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川家康12·大坂风云_第六章悲音前奏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悲音前奏 (第2/3页)

则靠在扶儿上“怎样,秀赖愿意出城了?”

    且元的神色眼看紧张了起来“此事…如果大人还信任在下,万请再宽限几日。”他把额头抵在榻榻来上,极力请求道。

    “市正,你是说,事情毫无进展?”

    “是。正如去岁所言,在大佛殿落成时…”

    “晚了!”

    “啊?”

    “典礼当日,万一有暴徒作乱,怎生是好?那些人若是呼喊,称他们乃是在秀赖的命令下起事,该如何是好?你现在还未老糊涂啊!”面对家康严厉的斥责,片桐且元愈发紧张。因为在此前,他着秀赖命令,始终紧张地忙于大佛殿的巨钟和钟楼建造。钟铭由南禅寺的清韩长老撰写,书好之后,又令三条釜座的巧匠名护屋三昌召来三十九名铸匠,昼夜赶制。

    金佛已于庆长十七年三月铸成,故一旦巨钟铸成,这场大工程就宣告成功了。且元想通过大佛殿、巨大的本尊,以及巨钟的声音,让天下人都知,建造这些,他们化费了巨额钱财。跟这些莫大的耗费相比,把二十八个秤砣金改铸为近四万个小判的事,就不算什么了。

    只一座城池,无论如何坚同,亦无法进行决战——因无军饷。如果明白这些,那些野心之徒也就不会再涌到大坂了。且元始终坚信,家康可接受这一切。然而,家康的算计却和他截然不同。且元这次前来,主要是想向家康请示有关大佛殿和巨钟的事。由于钟楼落成的日子已有了眉目,他想把开钟仪式定于六月二十八,并欲在七月进行大佛开光供养,顺便请示由何人主持法事。这些其实都是表象,他真正的用意乃是想问问家康,究竟何时提出移封为宜。然而家康的呵斥让他惊惶失措。

    “你以为我天天在睡大觉吗,市正?”

    “不敢。”

    “我不但知道秤砣金改铸的钱流向了何处,连谁受到了何样的邀请,我也让人彻底查过了。你啊,似已被架空了。”

    “不…”

    话音未落,更为严厉的呵斥落到且元头上:“休要说这些没用的,现在还不是说丧气话的时候!对你来说,目下正是你的主君或废或立的关键时刻。你听着,市正,你非不明战争之人。你以为战争总是因得失而发动?最可怕的就是人的冲动。大佛开光那日,若有人暴乱如何是好?暴乱的先兆已很明显了,你觉得征夷大将军能对这些坐视不管吗?维持天下秩序乃是江户的职责。如此一来,所司代若不作好准备,岂非要铸成大错?可所司代若真的设防,大坂之人必将其当成进攻的先兆,反而会引发大事。问题必须赶在大佛开光之前解决。在此之前,起码要让秀赖母子明确答应移封,否则,事情焉能顺利解决?”

    片桐且元战栗起来,庆长九年的丰国祭,汇集到京都、大坂的人,曾达到三十万之巨,那是何等的风光,又是何等的令人胆战心惊。

    “在开光之前…”且元咽下了后半句话。经家康一提醒,他也意识到事实的确如此。三十万人一旦生乱,必将造成一场莫大混乱,无法收拾。可就算想防患于未燃,所司代辖下的三两千兵马也无济于事啊。

    且元不禁心中狂跳,事情诚如家康所言,若再派兵前去,必被误解为出兵大坂。

    “你明白了,市正?”

    “是。在下明白了大人的意思,可是…”

    “既然明白,那就无甚好说的了。在开光之前,就须防止生变。”

    “是,是,完全如此。”且元惶恐不已“在下糊涂,在下糊涂之极,无可申辩。”

    且元如此坦率地承认错误,家康亦一脸悲哀,默不作声,因事已至此,无论如何责骂且元,也都无济于事了。

    “市正,我上了年纪,竟变得性急了。”

    “不,市正白活这么一大把岁数,太天真了。”

    “唉,”家康凝神低语“你我在此大发牢sao亦是无用。听说你前脚刚到,右京局后脚就赶来了。你知她所来何为?”

    “这…这亦是在下疏忽。在下估量,右京局乃是代淀夫人前来问候将军夫人的。”

    “哦,她可是特意在骏府停留。”

    “在下以为,她是帮助两家解开一些疙瘩的使者。”

    “我看未必如此啊。”

    “可现在,在下也忽觉有些不安。”

    “那好,你今日只问候一下,然后回德愿寺歇息。右京局就交给女人们,至于她的来意,早晚会明白,到时再议。”

    “是。”

    “我刚才所说的事,你应很清楚了。比起大佛开光,最重要的还是保证休要生乱,否则,家康会被后人唾骂。因此,你再仔细思量,究竟如何才能把大佛开光仪式平安办好。”说到这里,家康忽然意识到阿六夫人在场,遂严厉地叮嘱她“刚才你什么也未听到,明白吗?”

    且元退出去之后,家康把额头贴在置于扶几的双手上,似有些倦了,沉默良久。

    “奴婢给大人揉揉肩吧。”阿六夫人娇声道,转到家康身后,给他揉起肩来。

    家康仍不做声,他本以为能从且元口中听到一点好消息,至少,在那座天下公认固若金汤的大坂城里,无法供养太阁。“此城乃是治理天下之人才能居用的地方,若为势利小人所用,必成一座引发野心的鬼城。”正因知道这些,高台院才识趣地迅速离去,让有实力者——家康取而代之。家康始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