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 (第3/4页)
长一直没有提起这件事。 有一天,薛涛来到穆干生办公室,说:“奇怪,我们那么多人跑到浒河去,又是开会,又是找人谈话,可是起到什么作用?简直是莫名其妙。” “一个领导一个工作方法,我们只能服从,只能适应。” “我们这些副部长也不分工了,形同虚设!” 又过了半个月,穆干生看到了关于浒河县干部调整的文件。周国华免去县委书记职务,另行分配工作;乔志成免去县委副书记、县长职务,调市委统战部任副部长;郝莹梅任县委副书记;市委副秘书长宋希群调浒河县任县委书记;三河区常委副区长魏晓林调浒河县任县委副书记、常务副县长。文件下达后,就传出魏晓林将作为县长人选提交人代会选举的消息,可是作为市委组织部的两位副部长穆干生和薛涛虽然都参与了浒河县问题的调查,却都不知道浒河县领导班子的大调整。穆干生和薛涛都感到十分困惑。 穆干生虽然嘴上没说,但是总觉得方之路的做法不符合常理,也不符合干部调整的程序。固然像县委书记、县长这样的正处级干部是市委管理的干部,县委书记的任免还要报省委组织部批准,或者说市委书记拿出主导意见,还要市委组织部提出方案,提交市委常委讨论。但是像这次情况,市委书记交待他们去调查处理,调查结束后,再怎么走形式,也会先由组织部研究方案,然后提交市委常委讨论的,而且市委常委会在召开常委会时也会让他和薛涛两人列席会议。可是,这些程序都没有进行,文件就下发了,这让穆干生和薛涛实在有些莫名其妙。 这天下午,方之路突然打电话让穆干生去他办公室,穆干生不知道是什么事,方之路上任组织部长半年来,这还是第一次,但穆干生并没有受宠若惊的感觉。 进了方之路的办公室,方之路满脸笑容,特地站起来握了握穆干生的手。 “干生,”方之路说“浒河县准备召开人代会,选举县长、副县长。” 穆干生心想,浒河县虽然属届中调整干部,按照选举法自然也应召开人代会的。 “按照中央《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纲要》以及公推公选的有关规定,这次浒河县县长的选举准备实行差额选举。” “差额?”穆干生吃了一惊。 在穆干生的记忆当中,八十年代初期,曾经进行过乡、县、市长的差额选举的试点,但是由于条件还不成熟,上级党委很难保证组织指定的人当选,选举过程中出现意外的比比皆是。后来便把市、县、乡镇长的差额选举取消了,改为等额选举。副职的差额比例也大大降低了。现在浒河县突然又要实行县长差额选举,这固然是好事,是一大进步,但他不知道市委为什么突然间作出这样的决定,也不知道让谁和魏晓林进行差额。 “干生,干部人事制度要改革,选举要扩大民主成分,所以…”方之路说“这次就不搞公推公选了,以后县处级干部都要以不同的形式实行公推公选。” 方之路这样一说,让穆干生又看到了一线希望,这段时间,社会上、群众中对方之路的误解,在干部问题上过于神秘、权力过于集中,不知道为什么,群众的意见不是对着市委、市委书记,而是对着组织部长方之路。此刻,穆干生的心里想道,是不是群众还不了解方之路,误解了他。 “原四名副县长中,郝莹梅改任县委副书记,另一个也要调市农工办。”方之路说“这样一来要增选两名副县长,加上差额一名,也要在三个候选人当中选举两名。” 但是方之路始终没有说明县长参选的人是谁,副县长的两名候选人怎么产生,参选的副县长如何指定的。既然领导不说,那一定还要保密的,穆干生懂得组织部的规矩,也就不便多问。 最后,方之路又说:“干生,听说你爱人是市人民医院医生,而且是社会上公认的名医,你回家和她打声招呼,我哪天去请她看看病。” “方部长,你怎么了?”穆干生说“中医不像西医,中医主要是问病史,号号脉。我让她到办公室来给你看看?” 方之路笑笑,说:“也没什么大毛病,还是哪天我去医院吧,俗话说,医不叩门嘛!既是毛病,就要像个病人。” “那好,我告诉她,让她一定尽全力给方部长看。” “干生,关于工作上的事,你千万别误会。”方之路说“老高已经接近退休年龄,不宜在组织部干下去了,老薛嘛也要看看,所以副部长之间一直没有分工,我准备等一等再说。这段时间凡是干部上的事,我一是和你商量,二是会带着你的,比如马上浒河县的选举,你和我一同去帮助县委把握大局,主要是选举不出差错,这是一贯的要求。” 有些话,都已到了嘴边,但穆干生还是吞了回去,比如说高德建的事,不知道方之路和市委领导是怎么想的,不过他真的希望对老高有一个交代,毕竟是老副部长了,又干过县委书记。可是领导不说,穆干生也怕太冒昧了。 下午临下班时,穆干生突然接到周国华的电话。 “穆副部长,不好意思打扰你,你方便吗?我想见见你。” “周书记,你这是什么意思,我是什么人物,您有事吗?”穆干生说。 “那我们见面再聊吧!”周国华说,这样,我半小时后到你家楼下接你,好吗?” “好的。” 果然,周国华亲自到穆干生楼下,穆干生正犹豫时,只见旁边一辆帕萨特轿车里伸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