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列传三 (第3/3页)
重吉,责其家财。清泰元年,诏赠太尉,仍令宋州 选隙地置庙。《明宗纪》:闵帝有子重哲,授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工部尚书。《欧 阳史-家人传》不载。 雍王理美,末帝第二子,清泰三年封。晋兵入,与末帝俱自焚死。《通鉴》云: 洛阳自闻兵败,众心大震,居人四出,逃窜山谷。门者请禁之,雍王重美曰:“国 家多难,未能为百姓主,徒增恶名耳。不若听其自便,事宁自还。”乃出令任从所 适,众心差安。又云:皇后积薪欲烧宫室,重美谏曰;“新天子至,必不露居,他 日重劳民力,死而遗怨,将安用之。”乃止。 史臣曰:继岌以童騃之岁,当统帅之任,虽功成于剑外,寻求死于渭滨,盖运 尽天亡,非孺子之咎也。从审感厚遇之恩,无苟免之意,死于君侧,得不谓之忠乎! 从荣以狂躁之谋,贾覆亡之祸,谓为大逆,则近厚诬。从璨为权臣所忌,从益为强 敌所胁,俱不得其死,亦良可伤哉!重美听洛民之奔亡,止母后之燔爇,身虽烬于 戏焰,言则耀乎青编。童年若斯,可谓贤矣! 部分译文 魏王李继岌,是庄宗的儿子。庄宗在魏州即帝位后,任李继岌为北都留守,以后以镇州为北都,又命李继岌为留守。同光三年(925),讨伐蜀地,任李继岌为都统,任郭崇韬为招讨使,十月十九日,到凤州,武兴军节度使王承捷以凤、兴、文、扶四州投降。二十五日,到故镇,康延孝收复兴州。此时伪蜀主王衍率领亲军五万在利州,令步骑亲军三万在三泉迎战,康延孝、李严以劲骑三千攻击,蜀军大败,斩首五千级,其余的溃散逃命。王衍听说败讯,放弃利州奔回西川,断绝吉柏津桥而去。三十日,李继岌到兴州,伪蜀东川节度使宋光葆以梓、绵、剑、龙、普等州投降;武定军节度使王承肇以洋、蓬、壁三州符印献上投降;兴元节度使王宗威以梁、开、通、渠、麟等五州符印送上投降;阶州王承岳献上符印;秦州节度使王承休弃城逃走。十二日,李继岌经过利州。十九日,到剑州。二十日,到绵州,王衍派使者上笺表求降。二十七日,进入成都。从发兵离开洛阳到平定蜀地,一共七十五日,势如破竹,前代所未见。回师到渭南,听说庄宗败亡,军队溃散,自缢而死。 秦王李从荣是明宗第二个儿子。明宗登上皇位,于天成初年(926),授李从荣为邺都留守、天雄军节度使。三年,调任北京留守,兼河东节度使。四年,任河南尹。一天,明宗对安重诲说:“最近听说从荣左右的人伪宣朕的诏书,命他不要接近儒生,儒生多懦弱,担心受他们迟钝性格的影响。朕刚才知道,有些吃惊。我以前因从荣年幼,出去管理大藩属地,所以选了儒雅之士,靠他们辅佐。现在听到这种jianian邪的话,这哪里是朕希望的呢?”追究说这话的人准备杀掉他们,安重诲说“:如仓促行刑,又担心宾客随从难以处置,且望严加训诫。”于是停止没杀。 李从荣写诗,和从事高辇等人互相唱和,自以为章句在当时超群出众,有一千多首诗,号为《紫府集》。 长兴年中,李从荣以秦王身份兼任天下兵马大元帅。李从荣便请以严卫、捧圣步骑两指挥为秦王府衙兵,每次上朝,以数百骑兵随行,出行就张弓挟箭,满街奔驰。接受元帅一职后,便令其府属僚佐以及四方游士,各写《檄淮南书》一篇,陈述自己将扫清天下之意。起初,有言事的人请为亲王设立一名师傅,明宗向近臣询问,管事的人因李从荣名声势力日益隆盛,不敢违抗旨意,便上奏说“:王官适宜委任。”李从荣乃奏请刑部侍郎刘赞为秦王师傅,又奏请翰林学士崔。。为元帅府判官。明宗说“:学士代我拟诏令,不可拟议。”李从荣不高兴,退下后对身边的人说:“既然委任元帅一职,却又阻止我请僚佐,又不明白制旨。”再奏请刑部侍郎任赞,明宗同意了。后来发兵侵犯皇室,失败而死,废为庶人。 许王李从益是明宗的幼子。是宫嫔所生,明宗命王淑妃抚养他。曾对身边人说“:只有这个儿子出生在皇宫,所以我特别喜爱他。”长兴末年,封为许王。晋高祖即位后,因为皇后就是他的jiejie,便把李从益养在宫中。晋天福中,因为李从益是二王之后,改封郇国公,食邑三千户。后来与母亲回洛阳看守陵墓。开运末年,契丹国主到汴州,以李从益遥任曹州节度使,再次封为许王,不久与王妃回西京。遇上契丹主去世,契丹任命的汴州节度使萧翰打算回北方,但担心中原无主,军民大乱,不能安心平稳地回去,于是诈称契丹主的命令,派人到洛阳迎接李从益,令他掌管南方军国事务。李从益和王妃逃到徽陵以避开此事,使者赶到,不得已才赴任。李从益在崇元殿会见众官,萧翰率部众在殿上排列朝拜,众官在殿下趋拜,于是伪任王松为左丞相,赵上交为右丞相,李式、翟光邺为枢密使,王景崇为宣徽使,其余官员各有安置。又任北方来的燕将刘祚为临时侍卫使,兼在京巡检。萧翰回到北方时,李从益在北郊为他饯行。到汉高祖将离开太原时,李从益召见高行周、武行德准备抗拒汉高祖,高行周等人不同意,又上奏这件事。汉高祖发怒,车驾将到京城,李从益与王妃都被赐死在家中,年仅十七岁,当时人都哀悼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