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海日记_第二百六十页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六十页 (第2/3页)

为“中山王国”的这种变化所震惊。

    总地来说,这些事情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个自然是粮食产业了。在地球上有一句话,叫做“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这农业不管是哪朝哪代全都放在了首位,可见它的重要性。

    自从大陆上战乱开始出现之后,粮食问题就成为了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就拿我现在管理着的原属于“青原帝国”的十二郡来说,当初因为那个早已经死去的林济川的原因,好几个郡的百姓因为缺少粮食死伤无数,甚至还发生了惨烈的人吃人现象。

    即便后来我指挥大军向各地输送了大量的粮食,可是仍然花了近一个月时间才将这一次的饥荒压制下去。经此一役,十二郡死于饥荒的百姓加起来就有近百万之多,因此而带来的经济损失那就更不用说了。

    另外,我军当初和“青原帝国”之间交战,百多万的士兵每天消耗的粮食都是一个恐怖的数字。虽然消耗在运输上的粮食并不像中国古代那样离谱,可是几场大战下来“中山王国”库存的粮食差不多就被清空了。要不是之后紧接着到来的就是秋收季节,恐怕连“中山王国”本部也要闹饥荒。

    而赵林和何鑫管辖的“狂狼帝国”粮食的问题更是严重。当初,我花费大价钱从大陆各处收集的粮食,加上夺取“狂狼帝国”之后所获得粮食,根本不足以支撑“狂狼帝国”这个土地贫瘠国家的消耗。要不是“狂狼帝国”的旁边就是大陆的著名粮仓“河洛古国”要不是当初“河洛古国”正好倒霉地遭受“大金汗国”的攻击,让赵林以种种手段从“河洛古国”的国王手中弄到了不少的粮食,最后更是直接采用购买的方法,恐怕当时“狂狼帝国”就得享受土地贫瘠的苦果。

    而即便如此,在“狂狼帝国”不为人注意的地方,每天都有着因为饥饿而死亡的人群。当然“狂狼帝国”往常每年都会因为食物问题死去一批人,所以这点人数倒是不怎么让人惊奇了。

    在“中山王国”、“狂狼帝国”大力发展农业的同时,我也将自己的一些知识加入农业改革建设中去。比如说,为了获得更多的粮食,缩短粮食收获的周期,我会在使用各种阵势添加到粮食生产中。

    火系阵势用以提高温度,增加粮食收获次数;水系阵势用以保证粮食每天所需要的水份,不致于出现旱涝现象;土系阵势,则是用来改良土壤,将某些不适于种植的土地变成良田。

    另外,在军队大练兵的过程中,我还让军队自己种植粮食,至少保证自给自足。在我看来,士兵不仅仅是最好的体力劳动者,更是元力的储藏体。

    或许,在民间需要不少的元珠来制造和维系阵势,可是对军队来说只需要最基本的低等级元珠就可以完成阵势在粮食种植中的运用。他们体内的大量的元力每天训练都需要消耗,那么为何不能将其中的一部分用在让阵势运作上?说起来这同样是一种对元力控制能力的训练。

    当然,除了粮食之外,在保证训练量的同时,在平时士兵们还可以自己种植各种经济作物,用以换取金币。可说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除了阵势的运用之外,我“发明”(对这个世界来说确实是发明)了不少的工具,这些工具运用在农业劳动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的劳作效率,可以让一个农民耕种更多的田地,生产更多的粮食。

    而在占领“青原帝国”之后,将土地收归国有,并且将土地租给农民耕种,并且以收取一定比例的粮食作为租赁费用,充分调动了十二郡农民的积极性。当然,这种土地改革目前只能在我所完全掌握的十二郡实行,想要在有着各种顽固势力的“中山王国”本部实行那是困难重重,恐怕只有等到我统一了大陆之后才能够做到这一点吧。

    通过这种种方法“中山王国”(包括十二郡)的粮食产量足有“河洛古国”那一季粮食产量的三十倍之多,而以往“中山王国”和“青原帝国”加起来,也就是“河洛古国”产量的十倍罢了。

    我用事实证明了我这些布置的有效性,将当初所有的负面言论给无情地粉碎了。在事实的助力之下,我已经让宣武王在“中山王国”本土进行这方面的cao作,虽然无法解决私有土地的问题,可是却也采用了鼓励百姓开垦荒地或者直接由国家的力量进行的方法来增加农民的劳动积极性。

    相对于农业方面所取得惊人成果,军队训练上成绩相对就低调很多。目前的“中山王国”已经取代“青原帝国”成为了大陆第一强国,更何况其身边还有一个“狂狼帝国”表面上“狂狼帝国”的执政官是赵林这个“英武公”可是不管从赵林是我这个亲口承认的岳海的家臣这一点,还是从赵林一直称公不称王的行为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