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列传七 (第2/3页)
,建瑭与李嗣肱分道擒生。建瑭乃分麾下三百骑为五军,自将一军深入,各 命俘掠梁军之刍牧者还,会下博桥。翼日,诸军皆至,获刍牧者数百人,聚而杀之, 缓数十人,令其逸去,各曰:“沙陀军大至矣!”梁军震恐。明日,建瑭、嗣肱为 梁军服色,与刍牧者相杂,晡晚,及贺德伦寨门,杀守门者,纵火大噪,俘斩而去。 是夜,梁祖烧营而遁,比至贝州,迷失道咯,委弃兵仗,不可胜计。 十二年,魏博归款,建瑭与符存审前军屯魏县。十三年,败刘鄩于元城,收澶 州,以建瑭为刺史、检校司空、外衙骑军都将。寻历贝、相二州刺史,屯于德胜。 十八年,与阎宝讨张文礼,为马军都将。八月,收赵州,获刺史王钅延。进逼镇州, 为流矢所中,卒于军,时年四十六。 李承嗣,代州雁门人。父佐方。承嗣少仕郡,补右职。中和二年,从武皇讨贼 关辅,为前锋。王师之攻华阴,黄巢令伪客省使王汀会军机于黄揆,承嗣擒之以献。 贼平,以功授汾州司马,改榆次镇将。光启初,从讨蔡贼于陈、许。上源之难,遣 承嗣奉表行在,陈诉其事。观军容田令孜馆而慰谕,令达情于武皇,姑务叶和,仍 授以左散骑常侍。硃玫之乱,遣承嗣率军万人援鄜州,至渭桥迎扈车驾。王行瑜既 杀硃玫,承嗣会鄜、夏之师入定京城,获伪相裴彻、郑昌图,函送硃玫、襄王首献 于行在。驾还宫,赐号迎銮功臣、检校工部尚书、守岚州刺史,赐犒军钱二万贯。 时车驾初还,三辅多盗,承嗣按兵警御,辇毂乂安。及还屯于鄜,留别将马嘉 福五百骑宿卫。孟方立之袭辽州也,武皇遣承嗣设伏于榆社以待之。邢人既至,承 嗣发伏,击其归兵,大败之,获其将奚忠信,以功授洺州刺史。及张浚之加兵于太 原也,时凤翔军营霍邑,承嗣率一军攻之,岐人夜遁,追击至赵城,合大军攻平阳, 旬有三日而拔。师还,改教练使、检校司徒。 乾宁二年,兗、郓为汴人所攻,势渐危蹙,遣使乞师于武皇;武皇遣承嗣率三 千骑假道于魏,渡河援之。时李存信屯于莘县,既而罗宏信背盟,掩击王师,因兹 隔绝。及瑄、瑾失守,承嗣与硃瑾、史俨同入淮南。承嗣、史俨皆骁将也,淮人得 之,军声大振。十国春秋-吴列传》:太祖署为淮南行军副使。武皇深惜之,如失 左右手,乃遣赵岳间道使于淮南,请归承嗣等;杨行密许之,遣使陈令存修好于武 皇。其年九月,汴将庞师古、葛从周出师,将收淮南,硃瑾率淮南军三万,与承嗣 设伏于清口,大败汴人,生获庞师古。行密嘉其雄才,留而不遣,仍奏授检校太尉, 领镇海军节度使。天绑九年,淮人闻庄宗有柏乡之捷,乃以承嗣为楚州节度使,以 张犄角。十七年七月,卒于楚州,时年五十五。 史俨,代州雁门人。以便骑射给事于武皇。为帐中亲将,骁果绝众,善擒生设 伏,望尘揣敌,所向皆捷。自武皇入定三辅,诛黄巢,每出师皆从。乾宁中,从讨 王行瑜,师次渭北,遣俨率五百骑护驾石门。时京城大扰,士庶多散布南山。俨分 骑警卫,比驾还京,盗贼不作,以功授检校右散骑常侍,屯于三桥者累月,昭宗宠 锡优异。明年,与李承嗣率骑渡河援兗、郓。时汴军雄盛,自青、徐、兗、郓,栅 垒相望。俨与骑将安福顺等,每以数千骑直犯营垒,左俘右斩,汴军为之披靡。及 硃瑾失守,与李承嗣等奔淮南。淮人比善水军,不闲骑射,既得俨等,军声大振, 寻挫汴军于清口。其后并钟传,擒杜洪,削钱镠,成行密之霸迹者,皆俨与承嗣之 力也。淮人馆遇甚厚,妻孥第舍必推其甲,故俨等尽其死力。《十国春秋》云:俨 累官滁州刺史。天祐十三年,卒于广陵。 盖寓,蔚州人。祖祚,父庆,世为州之牙将。武皇起云中,寓与康君立等推毂 佐佑之,因为腹心。武皇节制雁门,署职为都押牙,领岚州刺史。洎移镇太原,改 左都押牙、检校左仆射。武皇与之决事,言无不从,凡出征伐,靡不卫从。《通鉴》: 光启二年,驾幸兴元,大将盖寓说克用曰:“銮舆播迁,天下皆归咎于我,今不诛 硃玫,黜李煴,无以自湔洗。”克用从之。又,《通鉴考异》引《纪年录》云:伪 使至太原,太祖诘其事状,曰:“皆硃玫所为。”将斩之以徇,大将盖寓等言云云。 太祖燔伪诏,械其使,驰檄喻诸镇曰:“今月二十日,得襄王伪诏及硃玫文字,云: ‘田令孜胁迁銮驾,播越梁、洋,行至半涂,六军变扰,遂至苍皇而晏驾,不知弑 逆者何人。永念丕基不可无主,昨四镇籓后推朕纂承,已于正殿受册毕,改元大赦 者。’李煴出自赘疣,名污籓邸,智昏菽麦,识昧机权。李符掳之以塞辞,硃玫卖 之以为利。吕不韦之奇货,可见jianian邪;萧世诚之土囊,期于匪夕。近者,当道径差 健步,奉表起居,行朝现驻巴、梁,宿卫比无sao动。而硃玫胁其孤騃,自号台衡, 敢首乱阶,明言晏驾,荧惑籓镇,凌弱庙朝”云云。乾宁二年,从入关讨王行瑜, 特授检校太保、开国侯,令邑一千户,领容管观察经略使。光化初,车驾还京,授 检校太傅,封成阳郡公。 寓性通黠,多智数,善揣人主情。武皇性严急,左右难事,无委遇者,小有违 忤,即置于法,惟寓承颜希旨,规其趋向,婉辞顺意,以尽参裨。武皇或暴怒将吏, 事将不测,寓欲救止,必佯佐其怒以责之,武皇怡然释之。有所谏诤,必征近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