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天伦一剑 (第2/2页)
大事,只怕立刻要自食其果。” 持鞭者一抖鞭丝“拍”一声暴响,长鞭笔直如箭,鞭梢一指甘平群,回头向持笔者问道:“时辰到未?” “时辰到!” 随着持笔者这声朗呼,晨雾顿开,人影横斜。 甘平群面西而立,但见四敌兵刃一晃,立即奇光耀眼,看不见敌人身子,只觉劲风、潜劲,同时扑到身前。 “啊!”他惊呼一声中,身子一斜,掠开五丈,接着看见四名敌人已站在他原来的位置,若非先吩咐二友二妹退后,在这一回合之下敢已有人伤亡。 他迅即比较出位置与光影的关系,身子一晃,面北而立,一探腰间“锵——”一声龙吟,一道蓝中带白的毫光由衣底应手而出。 “天伦剑!” 四敌齐声惊呼,同时后退一步。 天伦剑由神女宗掌门人凌念生院主送还他手上,这还是第一次出鞘,也可说是他第一次看到天伦剑的真面目。 这枝长仅尺话的短剑,出鞘龙吟,毫光射目,与日争辉,顿令他又惊又喜。 然而,他对于这枝剑,知道的未免太少,耳听群敌惊呼,立刻想到父亲当年必定曾使这枝天伦剑横扫魔群的盛况。 他有生以来,还不知父亲的行事如何,但由群敌这声惊呼,顿觉足以傲视江湖,起无限的孺慕与敬意。 他又怜、又惜、又敬、又爱地轻轻一抚剑身,俊目中蕴着两粒晶莹泪珠。 他不知如何感激生身的父亲,不知如何报答生身的父亲,也不知何时才可找到凶手,好使此利剑报此深仇大恨,是以,在感激之中,还带有无限愧疚。 父亲的责任不限于财富的遗留,平日的训诲,主要的是留在世人心目中的风格和事迹,足以引令他的后人起一种孝思。“树欲静而风不宁,子欲养而亲不逮。”甘平群在这刹那间,猛思及若果父亲就在眼前,看见他挥剑杀敌,大振家风,该是多么惬意和安慰,但这时却只能在幻想里追寻。 泪珠虽仅有两粒,却蕴藏有不尽的感激,汇仰,寻敬愧疚凄凉和安慰。 蓦地,他微振手腕,一片霞光荡在胸前,凄然一笑道:“谁能说出这枝天伦剑的来历,甘某饶他不死!” 持剑的敌人冷笑道:“问你老子去吧!” 甘平群眼皮一眨,掉下两粒泪珠,俊目里射出两道异乎寻常的毫光,凛然道:“那就请阁下去问先严,再回来转告。” 他话声一落,身如电闪而起,一片彩霞似的剑光已卷到敌人身前。 “慢来!” 持鞭者一声暴喝,丈二长鞭挥起漫空鞭影,斜攻身右。 持剑者荡起一片银光,封在身前。 持扇者扇起台扬的疾风,卷向身左。 持笔者一声长啸,拔高三丈,飘然落在他的身后,铁笔一指,一缕锐风疾点他“天柱”xue。 甘平群分明落在四名强敌围攻之下。 他不慌不忙,身随剑转,掌封剑劈,一面招架四般兵刃,仍然不停地叫道:“谁肯告知天伦剑的来历,甘某定必饶他一命。” 持剑者一剑冲前,冷喝一声:“神嚎!” 霎时劲风四起,厉啸随生。 持扇者接叫一声:“鬼哭!” 猛扇之下,阴风凄凄,烟尘滚滚。 甘平群身外一片刃光,连上空都被那长鞭封闭。 鸟飞不进。 泼水难入。 叶汝惬担心过甚,不觉步履一寸一寸地前移。 赵如玉也高呼一声:“三弟当心!” 那知甘平群奔驰整夜,一上来就遭受强敌,尤其单独和蓝袍“管事”力拼的头一掌,在轻敌之下已被震伤内腑,此时已成强弩之末。 他四面受敌,不能施展“御气凌空”跟敌人兵刃进退。对方功力深厚,也不能使用“流年暗换”削减敌人功力,尤其是,他虽学了百多种绝艺,而仅得几套不太高明的剑法,天伦剑虽是锋利无比的宝剑,在他手上却发挥不了多大效果。 幸而敌方四人对他这枝短剑似大有忌讳,只是寻瑕蹈隙,渐渐围紧,才让他疾一剑,徐一剑地暂保一时。 相反地,他以全力贯注左臂,每一掌发出,总是呼呼风动,劲道如涛,冲击得敌人那柄折扇汪汪作响。 “哈哈!原来这小子不懂得剑法。” 使剑者这一声欢呼,敌方同时一振。 二妹二友心头一沉,顿如坠进冰窖里面。 “谁说我不懂?”他一声暴喝,短剑横划而起。 “呜——” 一声惊心动魄的厉啸,夹着一声惨呼,使剑者的头颅被剑尖横贯而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