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回深机密阱伏莽刺清官除暴安良 (第8/23页)
酒楼上见过,看神情也不显什么忧急,内中一乘轿子,里面睡倒一个十二三岁的男孩,说是途中生病,一直抬进院内歇下。小孩仍睡里面,并不下来。那两壮汉各在左近板凳上落座,要茶点心歇息,眼望小孩,却不过去。行李箱于不多,都在另外两轿两马上绑好,另有同来一人看守。现在广客向众说,途中遇见旧友,自己不饿,大家各自饮食,以便少时赶路,现时随在门外客堂候见。”良夫听罢便向尧民、新民耳语了几句,故意高声改用闽语说道:“是黄、李二位老板么,快请快请。”张福会意,忙即走出,将二客引进,跟着走向门外,将店伙鬼混几句支开,装着闲立,以防呼唤不提。 来客人室,回顾无入,便要跪行大礼。良夫忙一把拉住,悄声说道:“这里不便。 彼此都在患难之中,前途难知,无多耽搁,快请坐下说话要紧。”黄、李二人看出主人神色泰然,似有定算,才放了点心,立时应诺,仍向三人各请了一个安。良夫忙把他们引至床侧同坐,问道:“二位素昧生平,既知我宾东行藏,莫非受一异人指点前来,想和我们同舟共渡前面的难关么?”黄、李二人答道:“正是此意。那位异入命我们赶来时,还说主人不当家,须寻一魏先生说话。”良夫不等说完,接口答道:“我就是魏良夫。黄兄今之陶朱,大名久仰,此次来意,我已知道大概。只请问二位与异人何时何地相见,来时有无说及前途情形,可与我们带什么话语。别的事,只他说过,都可商量。” 黄学文见良夫明爽简深,自知经商虽是好手,谈吐却差,便推同来的李锦章代述了个大概。 原来黄学文、李锦章都是粤中富商,黄学文更是侨商中的巨擘,从小就做着海客生意,南洋各岛都有他的买卖,富甲全省,人也慷慨豪爽,没有市侩习气,因是起家孤寒,习于勤苦,中年虽成了巨富,依旧不惯安逸,喜以跋涉为乐。每从外地回家,待不两月,便觉心烦体躁,闷郁不安。只一打点出门,立时精神百倍,在拥有好的园林第宅,在家安享的日子绝少,不是飘洋贸易,查看那些海外的商业,便是往省内外各地分号查看经营,就便也做上两票生意。仗着资本雄厚,财星照命,无往不利,益发高兴,引以为乐。 这次也因海外归来,在家待了两月,闲得没事可做,正想不定到哪里去好。恰巧儿女亲家李锦章要往苏、杭两省开设洋广货店,同时又听说有两王公贵人往杭州游湖,出重价大买珍珠珊瑚等贵重物品。两亲家见面一商量,频年海外经商,家财积至千万,连西湖这样名胜地方都未去过,未免缺点。于是相约同行,另外带了一小箱珍贵珠宝,就便做点生意。闽、浙两省只是繁盛的要区,均有黄家分号。依了李锦章,本打算劝他走号信,以便沿站都有人招呼伺应,黄学文却说:“我奔走半生,除了飘洋运载大宗货物,向例只带一两名健仆,自往自来,从不喜摆大财东的架子。我两人名望都大,内地不常走,不比海外和近省各地,这一来反倒招摇。带的东西不多,此行又以游玩和查看商情为主,不如轻车简从,悄悄一走,既可省事,又免去许多无谓应酬。”当下除二人和黄学文带往杭州分号去学生意的一个年幼堂侄外,只聘请了两名保暗镖的熟镖师小狮子卢-、铁掌燕钟玉麟,连同常随出门的干仆罗利、王有,共是七人,一同上路。 先到福州,往两家分号看了看,遂往由闽入浙的官道进发。这一耽搁几天,恰巧赶上与尧民先后脚起身。再加上在省城时,因听说闽抚出身纨绔,也喜搜罗珍奇,分号铺掌柜为了讨好东家,曾把那些红货送往抚院求售。闽抚因嫌价贵,仅买了两件西洋精巧珍玩和一串精圆珍珠,别的仍交原人带回。二人虽未前去,可是当时为便买主选购,连箱送进,看货时好些武师亲信俱在跟前。这班粗人几曾见过这等珍奇之物,本就有点心动垂涎,后来奉命行刺,途中遇见黄、李等一行,先认出那口装红货的小箱子,布套形式俱都相像。二人因是太平时节,走的都是通衢大道,带物不多,形迹虽然隐晦,戒备却不怎严密,刺客再偷偷一盘问轿夫,果是前送珠宝来看的商店所雇,正与店伙所说“这些珠主珍奇俱是东家路过带来,日内即行,当日如不成交,后便难买”的话相合,由此生心,打算行刺时双管齐下,便中行劫,发它一。批洋财。这第二批四人中,为首的叫火眼神狼黄太,首起贪心,经过一番计议,便命同党饿鹞鹰陈德海、花面海豹吴龙去随尧民等四人,自和同党飞叉手韩国栋去随这两富商,准备到了仙霞关,与埋伏在彼的首批同党金镖赵胜等五人会合,一齐下手。 黄、李二人做梦也未想到会在抚院衙中露了白,先还自作聪明,把那口红货小箱子假作换洗衣服用具的随身便箱,交干仆提来提去,没有在意。这日行抵延平前站大镇黄公庙,天色渐进黄昏,二人坐了一天轿子,觉着身子疲倦,此去延平府城还有五十多里,不愿再赶急路,便在当地择了一家客店住下,二人生长广东,都讲究吃,酒量有限,却喜饮两杯。因听店伙说起,当地蔡家酒楼的寡妇面四远驰名,还曾做几样拿手好菜,一时动了食指,想去尝尝新。老亲家两个屏退从人,自往酒楼沽饮。走到路上,遇见一人从身侧挤过,身材瘦小,穿着神气却似斯文中人。二人因街上来往的多半土著和广,浙两省商客,只这人向前挤时口喊“借光”cao着外省口音,未免多看了他一眼。闹市人多,一晃混过,也未在意。 走上酒楼一看,地方不大,楼上下共只十几张桌子,业已坐满。适见瘦人也在这时前一脚先到,正叫堂倌给匀座位。二人随在身后,还未及唤人。堂倌见瘦人衣着朴素,其貌不扬,又是外乡人,本不想巴结,已回了“没有”眼看到他身后还有两个满脸红光。气概轩昂的老者,错把三人认住一路,恰巧附近有一桌子空出,忙即赶过擦抹,举手让坐,忙乱中也未向客问明。堂倌举手请客时,那瘦人好似存心,故意把头偏向一边。 黄、李二人腹中正在饥渴,难得有了空位,只当堂倌业已回绝瘦人,亦随着走过。刚一落座,那瘦人也跟了过来,向打横头坐下,对二人道:“我一人也坐不完三面,让给你两老头坐吧。”黄、李二人久走江湖,颇有涵养,闻言不但没气,反道了声“谢谢” 堂倌见三人对答,益发把他们当作一路,是瘦人请客,笑问:“要什么酒菜?”瘦人道:“老头吃什么,我学样吧。”黄、李二人正在饿极,料他异乡人不会点本地菜,语言又不通晓,不耐久等,便向堂倌要了芙蓉车螫、糟烧鳗片。黑鱼炖鸡、炒鲜蛎黄。 炒蟹松和四个糟卤凉盘,余下由堂倌自配,把本楼拿手菜点尽量拿来。先以为瘦人必要学样挑点,谁知瘦人依然不发一言,一会堂倌端上酒菜,摆了三副杯筷。黄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