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哈尔滨_1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0 (第3/4页)

么要硬拉到一块去呢?用文学去干国防,不但国防干不成,连文学也干没有了。

    塞上萧在心里筑起一道长城,把文艺和政治完全隔离开了。这道长城的地基,还是王尔德那“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

    塞上萧思念东北,又不愿回吉林老家,怎么办呢?北平学生公寓终久不是长居久安之地。这时他想起了哈尔滨,那里是他的发迹之地,他的处女作《人生啊!》就是在那出版的。他觉得这个塞外的都市是可亲的,而且自己名字正叫塞上萧,命里注定要过塞上的生活了。于是他给在哈尔滨《北方日报》当主笔的叔叔写了一封信。叔叔回信要他立刻前往,一切都不成问题,工作也已安排好,就在《日报》编文艺副刊。叔叔说他已是有名望的青年作家,又在文科大学里深造了数年,《日报》能得到这样人才真要以手加额,高呼天助我也!

    塞上萧非常高兴地来到了哈尔滨。以他叔叔为首的《日报》全体同仁热烈地欢迎了他。叔叔特意领他去拜见了《日报》董事长,社会名流卢运启。第二天《日报》就在显著位置上发了一条消息,大标题是“著名小说《人生啊!》作者,青年作家塞上萧前日抵哈,并将于本报任职。”副标题是:“本报董事长卢运启老先生会见塞上萧,给以非常之勉励云云。”

    拥有大量读者的哈尔滨《五日画报》上也刊登了塞上萧的大幅照片。照片上的塞上萧叼着一个很大的烟斗,斜靠在一株枯树上,头发蓬散着,穿西服不系领带,衣襟敞着,眼睛微微眯缝着,作沉思状。如果研究过王尔德的人一看这照片,就知道他模仿的是谁了,照片也打上了王尔德的烙印。

    几天热闹过去,塞上萧到《日报》去上班,没到一个星期,他就受不了啦。每天按时上下班,趴在桌子上一天到晚看别人的稿子,去为他人作嫁衣裳。刻板的生活,劳累的工作,坐在那里表就像定住了一样,真成了度日如年。他塞上萧本是作家的材料,怎能干这样烦琐的工作?他也不需要那几十块钱的微薄薪水谋生,他需要多少钱,吉林两个叔叔从来都是满足供给的。所以一个礼拜刚过,他就向主笔叔叔提出坚决不干了。不但工作不干,连他叔叔家也不住了。叔叔待他本来非常好,婶子对他也极亲热,可是他不习惯那套有秩序的生活。他的叔叔简直像个标准钟,起床,吃饭,睡觉,甚至读书看报上厕所都有钟点。他塞上萧是个自由王国的公民,怎么能做时间的奴隶!

    在塞上萧坚决要求下,他首先从报馆退出来,接着又从叔叔家搬了出来,住进了花园街现在的住处。

    塞上萧当上了职业作家。

    《日报》上开始发表塞上萧的新作品。熟悉他的读者一看,都感到文字确实比以前美了,构思比以前巧妙了,只是内容空虚了,有的甚至是无病呻吟,玩弄词藻。在一首题名《夜空》的诗里,竟出现了这样的“诗句”:

    没了光芒,月去星藏,

    深夜啊,怅惘,凄凉!

    斜风细雨,凭窗仰望,

    夜空啊,迷迷,茫茫!

    下边还有好几段,都是这样没有任何内容,就像一位老人要与世长辞时发出的痛苦哀鸣一样。诗发表不久,就收到《日报》转来的一首诗,诗的作者叫“南方笛”诗曰:

    塞上萧啊!不要怅悯,不要凄凉。

    天在头上,地在脚下,不会迷茫。

    夜空就是夜空,

    何必劳神仰望。

    奉劝君:

    莫学那犬儿汪汪叫,

    莫学那乌鸦把脖扬,

    赶快缩回头,

    伏身桌上,

    写些有益的篇章!

    南方笛敬献塞上萧

    塞上萧读完,几把扯得粉碎,用力摔进痰桶里。刚摔完,又觉得诗上的字迹有些眼熟,好像在哪里见过。急又走到痰桶前,往里一看,已经完全浸进脏水里去了。

    塞上萧又陷入了苦恼中,他有几天没有动笔写东西。一天晚上,他叔叔给他一张《娜拉》的戏票,是北方剧团在亚细亚电影院演的,让他去看,最好能给写篇评论。他不愿去,他在北平看过著名电影演员黎莉莉、谈瑛、郑君里演的《娜拉》,塞北的剧团怎能和上海来的名演员相比呢。但是他叔叔一定让他去,而且告诉他,这个北方剧团和《日报》是一个董事长,都是卢运启出钱办的。卢运启是一代名流,风流儒雅的名士,名士就爱办这样能出名的事业,要不怎能成为名士呢。叔叔一定要他去,他只好去了。他的座位在第五排正当中,是看话剧最好的位置。他开始确实没抱多大希望,幕布拉开以前,他昏昏欲睡地坐在那里。等到幕布拉开,娜拉从门外走进来,他还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在看,但没到半分钟,他的两只眼睛就全睁开了,而且越睁越大,越看越出神。这个娜拉真美呀!在她那俊美的鸭蛋形脸上,鼻子眼睛搭配得那么合适,浑身上下那么匀称,线条那么好看,简直像从画里走出来的一样。前些日子他在一篇小说里还写过这样的话:“每一个漂亮的姑娘都是一幅画,而且是决不雷同的画。”那么今天这个演员,就是千万张画中最美的一幅了。简直可以和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画家达。芬奇画的《蒙娜丽莎》相媲美了。她不仅是形象美,声音也好听,而且表演得也恰到好处。在塞上萧的脑子里,原认为北平那位电影明星演的娜拉,是个高峰,那鲜明的形象经常出现在他的眼前,但被现在台上这位一比,便立刻黯然失色,襟袖无光了。

    第一幕的幕布刚一合上,他立刻跑出去买说明书。才人场时候他根本没想买,可是现在想买人家又不卖了。他几乎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厚着脸皮向人家要东西。他要了一张印得很粗糙的说明书,急忙一看,演娜拉的那个女演员叫柳絮影。他来到哈尔滨以后,曾不止一次地听人说过这个名字,在画报上也看见过,甚至有一次坐电车还听见过几个中学生在热烈地讲着她,可惜那时自己却没往心里去。

    他又回到座位上继续往下看,越看越兴奋,如果说前一幕他感觉到的主要是柳絮影形象的美的话,越往后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