,乘风顺水兮快快划浆! 阴毒不过嬴政兮文臣武将个个是强梁… 泪水涨兮楼船浮,一去无声兮海茫茫… 黄水河边那场撤离距今两千多年了。这是深不可测的遥远时光吗?就是这段时光的里程,竟使人类记忆模糊不堪,以至于围绕哪里才是启航地争执不休。人类有史以来一场至为重大的事件,竟如此容易地被含混。特别不能容忍的是在徐芾的故乡,人们的误解达到了异常荒诞的地步。他们宁可把如此杰出的一个人物看作热衷于膏丸石散、擅长巫术的江湖骗子… 人类就是这样遗忘着… 我多么憎恨"遗忘"。我认为这是人类最可怕的劣性、最可耻的瘢病。没有了记忆,也就丧失了理性。一切丑恶与污浊都是在模糊的记忆之烟的遮蔽下肆意侵犯的。人类正在用遗忘扼杀自己的全部希望。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经历、自己的准确知晓、自己的记忆,必须反复探究,重复追寻;要讨论,要在相互的诉说中将其加固。这在现代人的生活中是至为重要的,简直是生死攸关。 实际上生活在不断重复——相对意义的重复。每一次重复都会留下沉沉的代价。如果人类能够战胜遗忘,就可以回避未来岁月中百分之八十的不幸。 就因为此,我才要寻找一个安静,并在这个时刻不断追问自己:母亲在世时都告诉了我什么?还有我的挚友、爱人、兄长以及敌人——他们都告诉了我什么?我在听到和看到的这一切中,坚定不移地把握了和认知了的,又有多少?这其中是否还存在误识? 这就是追问。对我来说,它的意义怎么估价都不过分。它将让我有可能清晰地注视自己的言行和思路,冲出迷茫。 人要战胜遗忘,首先要从对自己家族的认识上做起。一个人连自己亲人的得失经历都不能烂熟于心,还怎么值得信任!要充分地理解他们,他们身边的故事和历史;要公允地评判自己的亲人。一个家族的故事、它们发生的根源、结局的意义,都要从头问起——"为什么?为了什么?!" 我们作为一个后来人,需要走近自己的家族还是离开它? 如果离开——如果走近——我知道这是人一生只有一次的选择。我只要一想起这种选择的严重性就不敢松弛了。 我不得不一次次想象离我并不遥远的历史和人物,比如父亲、母亲、外祖父和外祖母、林中老爷爷、父亲的叔伯爷爷,还有更近的人和事——大雪中死去的山地老师、我在○三所的导师、口吃老教授…他们的行迹有什么不可磨灭的意义?他们生下来当然绝不仅仅是为了走进那样的一些故事,而是在认真地、一丝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