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世宗纪一 (第3/5页)
出兵来追,元福击走之。乙巳,车驾至潞州。癸 丑,帝发潞州。乙丑,幸新郑县。丙寅,帝亲拜嵩陵,祭奠而退。赐守陵将吏及近 陵户帛有差。《五代会要》:显德元年二月,车驾征太原回,亲拜嵩陵,望陵号恸。 至陵所,俯伏哀泣,感于左右,再拜讫,祭奠而退。庚午,帝至自河东。 秋七月癸酉朔,前河西军节度使申师厚责授右监门卫率府副率。师厚在凉州岁 余,以所部艰食,蕃情反覆,奏乞入朝,寻留其子为留后,不俟诏离任,故责之。 乙亥,天雄军节度使、卫王府彦卿进位守太傅,改封魏王;郓州郭从义加兼中书令; 河阳刘词移镇永兴军,加兼侍中;潞州李筠加兼侍中;河中王彦超移镇许州,加兼 侍中;许州节度、侍卫都虞候李重进移镇宋州,加同平章事兼侍卫亲军都指挥使; 以武信军节度使兼殿前都指挥使张永德为滑州节度使,加检校太傅,典军如故;同 州药元福移镇陕州,加检校太尉;鄜州白重赞移镇河阳,加检校太尉;陕州韩通移 镇曹州,加检校太傅。帝即位之初,覃庆于诸侯,是赏从征之功也。丙子,以前礼 部侍郎边光范为刑部侍郎,权判开封府事。丁丑,天下兵马元帅、吴越国王钱俶加 天下兵马都元帅;襄州节度使、陈王安审琦加守太尉。戊寅,右散骑常侍张可复卒。 以前亳州防御使李万金为鄜州留后。庚辰,幸南庄。辛巳,荆南节度使、南平王高 保融加守中书令,夏州节度使、西平王李彝兴加守太保,西京留守武行德、徐州王 晏、邓州侯章并加兼中书令。癸未,湖南王进逵加兼中书令;天德军节度使郭勋、 邠州折从阮、安州李洪义并加兼侍中;以前华州节度使孙方谏为同州节度使,加兼 中书令;以前永兴军节度使王仁镐为河中节度使,加检校太尉。乙酉,沧州李晖、 贝州王饶、镇州曹英并加兼侍中,泾州张铎、相州王进、延州袁鳷并加检校太尉。 壬辰,百僚上表,请以九月二十四日诞圣日为天清节,从之。癸巳,以左仆射兼门 下侍郎、平章事、监修国史范质为守司徒兼门下侍郎、平章事、宏文馆大学士; 《国老谈苑》云:周太祖尝令世宗诣范质,时为亲王,轩车高大,门不能容,世宗 即下马步入。及嗣位,从容语质曰:“卿所居旧宅耶,门楼一何小哉。”因为治第。 以左仆射兼中书侍郎、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判三司李穀为守司徒兼门下侍朗、 平章事,监修国史;以中书侍郎、平章事王溥为中书侍郎兼礼部尚书、平章事、集 贤殿大学士;以枢密院学士、工部侍郎景范为中书侍郎、平章事,判三司;枢密使、 检校太保、同平章事郑仁诲加兼侍中;灵武冯继业、定州孙行友、邢州田景咸并加 检校太傅;晋州杨廷璋加检校太保;以太子詹事赵上交为太子宾客。乙未,以枢密 副使、右监门卫大将军魏仁浦为枢密使、检校太保。《东都事略》云:议者以仁浦 不由科第进,世宗曰:“顾才何如耳!”遂用之。丙申,以中书舍人史馆修撰、判 馆事刘温叟为礼部侍郎,判馆如故。丁酉,相州节度使王进卒。 八月壬申朔,以宣徽北院使吴延祚为右监门卫大将军充职,以枢密院直学士、 尚书右丞边归谠为尚书左丞充职。甲辰,幸南庄,赐从臣射。乙巳,以吏部侍郎颜 衎为工部尚书致仕。丙午,同州节度使孙方谏卒。己酉,前泽州刺史李彦崇责授右 司御副率。高平之役,帝与贼军相遇,即令彦崇领兵守江猪岭,以遏寇之归路,彦 崇初见王师已却,即时而退,及刘崇兵败,果由兹岭而遁,故有是责。壬子,以金 州防御使王晖为同州留后。癸丑,以吴越国内外都指挥使吴延福为宁国军节度使、 检校太尉,从钱俶之请也。以太子少师宋彦筠为太子太师致仕。甲寅,以兵部郎中 兼太常博士尹拙为国子祭酒。丙辰,皇姑故福庆长公主追封燕国大长公主,李重进 之母也。丁巳,以户部郎中致仕景初为太仆卿致仕,宰臣范之父也。己巳,诏停华 州镇国军,依旧为郡。庚午,以给事中刘悦、康澄并为右散骑常侍。辛未,以左散 骑常侍裴巽为御史中丞,以御史中丞张煦为兵部侍郎,集贤殿学士、判院事司徒诩 为吏部侍郎,以左散骑常侍薛冲乂为工部侍郎。 九月壬申朔,以东京旧宅为皇建禅院。甲戌,以武安军节度副使、知潭州军府 事周行逢为鄂州节度使,知潭州军府事,加检校太尉。丙戌,右屯卫将军薛训除名, 流沙门岛,坐监雍兵仓,纵吏卒掊敛也。己亥,以右仆射致仕韩昭允、左仆射致仕 杨凝式并为太子太保致仕,以太子太傅致仕李肃为太子太师致仕。辛丑,斩宋州巡 检供奉官、副都知竹奉璘于宁陵县,坐盗掠商船不捕获也。 冬十月甲辰,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赐死,坐监纳厚取耗余也。丙午,以安州节 度使李洪义为青州节度使,以贝州节度使王饶为相州节度使,以徐州节度使王晏为 西京留守,以西京留守武行德为徐州节度使。戊申,以龙捷左厢都指挥使、泗州防 御使韩令坤为洋州节度使,充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以虎捷右厢都指挥使、永州防御 使李继勋为利州节度使,充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己酉,太子太保致仕杨凝式卒。诏 安、贝二州依旧为防御州,其军额并停。壬子,以今上为永州防御使,依前殿前都 虞候。戊午,监修国史李穀等上言曰:“窃以自古王者咸建史官,君臣献替之谋皆 须备载,家国安危之道得以直书。历代已来,其名不一。人君言动,则起居注创于 累朝;辅相经纶,则时政记兴于前代。然后采其事实,编作史书。盖缘闻见之间须 有来处,记录之际得以审详。今之左右起居郎,即古之左右史也。唐文宗朝,命其 官执笔,立于殿阶螭头之下,以纪政事。后则明宗朝,命端明殿及枢密直学士,皆 轮修日历,旋送史官,以备纂修。及近朝,此事皆废,史官惟凭百司报状,馆司但 取两省制书,此外虽有访闻,例非端的。伏自先皇帝创开昌运,及皇帝陛下缵嗣丕 基,其圣德武功、神谋睿略,而皆万几宥密,丹禁深严,非外臣之所知,岂庶僚之 可访。此后欲望以谘询之事、裁制之规,别命近臣旋具抄录,每当修撰日历,即令 封付史臣,庶国事无漏略之文,职业免疏遗之咎。”从之。因命枢密直学士,起今 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