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四章较量 (第5/5页)
,接过话来:“实际上,流通市场上真正的田黄石并没有多少,有的人夸口藏了几十块,上百块,可是一检测,连迪开石都不是,根本不沾田黄石的边儿。可以说,要寻摸到一块真品田黄石,真不是一件易事。要想从福州的田中挖出一块好的田黄石绝对是一个偶然,凭的是运气。一些新的田黄石作品的诞生,大部分用的是一些石农雕刻家近十几年来的存石,而且数量也不大,用一块少一块。从福州以外的其他地方买时,就更应谨慎,要考虑你的卖家有无正常的来货渠道。再有,买田黄石现成的作品应该买名家的。因为田黄石珍贵无比,人们在雕刻时,一刀一痕都得思前想后,构思取题,反复思量,用刀去皮慎之又慎,一般的雕刻家是不敢冒险的。市场上的假田黄石往往颗粒硕大,雕工粗糙,故事不完整,枝叶不清晰,薄意不像薄意,人物的鼻嘴都像是挖出来的,明显地不是出自大家之手。如果能够买到林文举、刘爱珠、郑幼林、郑则评等人的作品,那就一般错不了。这些人是很活跃的,找到他们并不难。当然了,你如果对田黄石还没到痴迷的程度,估计你也不会下这个功夫了!” 观众席里哄堂大笑。此时躲在暗处的有两个人,他们心潮起伏暗中着急。一个是魏雨缪,他托博物馆的朋友给他在耳房安排了一个座位,他打开窗户用心地听着会场上的一切,方才知道买一块真品田黄石原来是如此之难,自己怎么就冒冒失失跑到北京潘家园花巨资去信什么沈月娟呢?他现在非常着急,想什么办法能挽回损失,弥补马家驹,至少是逃开马家驹的追究呢?现在马家驹还没有起诉自己,而起诉肯定是迟早的事! 耳房里另一个人就是宁海伦。她也是托博物馆的朋友给她在这屋弄了一个座位。她现在着急的是于博彦坐在主席台上不主动说话,这真让她为之扼腕。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白白放过啊?谁不是抓机会表现自己?但宁海伦正急得抓耳挠腮的时候,观众席里有人站起来提了一个这样的问题: “哪位专家能对艺术品市场的走向做个估计呢?” 显然,这个观众也是个经营古玩和艺术品的人,说不定就是古玩街的人。但他问了一句就立马坐下了,人们还没来得及看清他的长相。会场一时冷场。这么宏观的问题不是轻易就答得出来的。这个问题几乎是古玩街每个人都关心,但又都不好回答的问题。主持人把目光扫向主席台。没人举手。主持人点名了:“张先令先生,您是古玩街龙头老大,您能说说吗?” 张先令急忙推辞:“说不了说不了,古玩街的人说不清整个宏观市场的情况。” 主持人又点徐涛:“拍卖公司的人应该能说清楚吧?” 徐涛也连连摆手:“拍卖公司只了解自己的这一个侧面。” 此时观众席里开始出现sao动,人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会场上一片轰轰轰的声音。宁海伦从耳房把头探出来,她看着于博彦,把眉头拧成一个疙瘩,心说,没用的人,此时不说,你还等何时?但于博彦并没看到她,甚至根本想象不到她会藏在耳房里。可能因为此次鉴赏和咨询会是《艺品周报》主办,博物馆协办的,所以,主持人没点金铁文和韩德庐,放了他们一马。于是,下面就点到于博彦了:“于博士,据我所知,你对古玩知识博闻强记,学养深厚,对艺术品市场也颇有研究,能不能谈谈你的看法?” 于博彦有些无奈地腼然一笑,说:“本来我没想谈这个问题,因为我对这个问题研究得还不够,不过,既然主持人点我,我就简单说说,请方家指正——我认为,有的专家把艺术品市场的大体走向归纳为八个方面,是很有道理的。” 此言一出,一直乱哄哄的观众席突然安静了下来,人们翘首以待地看着主席台上的于博彦。而主席台上的诸位专家也一齐把目光射向于博彦。此时,照相机,摄像机一齐对着于博彦,闪光灯啪啪啪闪个不停。躲在耳房的宁海伦揪住了自己的衣襟,紧紧咬住了自己的嘴唇,心脏怦怦乱跳。只听于博彦说道: “这一,是艺术品市场总体上讲将迭创佳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近年来国家GDP稳定增长,而其他的投资途径又都不大理想,例如股市的跳水、低迷,而房市也处于高处不胜寒的境地,特别是随着国家宏观调控,不少精明的投资者纷纷将目光投向艺术品市场。现在各省市都有为数众多的大大小小的艺术品拍卖公司,古玩城,古玩街也比比皆是,人们已经普遍看到了艺术品的市场潜力。又由于龙头品种——名家字画迭创佳绩,一下子将整个市场带动得空前活跃,瓷器、油画、玉器、明清家具等都有令人欣喜的上佳表现。这二,是名家精品将成为最大热点;这三,是中国油画拍卖市场将继续攀升,后劲十足;这四,是艺术品市场将日渐理性;这五,是艺术品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六,是当代书画作品将再掀热潮;这七,是市场化、品牌化运作,将成为拍卖行业一大特色;这八,是拍卖行情在一定程度上会成为艺术品收藏市场的晴雨表。在这里我简单点评古玩街一句:传统的艺术品交易方式透明度不高,影响面也窄,于是差强人意。我的话完了,请大家指教。” 仿佛一石激起千层狼,观众席里蓦然间又爆发了轰轰轰的议论声,连主席台上的专家们也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思路开阔,高屋建瓴,极具前瞻性,这不正是古玩行人人都关心的问题吗?徐涛作为拍卖公司的老总,感觉于博彦竟比自己对拍卖行业吃得还透,便觉脸上发烧。而张先令此时却感觉于博彦贬低了古玩街,自己身在古玩街而必受此消极影响,心里气愤却又不敢发作,便对于博彦怒目而视。和张先令想法一致的大有人在,此时耳房里的魏雨缪就走近宁海伦,说:“宁老板,这于博彦怎么能在这种场合扒嚓古玩街呢?就算是这么回事也不能这么说呀,以后谁还会来古玩街买东西呀,不是都奔了拍卖会了?” 宁海伦听了于博彦的讲述却犹如一块石头落了地,紧揪着的心蓦然间放了下来,暗想自己真没看错于博彦,这个才子啊!她微微一笑,对魏雨缪说:“魏老板此言差矣,谁都知道拍卖会上拍出的东西都比古玩街的价高,没有资金实力的绝不会往拍卖会跑。而于博彦点评古玩街的话是一语双关,他说古玩街不透明,不透明就不透明,不透明就一定不好吗?不是可以任你砍价吗?只要你情我愿,我赔本卖给你都行。瞧,他这不正是为古玩街揽业务吗?你说是不是?” 魏雨缪一拍脑门恍然大悟,连说:“于博彦高人,高人!知于博彦者,唯宁老板也!” 而宁海伦一听这话就突然把嘴撅起来了,两眼泪光闪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