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3章社会越稳定 (第2/2页)
是一万种悲凉。一个人的一生,她已经看到了自己的尽头了。 这是她作为公主付出的代价,她已然可以看到自己的往后余生,就是待在魏都禁宫之内的这方小小天地里,安分守己地守着她的公主牌坊,在层层拘禁之中度过自己的下半生。不得自由,不得解脱。公主如此,沦落污泥之地的妓子也是如此。 这个时代里的女人,不论是帝王将相的女儿,还是凡夫俗子的女儿,都是一块没有生气的rou,最终的命运都是被人吃,平静地接受别人安排的自己的命运。 你若不听话、你若敢反抗几分,他们只会将你抓起来,扔到油锅里去炸上几圈,炸烂你的筋骨肌理,让你不得不听话。瓷瓷兰在这一刻感到一股入骨的寒凉。 往日在喇子墨国牙帐内跟着她侍奉的那些人,概因不忍他们和自己一道背井离乡,加之他们自己也确实不愿意来,所以瓷瓷兰一个人自己所熟识的人都没带。现在跟在她身边看管着她的这些人,都是她父母王叔指派来的。 她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也不想去知道,只觉得分外的孤单和无助,在这片别人的故土里,她连一个可以和自己说话的人都没有,甚至就连王叔对自己都没有几分爱惜了,他们都觉得这是她活该,她就活该为了他们而奉献自己的一生,可是凭什么呢?*** 三天之后,在魏宫的紫宸殿里,她第一次见到了那个传说中被元武帝捧在心尖上的中宫皇后,她生得似乎确实很像元武帝早逝的亲meimei圣懿帝姬。瓷瓷兰起先是没看出来的,但是她一抬眼。 却见自己的王叔定定地站在那里,死死盯着魏后的面容,唇瓣微微嗫嚅着吐出了一句话来:“圣懿殿下…”“您还活着,是不是?”高台之上的魏帝脸色蓦然大变。 ***皇帝其实并不怎么重视这群从喇子墨国远道而来的使者,更没有几分想同他们好生交好的意思,要不然他也不会那么明目张胆的扣下蒙睹都王子的人头了。 在他看来,就是真要打仗,也没什么打不得的,总归趁着他还年轻,在位的时候替以后的儿孙们多打几场仗,把太平盛世留给他和婠婠以后的孩子,那也不是不行。 但是下面的臣官们…尤其是文官士大夫集团,都坚决反对龙椅上的皇帝冒出任何发动战争的想法。究其原因,说出来是很复杂的,但有一点十分的确切,那就是肯定不是因为他们心地仁慈爱好和平。其一,皇帝要打仗,打仗肯定要用武人。 那么提升的是武官的地位,很可能再度造成武人专权压制士大夫集团的地位,这绝对是打死他们都不愿意看到的局面。其二,打仗打的是后勤和军需。 那是流水似的银钱要花出去,势必会给国库收支平衡问题带来极大的影响。皇帝只顾着打得痛快了。回头伸手就朝那些管钱管税收的文官们要钱。 他们从哪给皇帝弄钱?免不了最后又是苛捐杂税剥削百姓,再这么两年三年地一折腾,各地农民起义只怕也要出来,整个国家都会变成一盘乱棋,最后,士大夫们最是因循守旧的人。 他们不喜欢变革,更不喜欢变动,一向认为朝廷对民间社会的干预越小,社会越稳定,而打仗,打赢了有武将要升官拜爵。 那是朝廷政局大变动。打输了则是整个国家存亡与否的大变革,都是他们不喜欢的事情。所以他们自元武帝登基之后,多次明里暗里地上言皇帝不可轻易发动战事,更不能为了扩充边界、满足帝王的虚荣心而在边疆地区大肆用武。、是而在他们看来,国家需要和平稳定的时候“遣妾一身安社稷”也没什么不可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