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于康熙末年_第三百一十七章春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一十七章春末 (第2/2页)

下去。道:“臣知错了,臣日后定当勤勉谨慎,不敢负万岁爷所托!”

    不晓得是说累了,还是见曹老实心里熨帖了,康熙看了看窗外地天色,摆了摆手,道:“下去吧!衙门的事,明日递个请罪折子!”

    曹应声退下,却是长长地吁了口气,看来自己要勤快些了。既然留在京城,牢牢抱紧康熙的大腿,只要避开那些魑魅魍魉,他的小日子也能自在如意些。

    想通这些,曹擦了把汗,立时快步出了园子。

    暮色渐浓,一路上快马加鞭,曹一行将把将地赶在关城门前进城。

    曹方已经带人在城门口等着了,见到曹,忙上前请安。

    “何时回来的?庆大爷呢,可是也到京了?”曹的面上多了几分喜意。

    曹方回道:“小的四月十八就到京了,同永庆大爷一道回来的!”曹笑着点点头:“大善,先回府,晚上去完颜府瞧他!”

    曹方听了,神色有些异样,犹豫了一下,回道:“大爷,庆大爷打伯爵府搬出来了,如今…分户单过!”

    曹皱了皱眉,想起永庆之父万吉哈来,却也没也法子,毕竟是完颜府家事。他心里有些烦闷,对曹方点点头道:“嗯,我晓得了!你往来奔波也辛苦了,好好歇些日子!”

    曹方应了,曹催马,众人跟上,回府去了。

    初瑜早使人在二门处等了,晓得曹回来,便迎了出来。

    看到曹那刻,初瑜快行几步,想要露出笑脸来,偏生不晓得是何缘故,眼睛酸涩难挡,朦胧一片。

    曹见她清减不少,下巴都尖尖的,很是心疼。

    “爷,回来了!”初瑜轻声说道。

    曹大步迎上去,使劲地点点头:“嗯,我回来了!”

    夫妻两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似有千言万语,却又不晓得打哪里说起。

    待进了屋子,初瑜亲手帮曹换了衣裳,曹才低声说道:“没想到会在口外耽搁这些时日…我想你了…”

    初瑜正帮曹弄后襟,听了这话身子一顿,慢慢地将脸靠在丈夫身后,半晌方应道:“初瑜也想爷了…府,开阳院,上屋中堂。

    曹寅与李氏坐在主位,兆佳氏与曹颂、曹硕、曹项、曹几个都在。老两口是四月十九到江宁地,如今已经过了五日。

    兆佳氏自年后便开始收拾行李,若不是因曹寅、李氏夫妇上京贺寿。这边无人看家。早就要进京地。

    虽然李氏地意思,是要留他们娘几个过了端午节再动身。但是兆佳氏怕天热了,孩子们在路上遭罪,便有些等不及了。最后,与曹寅、李氏商议后,定下了四月二十四起行。

    今日。曹寅、李氏这边备了饭,给弟媳与侄子、侄女们践行。饭后,留他们在这边说话。

    虽然这边还没得到曹正式升为太仆寺卿之事,但是曹寅晓得康熙的秉性,看来是真想要栽培栽培曹的。因此,对于二房进京之事,曹寅心下也比先前踏实许多。

    曹寅这边。少不得拿出大伯地架子。对几个侄子仔细吩咐了,好好孝顺母亲,安分在府守孝,勤奋攻读学问云云。

    李氏则是满心地不舍,虽然与兆佳氏这位妯娌早年也有过些不愉快,但是早就化解了。虽不能说亲如骨rou,但是两人一处生活了十多年了,感情也很深厚。

    想到明日就要分别,李氏的心里亦是空落落地。很是舍不得。

    曹坐在尾坐,看着伯父伯母的慈爱,小脸紧成一团,拳头握得紧紧的。终是忍不住,他一下子从座位上起来。看了一眼伯父。低声道:“侄儿不走!”

    曹寅与李氏都收声,看着素日最为乖巧的侄子直挺挺地站着。有些没留意他说什么。

    只有坐在曹身边的曹硕听清楚了,皱起眉来看了弟弟一眼。

    曹见众人都看自己,抬起头来,看了看曹寅、李氏,又望了望自己的母亲,说道:“侄儿不想进京,伯父、伯母都上了年岁,大哥又不在身边,侄儿心里委实放不下!”

    兆佳氏面上已经有了恼色,刚想要训斥儿子几句,但是在曹寅、李氏面前不好多说,便只是瞪着这个小儿子。真是奇怪了,难道这不是打自己肚子里钻出来的,向来待伯母比她这个当娘地更亲不说,如今为了孝顺伯父、伯母,连母亲兄弟都能舍了。

    曹寅点点头,笑着说道:“小五能有这番孝心,大伯甚至欣慰,这份心意,大伯同你伯母领受了。只是你还小,你母亲与兄长们也舍不得你,总要一家人在一块儿方好,还是进京去吧!”

    曹咬了咬嘴唇道:“母亲身边有几位哥哥,到了京中,还有大哥、大嫂在身边,伯父、伯母身边却只有天佑侄儿一个。他还是个奶娃娃,伯父伯母劳乏了,连个给捶背地给都没有,侄儿实在不忍。”

    曹寅还要再说,曹颂站起身来道:“大伯,小五说的没错。是侄儿粗心,没有顾及到大伯与伯母,既是小五这番诚孝,就让他留在大伯身边进孝吧,还能跟着大伯好好做学问!”

    曹硕与曹项两个见兄长这样说,也都是起身,却是不止为曹说情,也是想留在大伯这边照看。

    曹硕向来方正,想着哥哥要支撑门户,孝敬母亲;庶弟向来话不多,为人稍显木讷,同大伯、伯母相处也有些拘谨;小弟则是年幼,虽孝心可嘉,但是留在江宁,实帮衬不上大伯什么。

    曹项则是有些后悔,他晓得嫡母举家进京的本意,就是要靠着娘家兄弟的照拂,为几个儿子寻门当户对的亲事。他是庶子,兆佳氏虽然近些年待他不似过去那般厉色,但是也没有亲近之意。这般进京去,他的处境只会越加尴尬,还不若留在伯父身边读书。

    曹见哥哥们抢着要留下,怕曹寅这边选了别人,心下就有些着急。他稍加思索,快步上前几步,跪在李氏面前,仰起小脸,带着哭腔说道:“伯娘,大哥大嫂照看母亲,儿替大哥大嫂在大伯伯娘身边尽孝吧!若是单单留了二老在南面,就是哥哥嫂子那边,心里也不会安生。”说着,眼泪已经出来。

    李氏素来疼曹,曹进京这几年,一直是这个侄儿在身边逗趣。现下,见他这般诚孝,心里亦是十分感动,伸手搂了他在怀,帮他擦了泪,劝道:“我的儿,伯娘晓得你孝顺,也是舍不得你!只是儿子都是娘的心疼rou,伯娘都这般舍不得,你母亲那边更是要舍不得的。又不是见不着了,说不准什么时候我同你大伯还进京呢!”

    曹转过头来,带着哭腔道:“母亲…”

    兆佳氏见曹寅已经是满头华,李氏也是泪汪汪地,心下叹了口气,对曹摆了摆手道:“罢了,随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