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12·大坂风云_第十四章古稀统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四章古稀统兵 (第2/3页)



    “好,把这竹右卫门交与我,我要好生调教一番,好让他看来更像是威风凛凛的大御所。”藤堂高虎道。

    此时,家康则正把桑名城主本多忠政、龟山城主松平忠明传到自己面前下令:“忠政立时统率伊势各部,固守近江濑田。”

    尽管局势紧张,但家康并不如正纯一再宣说的那样战意大炽,行动也看不出有多么活泛。

    “忠明必指挥美浓军队急行至伏见,严守于此。关原合战时,鸟居彦右卫门便是在此血染黄沙。”言罢,家康又恳切地补充道“守好,但不可急攻。”看来,家康还是虑及自己的老迈,暂时对大坂城围而不攻,许是先围起来,后再谈判。本多忠政不禁焦急万分。不只忠政,旗本中那些眼见着做不了大名的人,亦忧急如焚。

    十月首三日,家康把进攻大坂的计划对江户老臣和盘托出,称将亲临阵前,令秀忠驻江户待命。但这并非鼓舞士气,倒似一种期待,在拖延时间,希望大坂能够反省,主动求和。

    “现在,必须照顾一下丰臣旧臣了。”言罢,家康令肥后加藤忠广谨守九州,又令福岛、黑田等丰臣旧臣集结江户。

    骏府留守交与九男赖房,乃是为了告诉众人,即使年幼的儿子,也不能置身事外,要承担自己的责任。初六,松平忠明和本多忠政已准备完毕。初七,如同所司代板仓胜重所报,受淀夫人之妹常高院所托,丹后宫津城主京极高知、若狭小滨城主京极忠高特意赶至骏府。家康把二人邀进房中,密谈约半个时辰。虽无从知常高院向家康提出了何种请求,但大致情况亦可以想象,必是关于其姐及其外甥秀赖命运。她必称自己还将继续说服家姐,进攻大坂之事万请暂缓。这般推断,乃是因大坂冬战前后,常高院热心于两厢阵营之间斡旋。

    东军先锋乃藤堂高虎,高虎将与上野介正纯商议后选出的三个替身编入军中,于庆长十九年十月初八向大坂进发。

    此次主力乃是东北诸藩。家康想通过此次出征,考查伊达、上杉、佐竹诸氏对幕府忠心。

    初十,家康接见赶往骏府的诸大名,十一日,家康出发。

    初十接见诸将,为和歌山城主浅野长晟、佐贺城主锅岛胜茂、高知城主山内忠义、德岛城主蜂须贺至镇、岸和田城主小出吉英、臼杵城主稻叶典通、佐伯城主毛利高政、美浓八幡城主远藤庆隆等。不难看出,曾与家康同甘共苦、并肩为战的人一个也没有了,取而代之的都是其子孙。

    “唉,年逾七十还要统领众人子孙,征战沙场,普天之下唯我德川家康啊!”这无疑为由衷的感慨。

    但出了骏府城,家康并不甚急,十二日行至悬川,十三日抵中泉,一路颇为悠闲。

    随着家康西进,秀忠亦主动提出要出征。

    早在家康出发之前,秀忠就特意派土井利胜至骏府,道:“此次征伐,希望能派孩儿去,请父亲坐镇江户。”

    家康笑道:“将军孝心我且领了。但家康就是受苦的命,一到打仗时便把持不住。不亲眼看看大坂城,怎生放心得下?”然后,他嘱咐早已定下的江户留守人:“骏府留守,我任命赖房,由形原的松平家信、举母的三宅康贞、久野的久野宗成辅佐。江户诸事,将军必早有算计,切切好生思量。”

    土井利胜知此言中藏着一个老父的挂虑。但骏府留守交与年仅十二的赖房,将军秀忠是否亦应把江户的留守交与松平忠辉?此际世间盛传,将军与忠辉仍是不和,许是家康希望能借此次出征平息流言。

    于是,土井利胜依将军秀忠的打算,回道:江户留守交与松平忠辉,由奥平家昌、最上家亲、鸟居忠政辅佐。

    今,秀忠再次派松平重信为使追来,通报江户安排,及与丰臣氏有着万千丝缕的福岛正则、黑田长政、加藤嘉明等人已答应留于江户的消息,同时,请求家康允他出征。

    “为时尚早,不必着急。”家康同样淡然拒绝,并于十四日进入滨松城。

    此时,家康令唐津寺泽广高与长崎奉行长谷川藤广,严密监视九州各地洋教徒的动向。彦根城主井伊直胜因病,由其弟直孝率兵把守山城宇治的消息也已传来。

    众将士一接家康命令,遂敏捷行动起来。

    越前北庄秀康之子忠直已向淀桥本进军,动作神速,仿佛早已作好准备。

    十月十五,家康的轿舆至吉田。十六,抵达故地冈崎。到达冈崎,家康才知七男德川义利(义直)已等不及他到来,提前率兵出了名古屋。

    尽管嘴上不曾明言,但这亦意外地在家康心头留下阴影:秀赖恐亦和忠直、义利一样,觉得战阵有趣。

    下一辈不知战争乃是何其惨烈。他们只是听惯了勇猛的武家故事,对真相实则一无所知。对于凄惨的叫唤、绝望、饥饿,以及血腥的味道,他们既嗅不到,也听不懂。

    忠辉、义利、赖宣、赖房,以及大坂城之秀赖、秀康之子忠直,众人都对家康的真意一无所知。但七十有三的家康,竟不得不带领这些徒有勇武的年轻后生去探知天地悲喜。

    家康时时觉得奇怪。人生真是无以言喻,真是可笑。一想到这些,他就想自嘲自笑。他怎能不笑?无论和多么凶猛的武士决斗,几无败绩,这样的一个德川家康,现在竟不得不与年少儿郎展开一场血战,此乃命也?

    可是,若一不小心,令事态恶化,必会酿成一场无法收拾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