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相思成灰4 (第1/3页)
第二章 相思成灰(4) “找谁找谁?!”接电话的是一个极不耐烦的男人。 “请问,这里是中文系吗?”石坤不确信地问。 “你他妈打的是哪儿都不知道,神经病!”电话啪地一声就被撂下了。 打错了?石坤摇摇头。他重新核对了一遍号码,小心地逐一按下数字键。通了,很快就有人接起。 “找谁找谁?!”还是那个粗野的男人。石坤怔了怔,他听见电话那头乱哄哄的,有说话声有笑声,似乎有一大帮男男女女。 “他娘的,说话呀!”那人骂骂咧咧的。 “请找姚建山。”石坤音调沉稳地说,他把听筒从左手换到右手,手心迅即浸出了汗。 “我就是姚建山,你谁啊?”那人骄横地问,听筒里同时传来磕瓜子儿的声音,旁边喧嚷不已,有个女人发出一阵尖利的笑声。石坤下意识用一只手压住案头的玻璃镇纸,压得手指都发了白。 “我是石坤。” 那边沉默了一刹那。 “对不起对不起,没听出是您,我们这儿太闹了――喂,你们几个静一静!”姚建山换了谦恭而圆滑的腔调,客客气气地说“石校长,我向您汇报一下,系里有位年轻教师结婚,大伙儿正吃他的喜糖…” 想问的事情,石坤按下不表,唔唔应了两声,挂了电话,没有当即发作。他要等待,等待姚建山的某种姿态。按照常理,惹这么大祸,姚建山应该十万火急地上门认错,到那时,石坤才会把教训他的话,换以语重心长的方式,一一表达出来。这是策略。 石坤分析有误,姚建山迟迟不见动静。直到第三天召开中层以上的干部大会,姚建山都没有主动来见石坤。这太反常了。至少不符合石坤所掌握的中国式的官场规则。 之前的几次干部大会,石坤的讲话都很中立,比较多的内容是提出离溪大学在科研教学当中的机遇和挑战。而这一次,姚建山的事情让他气愤难耐,他正颜厉色地不点名批评了个别同志在工作作风上存在严重问题。 “…有些领导同志不学无术、滥竽充数,说话离题万里,做事一塌糊涂!有些领导同志摆‘官员’架势,耍‘流氓’威风,吹胡子瞪眼,接电话态度恶劣,严重损害学校形象!有些领导同志工作心不在焉,效率低下,在其位不谋其政…” 整个会场鸦雀无声,每个人都神色复杂地望向他。姚建山理应在其列,虽然没有明确点出他,他肯定是心中有数的。可惜石坤还不大认得他。 会议结束后石坤直接回办公室,乔冬蕊捧着一叠待签的文件跟进来。有一份红头文件被乔冬蕊放在最上面,乔冬蕊说,那是推选全省教育系统优秀党员的材料,需要石坤签字认定,然后上报。 “推选的是哪位同志?”石坤从笔筒里抽出常用的签字笔。 “姚建山,中文系的系主任。”乔冬蕊回答。石坤一听就楞了,扔下笔,翻开那份材料仔细读了起来。材料写得很好,文采飞扬,事例翔实,没什么破绽,但那份个人简历却让石坤大跌眼镜―― 姚建山,男,祖籍青海同仁,中###员,学历高中… “一个高中毕业生担任中文系的系主任?驴唇不对马嘴!”石坤大怒,刷地一声把资料甩出老远。乔冬蕊静默地把散落的纸张拣起来,重新放在他面前。 “这人是从什么地方冒出来的?难道中文系几十个教师就选不出比他更好的领导?那些教授副教授呢?都不比他强?!”石坤气得直哆嗦,他一把抓起材料,捏在手里,激动地在乔冬蕊眼前晃动。乔冬蕊忧虑地看着他,犹犹豫豫地说, “姚建山是前几年从化工厂调过来的,他爱人在中文系工作,是骨干教师,为了照顾关系,就把他安在中文系资料室…” “这人是什么时候提拔的?什么人提拔的?经过什么程序提拔的?”石坤打断她,一连串地问“还有这个推优,谁推荐的?跟谁研究的?” 乔冬蕊不吱声,端起他的茶缸,续了热水,递到他手里。石坤连连喝了几大口热茶,平静下来。他看了乔冬蕊一眼,乔冬蕊垂下眼睑,避开他的目光。他意识到自己的无礼,他把火气都撒到她身上去了,算什么呢。 “签了吧,”乔冬蕊平和地道“诸校长在楼下车里等着,他要去省城办事,顺路把材料报上去。” “不行,推优工作有疑点,”石坤一口回绝“这事儿我必须找沈书记、诸校长核实清楚。”乔冬蕊看着他,嘴唇翕动着,迟疑了半天,终于还是坦白地说出来: “你何苦把事情弄得这么尖锐?刚才散了会,全校的中层干部都在议论你和诸校长的矛盾。” “怎么是诸校长呢?跟他有什么关系?”石坤大吃一惊,被茶水呛住,咳嗽不已。 “你的那些话,不是影射诸校长是谁?大家都听出来你在糗他,”乔冬蕊叹息一声“你呀,还是那样,直来直去的,一点儿都不知道掩饰。” “我批评的是姚建山!”石坤哭笑不得。他把头天打电话到中文系的遭遇说给乔冬蕊听了,只差把姚建山的市井粗话原样学一遍。 “你说说,这种素质也够做系主任?”石坤大摇其头,点起一支烟,猛吸一口。 “中文系是这样的,一间十来个平方米的办公室,坐了###个人,大家挤在一起,热闹一些也是有的。”乔冬蕊又好气又好笑。 “###个人挤一间房?系主任没有专门的办公室?”石坤感到奇怪。 “他们把一楼的办公室全租了出去,房间打通,开了家大药房,生意好得不得了。” “办公室出租开药房?这是不是有点离谱?”石坤愕然。这样的设置,他前所未闻。 “中文系的教学质量和学科建设在全校是最差劲的,教职员工的福利倒是最好的,平均每两名教师就有一部私车,”乔冬蕊微笑地说“这回推选优秀党员,姚建山在中文系是全票通过。” “是吗?”石坤沉吟。他感觉自己的脑子不够用了,离大的每个人、每件事都有曲径通幽的意味,不是一眼可以窥破的。 “对了,数学系给每位校领导发了三千元新年慰问费,”乔冬蕊说“各系历来有拜年的传统,有些系交由行政办公室统一发放,有些是系领导自己送来。”她拉开皮包,抽出一只厚厚的信封,递给石坤。有一片木雕顺势滑了出来。 “东西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