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节孔门儒家第一次卷入了复辟暗 (第2/5页)
“这便好。但愿真正无事也。” 便在这忧心忡忡惶惶不安之时,孔府来了两位神秘人物。 当子襄从庄外将这两个人物领进已经没有书的书房时,孔鲋惊愕得嘴都合不拢了。手忙脚乱地揉了几次眼睛,才一拱手勉力笑道:“两位远来,敢请入座。”两人却也奇怪,只淡淡地笑看着孔鲋,良久却一句话不说。孔鲋见子襄直直地伫立着不走,这才恍然道:“老夫惭愧,忙乱无智了。这是舍弟子襄。子襄,这位是魏公子陈余,这位是儒门博士卢生…”子襄当即一拱手道:“公子、先生见谅,时势非常,我兄多有迂阔,在下不得不与闻三位会晤。”年青的陈余朗声笑道:“久闻孔门仲公子才具过人,果名不虚传也!我等与仲公子岂有背人之密,敢请仲公子入座。”如此一说,子襄倒有些失悔言辞激烈,立即一脸笑意地吩咐上酒为两位大宾洗尘。片刻酒食周到,小宴密谈便随着觥筹交错流转开来。 卢生先行叙说了孔鲋离开咸阳后的种种事端,说到自己谋划未果而终致四百余儒生下狱,一时涕泪唏嘘。孔鲋听得心惊rou跳,第一个闪念便是如此相互攀扯,大祸会否降临到孔门?子襄机警,当即问道:“先生既与侯生共谋,又一起逃秦,如何那位先生不曾同行?”卢生愤愤然道:“虎狼无道也!我等逃出函谷关,堪堪进入逢泽,却被三川郡尉捕卒③死盯上也!情急之下,老夫只有与侯生分道逃亡。侯生奔了楚地项氏,老夫奔了魏国公子。”子襄又道:“先生既被缉拿,何敢踏人孔府是非之地?”卢生冷冷一笑道:“谁云孔府乃是非之地?天下焚书正烈,咸阳儒案正深,孔府却静谧如同仙境,岂非皇帝对文通君青眼有加耶?”子襄淡淡道:“先生无须讥讽也。飓风将至,草木无声。安知如此静谧不是大祸临头之兆耶?”一直没说话的陈余摇摇手道:“先生与仲公子毋得误会。时势剧变,当须同心也!我等今来,其实正是卢兄动议。卢兄护儒之心,上天可鉴!”于是,陈余当即将卢生身世真相与其后演变叙说了一番,孔氏兄弟竟听得良久回不过神来。 “卢兄原来真儒也!老夫失察,尚请见谅。”孔鲋深深一躬。 “先生有勾践复国之志,佩服!”子襄也豪爽拱手,衷心认同了这位老儒。 “儒家大难将至,圣人传承务须延续。”卢生分外地肃穆。 “先生之论,孔门真有大难将至?”孔鲋为卢生的神色震惊了。 陈余道:“秦灭先王典籍,而孔府为典籍之主,岂能不危矣!” “先王之典,我已藏之。老夫等他来搜,搜不出,还能有患么?” “文通君何其迂阔也!孔府无书,自成反证。君竟不觉,诚可笑也!” “大哥,公子言之有理。孔门得预备脱身。”子襄立即警觉起来。 “走…”孔鲋本无主见,事急则更见迟疑。 “那,弟子们无书可读,教他们各自回家罢了!”孔鲋长叹一声。 卢生连连摇手:“差矣!差矣!儒家之贵,正在儒生也!” “百人无事可做,徒然招惹风声,老夫何安也!” “文通君短视也!”卢生连连叩案“而今天下典籍几被烧尽,大多儒生又遭下狱。天下学派凋零,唯余儒家孔门主干尚在,若干儒家博士尚在,此情此景,岂非上天之意哉!设想天下一旦有变,圣王复出,必兴文明。其时,儒家之士与孔门所藏之典籍,岂非凤毛麟角哉!…其时也,儒家弟子数百,人人满腹诗书,将是一支何等可观之文明力量也!” “先生言之有理!”子襄奋然道“那时,儒家将是真正的天下显学!” “可,逃往何处也…”孔鲋又皱起了眉头。 “文通君毋忧,此事有我与卢兄一力承当!”陈余慷慨拍案。 终于,孔鲋拿定了主意,吩咐子襄立即着手筹划。四人的约定是:三日准备,第三日夜离开孔府,向中原的嵩阳河谷迁徙。卢生说,嵩阳是公尹陈余祖上的封地,他多年前在嵩阳大山建造了一处秘密洞窟,两百余人衣食起居不是难事。子襄原本有谋划好的逃亡去向,今日一闻陈余卢生所说,立即明白了六国老世族秘密力量的强大,二话没说便答应了。 当夜,子襄正在忙碌派遣各方事务,孔鲋却又忧心忡忡地来了。孔鲋对子襄说:“这个陈余小视不得,与另一个贵族公子张耳是刎颈之交,听说与韩国公子张良及楚国公子项梁等都是死命效力复辟的人物,孔门与他等绑在一起,究竟是吉还是凶?他能想到逃出咸阳,也是这陈余潜入咸阳秘密说动的。这班人能事归能事,可扛得住虎狼秦政么?”子襄正在风风火火忙碌,闻言哭笑不得道:“大哥且先歇息,忙完事我立即来会商。” 四更时分,子襄走进了孔鲋寝室。孔鲋在黑暗中立即翻身离榻,将子襄拉进了一间密不透风的石屋,也不点蜡烛,便黑对黑地喁喁而语了。子襄说:“目下时势使然,不得不借助六国老世族,虽则冒险,却也值得赌博一次。”孔鲋连连摇头说:“大政不是博戏,岂能如此轻率?”子襄却说:“得看大势的另一面,秦政如此激切,生变的可能性极大。且秦政轻儒,业已开始整治儒家,孔门追随秦政至多落得个不死,而融进六国复辟势力,则伸展极大。” “六国贵族要成事,最终离不开儒家名士!”子襄一句评判,接着又道“大哥且想:六国贵族要复辟,必以恢复诸侯旧制王道仁政为主张!否则,便没有号召天下之大旗。而在复辟、复礼、复古、仁政诸方面,天下何家能有儒家之深彻?六国贵族相助儒家,原本便是看准了这一根本!是故,他等要复辟,必以儒家,必以孔门为同道之盟!孔门有百余名儒生,何愁六国贵族不敬我用我?” “孔门九代以治学为业,堕入复辟泥潭…” “大哥差矣!”子襄慷慨打断“九代治学,孔门甘心么?自先祖孔子以来,孔门儒家哪一代不是为求做官而孜孜不倦?学而优则仕,先祖大训也。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先祖大志也。复辟先王旧制,原是儒家本心,何言自堕泥潭哉!儒家本是为政之学,离开大政,儒家没有生命!秦皇帝摒弃儒家,不等于天道摒弃儒家。与六国贵族联手,正是儒家反对霸道而自立于天下的基石!” “子襄,你想得如此明白?”孔鲋盯着弟弟惊讶了。 “大哥不要犹疑了。” “兄弟不知,我是越来越觉得儒家无用了…” “大哥何出此言也!”子襄笑道“便以目下论,儒家也比六国老世族有大用。他等被四海追捕,朝夕不保,只能秘密活动于暗处。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