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五代史_列传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列传十 (第3/4页)

重敛为病源;料兵食者,以惠农为军政。仲尼云: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臣之此言,是魏徵所以劝文皇也,伏惟深留宸鉴。如以 六军方阙,不可轻徭,两税之余,犹须重敛,则但不以折纳为事,一切以本色输官, 又不以纽配为名,止以正耗加纳,犹应感悦,未至流亡。况今东作是时,羸牛将驾, 数州之地,千里运粮,有此差徭,必妨春种,今秋若无粮草,保以赡军。

    臣伏思汉文帝时,欲人务农,乃募人入粟,得拜爵及赎罪,景帝亦如之。后汉 安帝时,水旱不足,三公奏请,富人入粟,得关内侯及公卿以下散官。本朝乾元中, 亦曾如此。今陛下纵不欲入粟授官,愿明降制旨下诸道,合差百姓转仓之处,有能 出力运官物到京师,五百石以上,白身授一初任州县官,有官者依资迁授,欠选者 便与放选。千石以上至万石,不拘文武,明示赏酬。免令方春农人流散,斯亦救民 转仓赡军之一术也。

    庄宗深重之,寻命为国计使,垂为辅相,俄遇萧墙之难而止。

    及明宗即位,豆卢革、韦说得罪,任圜陈奏,请命琪为相,为孔循、郑珏排沮, 乃相崔协。琪时为御史大夫,安重诲于台门前专杀殿直马延。虽曾弹奏,而依违词 旨,不敢正言其罪,以是托疾,三上章请老;朝旨不允,除授尚书左仆射。自是之 后,尤为宰执所忌,凡有奏陈,靡不望风横沮。天成末,明宗自汴州还洛,琪为东 都留司官班首,奏请至偃师奉迎。时琪奏中有“败契丹之凶党,破真定之逆贼”之 言,诏曰:“契丹即为凶党,真定不是逆贼,李琪罚一月俸。”又尝秦敕撰《霍彦 威神道碑》文。琪,梁之故相也,叙彦威仕梁历任,不言其伪。中书奏曰:“不分 真伪,是混功名,望令改撰。”诏从之。多此类也。

    琪虽博学多才,拙于遵养时晦,知时不可为,然犹多岐取进,动而见排,由己 不能镇靖也。以太子太傅致仕。长兴中,卒于福善里第,时年六十。子贞,官至邑 宰。琪以在内署时所为制诏,编为十卷,目曰《金门集》,大行于世。

    萧顷,字子澄,京兆万年人。故相仿之孙,京兆尹廪之子。顷聪悟善属文,昭 宗朝擢进士第,历度支巡官、太常博士、右补阙。时国步艰难,连帅倔强,率多奏 请,欲立家庙于本镇,顷上章论奏,乃止。累迁吏部员外郎。先是,张浚自中书出 为右仆射,梁祖判官高劭使梁祖廕求一子出身官,省寺皆称无例,浚曲为行之,指 挥甚急,吏徒惶恐。顷判云:“仆射未集郎官,赴省上指挥公事,且非南宫旧仪。” 浚闻之,惭悚致谢,顷由是知名,梁祖亦奖之。顷入梁,历给谏、御史中丞、礼部 侍郎、知贡举,咸有能名。自吏部侍郎拜中书门下平章事,与李琪同辅梁室,事多 矛盾。庄宗入汴,顷坐贬登州司户,量移濮州司马。数年,迁太子宾客。天成初, 为礼部尚书、太常卿、太子少保致仕。卒时年六十九。辍朝一日,赠太子少师。

    史臣曰:夫相辅之才,从古难得,盖文学政事,履行谋猷,不可缺一故也。如 数君子者,皆互有所长,亦近代之良相也。如齐公之明节,李琪之文章,足以圭表 搢绅,笙簧典诰,陟之廊庙,宜无愧焉!

    部分译文

    赵光逢,字延吉。曾祖父赵植,是岭南节度使。祖父赵存约是兴元府推官。父亲赵隐任右仆射。赵光逢与弟弟赵光裔,都以文学德行知名。

    赵光逢年幼时爱读经典书籍,一举一动都很守规矩,当时的人把他看作像“玉界尺”那样正直温和的人。唐僖宗时,进士及第。过了一个月,任为度支巡官,历任台省官职,在朝廷内外都有能干的名声,转任尚书左丞、翰林承旨。

    昭宗巡幸石门,赵光逢不随从,昭宗派戴知权带诏书命他前往石门,他称病辞职。皇帝到华州,拜为御史中丞。这时有道士许岩士、盲人马道殷进出宫廷,很快当上卿相大官,因此用旁门左道求进的人很多,赵光逢依靠宪纪治理此事,都受法纪制服,从此这类人渐渐少了。后改任礼部侍郎、主管贡举。光化年中,王道衰退,南北司结党,赵光逢一贯谨慎宁静,担心灾祸殃及自己,因而辞官到伊洛隐居,断绝交往,有五六年之久。他的门人柳璨受重用,任吏部侍郎、太常卿。到梁朝时赵光逢任中书侍郎、平章事,转任左仆射兼租庸使,上奏章请求退职,以太子太保身份退休。梁末帝爱他的才能,征召为司空、平章事。没过多久因病辞职,授司徒退休。

    同光初年,他的弟弟赵光胤为平章事,时常到家中拜访,曾经谈到政事,有一天,赵光逢在门上题字道:“请不要谈论中书省的事。”他就是这样清净寡欲,端正沉默。曾经有女道士寄放二十两黄金在他家里,碰上乱世,女道士死在别处。二十年后,金子不好还给谁,便交给河南尹张全义,请转送给道观,金子上的旧封条还在。他在两个朝代任官,四次退休,遵行伦常,不暗中做坏事,官员绅士都敬仰地把他当作名教主。天成初年,迁太保退休,封齐国公,死在洛阳。下诏赠为太傅。

    李琪,字台秀。五代祖李忄登,天宝末年任礼部尚书、东都留守。安禄山攻陷东都时遇害,赠太尉,谥号称忠懿。李忄登的孙子李肕,在元和朝官至给事中。李肕的儿子李敬方在文宗朝任谏议大夫,李敬方的儿子李鄃在广明年间任晋公王铎的都统判官,以收复之功任谏议大夫。

    李琪是李鄃的儿子,十三岁时,所做的词赋诗颂,大为王铎赞赏,但也疑心是有人替他写的。一天,王铎召李鄃到公署喝酒,暗地派人以《汉祖得三杰赋》的题目到李家测试他,李琪执笔立刻写成。赋的结尾说:“得士则昌盛,不贤则无人共事。龙头之友很尊贵,鼎足之臣须倚重,项氏的败亡是很自然的,连一个范增都不能使用。”王铎看后很惊异,说:“这孩子是会成大器的,将来一定在文坛称雄。”

    昭宗时,李溪父子因文学而知名。李琪十八岁时,带着一篇赋去拜访李溪。李溪读完后很惊奇,忙不迭地倒穿着鞋子出门迎接,拿出《调哑钟》、《捧日》等赋,对李琪说:“我曾经忧虑近来文人的辞赋,都是在几句之后还不见主题。您入句就见主题,对偶典雅华丽,啊,真可畏呀!”李琪因此更加知名,考上了进士。天复初年,应考博学宏词科,在第四等,授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