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节铁血坑杀震慑复辟两则预言惊 (第1/4页)
第六节 铁血坑杀震慑复辟 两则预言 立秋时节,骊山谷前所未有地被选作刑场,人海汪洋不息。 秋月刑杀,这是华夏最古老的传统之一。《吕氏春秋》云:“孟秋之月,以立秋…是月也,修法制,决狱讼,戮有罪,严断刑,天地始肃,不可以盈。”这般天人交相应的政事规矩,在那时几乎是人人皆知的常识,谁也不会惊讶。关中人众所以惊讶sao动而络绎赶来者,对将骊山选作刑场之不可思议也。一统之前,秦国刑场例在咸阳渭水草滩,从来没有过第二个大刑场。这次大刑却定在距咸阳将近百里的骊山,大大地出乎所有人意料了。盖骊山者,关中吉祥之地也。骊者,纯黑也,与秦之尚黑暗合,大得秦国朝野喜好。骊山之名两说:一云其山纯青(黑)色,又形似骊马而名;一云春秋早期之古骊戎部族曾居此地,出过一个大大有名的美女骊姬,因而得名。然则,骊山之被天下视为神异之地,更重要的原因却是:骊山是始皇帝的预选陵寝之地。自嬴政做秦王开始,秦国的三太——太庙、太史、太卜便依例开始了为秦王选定陵墓的筹划,虽因种种急政而断断续续,终究是一直在进行着。大约十多年前,骊山方圆二三十里之地才正式被划作禁苑之地,工匠开始了进入。目下,这皇帝陵园虽远未成型,然其大体的格局气象还是已经具备了。当此之时,要在皇帝陵园区内做刑场,这岂不荒诞么?然种种消息议论之中,也有一种清醒的说法:将刑场定在骊山,是皇帝陛下亲自决断的,这里是迁入关中的六国贵族聚居之地,皇帝就是要这些贵族看刑场! 消息传开,关中秦人恍然大悟了。 怪不得郡县官府连日飞马下令各乡、亭、里,凡新人山东人士务必在立秋之日赶赴骊山谷观刑,违者依法严惩不贷。而对已经大为减少的老秦民户,官府却只一句话,想去便去,由你。议论风传,老秦人反倒大大生出了好奇新鲜之感,许多人要观官刑,也有许多人要看看从来没有见过的帝王陵园究竟甚样。于是,立秋日一大清早,四乡民众便络绎不绝地奔向了骊山谷,与口音各异的六国贵族们交汇成了驳杂不息的人流,种种议论飞扬不亦乐乎。列位看官留意,秦政禁议论很是明确:禁止以古非今的攻讦言论,而不是禁止一切人议论一切国事。以始皇帝君臣之为政锤炼,决然不至于愚蠢到不许民众开口说话的地步。为此,此等场合的消息流布议论生发,依然是前所未有的。 刑场设在一片平坦的谷地,观刑人众从两面山坡一直铺满到谷地四周,却静悄悄地再没了声息。人们发现,今日这个刑场大是怪异,没有刑架木桩,没有赤膊红衣的行刑手。大片马队圈定的谷地内,却有数以千计的士兵在掘坑,一排排土坑相连,湿乎乎的新土散发出清晰的泥土气息,看得人心头怦怦大跳。老秦民户们悄悄相顾,悄悄地说着:皇帝好心,要在杀了这些人犯后就地埋葬哩,一人一座墓还陪葬在皇帝身边,皇帝也胆子正,不害怕哩。但说着说着就不说了。因为,谁都觉察出了一种异样的气息在弥漫——六国贵族们都脸色苍白,紧咬着牙关不说话,有人还是穿着粗麻布衣来的,一脸哀伤绝望,看得老秦人心酸。 午时终于到了,一大片衣衫不整形容枯槁的儒生被押进了山谷。 刑场中央的土台上,两排号角齐鸣。台角的司刑大将长喊一声:“主刑大臣到——”御史大夫冯劫、廷尉姚贾便走到了台前。姚贾念诵了一篇决刑书,如同铁硬的石工锤叮叮当当砸在青色的山石上:“大秦皇帝诏:查孔门儒生四百六十七名,无视大秦新政之利,不思国家善待之恩,以古非今,攻讦新政,散布妖言,诽谤皇帝,勾联六国旧贵族,图谋复辟三代旧制。屡犯法令,罪不容诛!为禁以文乱法之恶风,为禁复辟阴谋之得逞,将所有触犯法律之儒犯处坑杀之刑!大秦始皇帝三十五年秋。”之后,冯劫便是一声高喝。 多少年之后,皇帝的陵墓上已经是草木森森了,关中民人还能记得那清晰的一幕:儒生们被推下了深深的土坑,泥土开始飞扬起来,先是种种撕裂人心的惨叫,渐渐便是一声声沉闷的低嚎,渐渐地便没有了声息…一个老秦农人说,那日他梦游一般出山,在山脚听见了一个白发老人与一个年青人梦境般的对答,起了一身鸡皮疙瘩,顿时瘫在地上了。 “亚父,儒生们再也不能说话了么?” “儒生们是不能说话了。然,有人替他们说话。” “亚父,你害怕么?” “亚父怕不怕都不打紧了。你个后生怕不怕?” “项羽不怕!” “为伺?” “项羽不读书,不说话,只杀光秦人,烧尽咸阳!” “不书不语唯杀人,天意何其神妙哉!” 列位看官留意,公元前212年秋,四百六十七名儒生被坑杀,这是整个人类文明史上最大的惨案之一。尽管它在当时有着最充分的政治上的合理性,然经过漫漫岁月的种种堆积之后,这一惨案却仅仅以摧残文明的野蛮面目,久远地留在了中国人的记忆之中。嬴政皇帝的历史铜像在焚书的烟雾与坑儒的黄土中,变得光怪陆离恍若恶魔了。 却说坑儒之后,皇帝的一道诏书立即明颁天下郡县,张挂于所有的城池四门。 假若说,坑儒消息传开之初,天下大为惶惶不安,更多的是恐惧弥漫;及至皇帝诏书颁行,且明白晓谕其中道理,天下则真正地被震撼了。这道皇帝诏书是: 大秦始皇帝坑儒诏 秦始皇帝特诏:朕定六国,一天下,不封建诸侯而力行郡县制,非为皇族一己之私。实为华夏一体昌盛大出于天下也!封建诸侯,固利朕之私利,朕安能不知哉!然则,华夏裂土分治,天下大战不休,我民尸骨成山,朕安能弃天下大利而唯顾皇族一己之利耶?今有儒生者,朕曾封其首学孔鲋为文通君,使其居天下百家之首,厚望其兴盛新政文明;诸多儒生,亦成大秦博士,厚望其资政治道而共谋华夏强盛。朕何负儒家?秦何负儒家?孰料儒家“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之禀性难移,不思时势之变,不思人民之安居乐业,唯念复古复辟之旧说,在朝鼓噪诸侯制,在野勾连六国贵族,既不奉公,更不守法。孔鲋擅离职守而逃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