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当家(中)_第十二章采菊夫人1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采菊夫人1 (第1/3页)

    第十二章 采菊夫人(1)

    怎么办?

    装着五万石粮草的船停在平静无波的江面上,可每个人的心中都是波涛翻滚,激荡着三个字——怎么办?

    杭州城近在眼前,船上装的不只是五万石的粮草,更是杭州城军民的性命啊!

    没有粮草,杭州城遭围困,想必身为浙江巡抚坐镇杭州的王有龄只有两条路:要么打开城门,投降太平军;要么全城军民忍着饥饿,以命与城共存亡。

    这第一条,以胡顺官对王有龄的了解,他是万万做不出来的;剩下那条路,即便全城军民一心,宁可饿死也不打开城门。忍饥挨饿的兵士将勇也抵抗不了太长时间,最终,杭州城必破,兵士百姓怕难逃生死劫难。

    想着朋友、街坊,多年之交全都困在那座城里,胡顺官不顾个人安危做下决定:“我们必须冒险将粮草送进城去。”

    送粮草进城——何其困难?

    阿四心头茫然,想不到有什么更安全的办法运送粮草进城。

    酣丫头却直言不讳:“城都被围了,我们几个人加上那些镖师总不可能冲破太平军,直冲进杭州城里吧!”

    “不可能也要做。”

    心急如焚的胡顺官失了分寸,随心而论:“我离开杭州城的时候答应王大人,身为浙江省的粮道道台,我定会带着粮食回城。如今我们好不容易筹集到五万石粮草,看看着百姓在城里一个个被饿死,我们却调转船头离开?不行!我一定要进城,就算是九死一生我也要把粮草送进城去。”

    他转身吩咐下面的人,向杭州城全速前进。

    他是东家,他是老板,他说了算,言有意即便想拦,也知是拦不住的。此时此刻,唯有一个人能阻挡他的疯狂,帮他找回理智。

    “你先静下来好好想想。”阿四使出蛮力将他一把按在椅子上“你这样慌慌张张,不仅救不了杭州城的百姓,帮不了王有龄,还会害了自己,害了大家。”

    “王大人是那么信任我,放我出城,让我来江南筹集粮草。他相信我一定能带着粮草回去帮他,去救百姓们。可我呢?粮草在我手里,我却在城外漂着。”

    他用力地捶打着自己的胸口,一拳一拳。她并不拦他,只因…知他心痛。

    “我不能眼睁睁地看着那么多人饿死在城里,或者死在战火中,而独自在城外看着!像看戏一样看着啊!”他的那么多的感受是阿四所没有的,她没有亲人朋友在杭州城里,来清朝的时日尚短,对这座城,对这座城里的人,她没有什么割舍不下的。

    在历史书里,她知道太平军与清朝政府的这场抗争是一场农民起义,有着伟大的意义。可她亲眼目睹大清太平军起义,她方才明白——

    战争就是战争。

    不论什么样的战争,不论它具有多么伟大的意义,战争的本质是残酷,是流血,是死亡,是无可避免的生离死别,而这些足以让亲历战争的人心疼rou痛。

    她没有自己的感受,于是感受着他的痛心,然后——为他心痛。

    “你带着粮船停在这里别动,我遣返回杭州城。”

    阿四一句话像砸在地上的炮仗,炸开了锅。

    “这怎么行?你现在回杭州城不等于送死嘛!不行不行!”言有意头一个把头摇得跟拨狼鼓似的,关键时刻,他们俩之间的情谊果然非比寻常。

    胡顺官更是不会赞成“现在太平军已经将杭州城团团围住,你怎么进去?”

    阿四早已考虑妥当“我主持漕帮的事务近两年,对进入杭州城的水路了如指掌。大码头船只繁多,进出困难的时候,我就让漕帮的弟兄将货装上一些小船,从细流出去,入了河再装上大船。杭州城外支流繁杂,随便驾船驶进岔口,便入了另一条水路,当中的很多水路只有做我们这行的才知道。即便太平军发现我的船追上来,我也有办法迅速避到另一条水路上——你放心吧!这等危急关头,没有把握的事,我断不会做。”

    遇大事时,她的镇定,她的聪慧,她的敏捷,胡顺官逐一看在眼里。宏王爷说得不错,她绝非平凡女子,更不是一般的寻常男人可以爱的。

    但遭遇战火,她…到底是个姑娘家。

    胡顺官打心底里舍不得她涉险“可你一个女子…”

    “我先进城找王有龄探探情况,待摸清楚了形势再跟他协商如何里应外合将粮草运进城。再者,我一个姑娘家,就算被人发现也不容易起疑。倒是你守着五万石的粮食,船长时间停在湖面上,要小心太平军那边得到消息来劫船。”阿四反倒替他担心起来。

    看她考虑得如此细致周到,却独独少想了一点“你进城必须走水路,你虽熟悉行船方向,可你不会驾船,不还得找人陪着一道嘛!”

    胡顺官欲调粮船上熟练的船夫跟着前往,可船夫不会武功,万一遇到危险无法保护阿四,又想着要调两名镖师。可如此一来,潜进杭州城的人就太多了,怕太平军起疑,左思右想正不得法,却有一人主动请缨——

    “我陪阿四进城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