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风靡全球的哈利middot; (第2/3页)
自己的判断或从不断更新的信息中得出新的结论。 尽管力争客观地反映事实,但作者承认传记避免不了一些偏见。信息必须得到证实和多方查证,要评估信息的来源。作者在讲述生平故事时自行决定采用哪些有效的资料。保留和删减信息的标准反映了一个作者的倾向。作者承认以下的一些倾向来源于自身的背景:其视角明显是美国式的,有点女权味道,反映了同行作家和文学领域学者的敏感和兴趣。在评判本书的一些观点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偏见。 哈利·波特的故事还没结束,这时候来确定罗琳的地位或她的《哈利·波特》在整个文学界的地位恐怕还不公平或为时尚早。虽然罗琳说自己写《哈利·波特》只是自娱自乐,但是多数读者认为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儿童作品。然而,应该注意的是,《哈利·波特》系列书和一些奇幻小说之间确实存在着一些相似点。与灿若星辰的同类书相比,哈利·波特有很多地方与同类书相似。许多儿童系列书中会出现与别的同类作品中性格类似的人物。例如,劳拉·英格斯·怀德的《小木屋》系列小说,是一部描写劳拉·英格斯在美国中西部平原家庭生活的自传性作品。哈利系列书里也有一群这样性格的人。只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和年龄的增长,人物有所不同而已。深受孩子们热爱的儿童侦探小说,如《哈代男孩与南希德鲁》里也有同样的人物,这些故事中的人物或是朋友,或是亲戚,都在小说里解决迷题。莱曼·弗兰克·鲍姆的《奥兹国》系列书,比阿特丽克斯·波特的《兔子彼得》也是这样。这类书和罗琳的书的区别是它们由独立的故事所构成,而没有延续一些情节紧凑、结构严密的故事。还有很多丛书像斯特拉特迈耶的书,成了商业特许品,原作者去世之后,被其他作者利用,这样原创故事的真实性就没了。罗琳曾说自己会很小心地写所有这7本书,第7本就是系列书的最后一本。她甚至已经为该书写了序言,解释《哈利·波特》的人物在离开霍格沃茨魔法学校之后都发生了什么。 另一类对《哈利·波特》有很大影响的儿童文学类型是幻想小说。小说创造一个虚幻瑰丽的世界,这在孩子们的书里特别常见。通常动物或类似动物的生物具有人的特点,无生命的东西自己也能活起来。比如一些优秀的儿童幻想小说,包括肯尼斯·格雷厄姆的《柳林风声》,C。S。路易斯的《纳尼亚魔法王国》,菲利普·普尔曼的系列书《金罗盘》,E。B。怀特的《夏洛特的网》、《精灵鼠小弟》和《天鹅的喇叭》,路易斯·卡洛尔的《爱丽丝梦游仙境》,比阿特丽克斯·波特的《兔子彼得》,J。R。R。托尔金的《哈比人》和《指环王》三部曲等,都以美丽神奇的情节内容征服了小读者。 幻想小说可以让作者创造一个完整的世界,在里面放进自己想要的任何一种动植物和人物。虚构的世界好像没有边界,但是作者知道要构成一个完整可信的故事是需要有边界的,虚幻世界里的一切都井然有序。幻想小说的读者享受着自由地飞翔于虚幻世界中的喜悦与激情。读幻想小说的乐趣还在于和作者一起推动故事的发展,和故事的主人公一起在这个奇妙非凡的世界里去探索、学习,共同体味悲欢,感受成长的快乐,然后能了解这个世界和我们所生活的现实世界的异同。 《哈利·波特》和许多其它儿童文学作品的另一个相同之处就是它们都是发生在学校的故事。许多这样的故事大都发生在学校里,情节通常会围绕着学校的背景展开,强调友谊、与老师或作业的冲突。经常是敏感的主人公要面对校园暴力事件。学校的运动会经常是故事高潮的背景,故事通常会有一个圆满的结局。在英国,很多这类小说的开头和结尾的场景都是在去寄宿学校的火车上。英国第一部知名的校园小说是1857年出版的托马斯·休斯的《汤姆·布朗的学生时代》。小说开头就是现在大家熟悉的校园小说的主题。和《哈利·波特》相似的是,两本书中都有一个小男孩在寄宿学校,有一个好心的校长和一些有问题的老师,有校园暴力,还有学校锦标赛联赛和主人公的自我发现的内容。校园小说在20世纪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再没有大量地出现。 在儿童小说范围内,《哈利·波特》借鉴的第3种类型是青春文学———这是讲述兄弟姐妹、年轻人的文学。这一点在后来的几本《哈利·波特》里很明显,如果把几部《哈利·波特》放在一起看的话,我们将更了解书中有关成长的主题。这类书描述的是主人公从童年到青年的成长过程,从幼稚到成熟,从无知到博学。讲述青春困惑的文学作品流行了很长时间,包括像J。D。赛林格的《麦田守望者》,西尔维亚·普拉斯的《钟形坛》,还有近期的凯伦·海瑟的《风儿不要来》这些名著。通常,这样的作品都是让主人公进入到复杂的成人环境,发生冲突,以及主人公如何应付冲突,最后长大成人。这类作品的读者必须对他们所读到的复杂的成人故事比较敏感。近年来,故事已经发展到不仅是一个心爱的人死去或者在善恶之间挣扎,还包括其它更为复杂的问题。包括年轻人的问题、战争、疾病、饮食紊乱和其它诸如:流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