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世宗纪四 (第4/4页)
远近,都允许本家认领,官府供给财物赎回。曾经作为战场的地方暴露的尸骨,均须收拾埋葬。以前政令有不便于人民的,由本州条列上报,当进行改革。二十六日,削除前许州行军司马韩伦的官职爵位,发配流放到沙门岛。韩伦是侍卫马军都指挥使韩令坤的父亲。韩令坤任职陈州时,韩伦在州中干预政事,聚敛之残暴,为官府和百姓所怨恨,被项城人武都等告发,世宗命殿中侍御使率汀前往审查,韩伦假报率汀说:“诏令你返京”,率汀即上奏世宗。世宗更加愤怒,急令追查讯问,弄清了全部事实,所以有这次诏令。世宗派左谏议大夫尹日就在寿州开仓救济饥民。二十九日,世宗离开下蔡回京。 夏四月十二日,世宗从下蔡回到京城。二十日,在大街上处死内供奉官孙延希,御厨使董延勋、副使张皓、武德副使卢继升全被停职。当时朝廷重修永福殿,命孙延希监工,世宗看到役夫中有的用瓦片装饭吃,用木片做匙,大怒,就杀了孙延希,罢免了董延勋等人职务。二十七日,将以前投降的南唐士卒,聚合在一起分为三十指挥,号为怀德军。 六月六日,西京上奏,伊阳山谷中有金屑,百姓淘取,诏令不予禁止。 秋七月,任前徐州节度使、检校太师、兼中书令武行德为左卫上将军。此前,诏令武行德分兵屯守定远县,后被淮南贼寇袭击,朝廷部队死亡数百人,世宗惩罚他兵败的过失,所以调他任禁卫之职。任前河阳节度使李继勋为右卫大将军,以责罚他在寿春南寨的失败。 八月一日,兵部尚书张昭上疏,请求依照唐朝旧例,设皇帝征举制以囊括天下英才。世宗阅后觉得很好,因而命张昭详细论述皇帝征举制应当实行的道理,条列上奏。二十一日,宰臣李谷罢去相位,守司空,加食邑实封。李谷抱病一年,多次上表请求退休,到现在才答应他的请求。十九日,前濮州刺史胡立从伪蜀国回来,蜀国皇帝孟昶托他带信给世宗,希望互通友好。当初,朝廷军队讨伐秦州、凤州时,以胡立为排阵使,不久胡立被蜀军擒获。到秦州、凤州平定后,得到投降的蜀军几千人,后来世宗感念他们想念家乡,全放回蜀国,现在蜀人感谢世宗,所以放胡立回到周朝。孟昶本出生在太原,所以信中愿意与世宗推论老乡的情份,太宗气他与自己分庭抗礼,不予回信。 冬十月三日,左藏库使符令光被处死在街上。当时,世宗再次计划南征,先期令符令光大量制作军士棉衣,符令光没有即时办理,世宗大怒,下令处死他。这时宰臣们到殿廷上想解救符令光,世宗拂袖而去进入宫内,于是符令光被杀死在街上。符令光出自功臣世家家庭,在朝廷内廷历任宫职,以清廉谨慎自守,长期主管繁重纷杂的事务,很有廉洁干练的名声。世宗一向看重他的为人,经常加以重用,现在因小错而被诛,人们都感到他死得冤枉。五日,诏令公布由皇帝策问阅览的科举项目共有三科:一是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科,二是经学优深可为师法科,三是详闲吏理达于教化科。不限前任、现任职员,高官下民,都许应诏赴试。当时兵部尚书张昭条陈上奏,请求恢复皇帝征举制,所以有这一诏令。十日,河东伪麟州刺史杨重训献城投降。十五日,诏令于月内御驾暂往淮南。十九日,世宗离开京城。 十一月四日,世宗来到濠州城下。六日,亲自攻破十八里滩。当时贼人结寨在濠州东北淮河中流,四面隔水,世宗令数百名披甲战士骑着骆驼渡河。今上赵匡胤领骑军泅渡,于是攻破贼寨,获取他们的战舰而回。十一日,世宗率领亲军进攻濠州,夺取关城,攻破水寨,贼军大败,烧毁敌舰七十余艘,斩首二千级,接着进军攻打羊马城。十四日夜,伪濠州团练使郭廷谓上表陈请,说他的家在江南,想派人游说李景,世宗应允。十九日,世宗从濠州率大军水陆并进,沿淮河而下,命今上赵匡胤领精锐骑兵做先锋。二十一日,在涡口大败淮南贼寇,斩首五千级,收投降士卒二千多人,夺取战船三百艘,接着击鼓向东,追击逃寇,昼夜不停,沿淮河一带的贼军城邑营寨,所向披靡。二十三日,到达泗州。今上赵匡胤乘势进军,焚毁外城门,夺取城外小城,世宗冒着弓矢炮石亲自攻打贼城。 十二月三日,泗州守将范再遇献城投降,被任为宿州团练使。六日,世宗从泗州率领部众东下,命赵匡胤领兵在淮河南岸,与世宗夹淮河而前进。七日,到达清口,追上淮南贼军,大军前进呐喊的声音,十里外都能听到。九日,到达楚州西北边,大破敌军,敌军从水路陆路奔逃,有几艘贼船,顺淮河逃走。世宗率领骁勇骑兵与今上赵匡胤追赶数十里,赵匡胤活捉贼军大将伪保义军节度使、江北都应援使陈承昭献上。收缴船只,除焚毁倾覆的以外,得到三百多艘,敌军将士除被杀死淹死的以外抓到七千多人。以前,世宗渡淮河时,全无水战的装备,每当遇上贼军的战船时,就没有办法,敌人也以此为依恃,有轻慢周军的神气。世宗于是在京城集中大量工匠,修造高大的战船,一年后得到几百艘,加上缴获的江、淮船只,便令俘虏的淮南士兵教北方人学习水战进出的阵势。不久,水军大备。现在水陆皆捷,因而南唐大惊。十日,伪濠州团练使郭廷谓献城归顺。十三日,雄武军使崔万迪献涟水归顺。江南李景派兵驱使掳迫扬州的百姓渡过长江,焚烧扬州城后逃走。二十五日,泰州平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