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铜锤破山 (第1/3页)
第十章铜锤破山 “荆州”城, 湖北江陵县城,地处长江流域中游,镇巴蜀之险,据江湖之会,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春秋战国时即为楚之船官地,秦灭楚后,成为历代封王置府的重镇。 城墙高近九公尺,厚约十公尺,周长九·三公里,东西长,南北短,呈多边形。起伏曲折,状若游龙,气势雄伟。 六座城门之上建有城楼,东曰宾阳、望江,南曰曲江,西曰九阳,北曰朝宗、景龙;尤其以景龙楼屹立于拱极门城头,重檐歇山式顶,高敞轩朗,巍峨壮观。 登临眺望,城内秦楼楚馆鳞次栉比,松杉成林,城外护城河,宛如玉带环绕,楼台倒影,岸柳轻拂,更富诗情画意。 初春暖日吹和风,一扫晨雾色朦胧。 朝雨浥浥落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景龙楼眺望城北,一片草原绿意盎然。 满天各形各色风筝飘逸,孩童快乐地驰玩草地上。 一名孩童所放的风筝,比别人又高又大。 然而,却是一幅狰狞恐怖的“修罗鬼差”图样。 迎风飘舞,好似追逐;欲将吞噬天空中各式各样的飞禽走兽图画风筝。 别的孩童皆不愿与他为伍。 他却放着大风筝自得其乐,毫不在乎。 五名鲜衣丽服孩童,见他一身褴褛破衣,当他是无爹无娘的穷小叫化子,就找其麻烦。 “喂!你的风筝又大又丑,挡着了我们的风向,赶快扯下来,滚到一旁凉快去!” 张心宝拉着小绳控制风筝,瞅了一眼,吹着口哨,悠然自得,懒得理会他们,往左侧而去。 一名年约十二岁带头高大的孩童,见其不理不睬,就揎臂卷袖,跑了过去欲推张心宝,被其侧肩一挪落空。 孩童身体重心不稳,张心宝顺势起脚将他绊倒草地上,翻个大筋斗,摔得很重。 其他四名玩伴大吃一惊,连忙收了风筝赶过来助阵。 倒地的那名高大孩童摔得颜面尽失,怎肯吃这个暗亏,暴然跃起,掼直双掌化爪,快速跑来,欲要掐张心宝的脖颈,讨回面子。 只见,张心宝面不改色,依然双手拉绳放着风筝,摆左臀回右肩,闪过他的双爪,屁股挡着他的来势汹汹身躯,瞬间迅速侧移左肩朝其前胸猛然撞击…这就是“熊肩” “噗!”撞得高大孩童往后直直蹎倒出五步,一个屁股跌地;一脸苍白转青,双眼翻白眼呆傻了,胸部猛地起伏,痛彻心扉,却无法呼吸,将憋在胸口里的那口气,片晌才吐了出来。 “哇!”哭声叫出,痛得涕泗纵横了。 赶来助阵的四名同伴皆呆若木鸡,不知道怎么才好。 其中一人不信邪,朝另外三人做个眼色,弯腰双手欲要紧抱张心宝扳倒地上,再来顿拳打脚踢,痛殴毒打,替老大报仇。 当他埋头抱住了张心宝的背腰时,心中暗喜! 岂料,限睁睁地瞧见张心宝的左后脚跟,似长了眼睛般,摆甩一勾,朝自己的前胸撞至,速度之快,是生平罕见,连怎么挡的念头,都还没有转过来就被重重一击。 “噗!”这就是“马踢” 难兄难弟一个模样;跌后五步,一屁股着地,痛得死去活来,手脚撑不起离地,只能用哭声表达比较顺气,连话都讲不出来了。 吓得另外三名孩童,赶忙跳开三尺,免得遭殃,扶起了同伴,一哄而散,连风筝都不要了,再也不敢找碴! 张心宝若无其事,吹着口哨,依然双手拉绳轻松的放着风筝,暗自窃喜,学至“大洪山”野兽搏斗之动作,居然如此妙用! 山坡上一名蹲在那里看风筝的老者;将这场架从头看到后,等结束后,霍地立起,居然十分的魁梧高大。 老者走了过来,一抚雪白美胡,双眼异采道: “小娃儿!移动间手脚的配合,看似杂乱无章,却隐含无懈可击的法度;有违一般武学招式,看似无理反而生妙,是否为家传武学呢?” 张心宝望着老者飘逸的来到眼前,每一投足举止之间,节奏快慢,蕴藏圆融,稳如泰山,若将他视为对手来看,自己是攻不进去,这才叫无懈可击嘛! 老者为尊!小子不敢无理,恭声道: “您老人家一举一动,隐含一种无法言喻之雍容气概,可见是位德高望重武林长者。人家刚才的动作,是学自阿猫阿狗飞禽走兽、不人流的丑态,怎敢接受您的夸奖!” 老者一脸愕然!脱口道: “什么?是阿猫阿狗的飞禽走兽招式?” 突然间,老者纵声大笑,内息十分浑厚。 “老夫这一大把年纪算是白活了!真所谓;学无老少,达者为师。原来武学式随意转,意随神行,技进乎道的化境就藏在大自然里头?小娃儿,你是练武的奇葩,不出十年,武林浩荡无涯,就是你的天下了!” 老者双眼神采,转为凌厉慑人道: “老夫起先以为你是被人所托,放出了‘修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