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三女人的折腾 (第1/3页)
三 女人的折腾 1、惊天秘密 赵祯办完了刘太后的丧事,便欲遵照刘太后遗诏,奉杨太妃同议军国事。 御史中丞蔡齐找到宰相吕夷简,说皇上已经成年,现在亲政已经太晚了,怎么还要让母后亲政呢? 吕夷简虽然觉得他说得有理,但由于这件事情关系重大,一时犹豫不决。正在这时,八王爷赵元俨进宫吊丧,听到他们议论这件事,朗声道:“太后是国母的称号,刘太后已经是很勉强了,怎么还要杨太后同议军国事呢?” 吕夷简见八王爷说得突然,惊悚得愣在当场。赵祯不知八王爷说话的意思,顿时起了疑心,询问八王爷,到底是怎么回事? 赵元俨见皇上和大臣们都看着他,冲着赵祯说道:“治天下莫大于孝,陛下坐天下已有十余年了,连生母是谁都不知道,能说是尽了孝道吗?” “皇叔!”赵祯惊慌地问“你这话是什么意思?你是说太后不是朕的生母?” 赵元俨说道:“陛下的生母是李宸妃,刘、杨二后,不过代为抚养罢了。” “这是真的吗?”赵祯惊慌地问道“皇叔为何不早说?” 赵元俨奏道:“刘太后虽非陛下生母,但她对陛下的爱护胜于己出,先皇在世的时候,也没有说什么,臣敢冒奏吗?陛下登基之时,又值四凶当道,专制朝政,内外交相蒙蔽,臣唯恐仓促启奏,不但起不到作用,反而会遭到jianian人构陷,臣死固不足惜,万一殃及陛下和李宸妃的安全,臣岂不是成了千古罪人吗?纸是包不住火的,这件事终究会大白于天下。十余年来,臣深居隐讳,便是等到有一天将这件事亲口告诉陛下。” 赵祯突然听说自己的身世,犹如五雷轰顶,乱箭穿心,两眼直盯着吕夷简,问道:“吕相,这是真的吗?” 吕夷简连忙跪奏道:“八大王所奏,句句属实。陛下确实是李宸妃所生,宫中人人都知道,绝非虚妄。八大王今天不说这件事,臣也会选择一个适当的机会向陛下奏明。” 赵祯虽然贵为天子,竟然被蒙骗了二十年,生母近在咫尺,却不能母子相认,想到这里,不由放声大哭起来,并欲立即赶赴李宸妃殡所,亲视遗骸。 吕夷简连忙奏道:“陛下当先全大义,后及私恩。刘太后与杨太妃抚养调护陛下二十余年,恩勤备至,陛下先处理好刘太后之事,再去探视李宸妃的遗骸。” 赵祯听后止住悲伤,下诏,遵刘太后遗旨,尊杨太妃为皇太后,但删去“参决军国事”一句。 八王爷也奏道:“杨太妃既可尊为皇太后,李宸妃更应当追尊为皇太后。” 赵祯点头同意,下诏追尊李宸妃为皇太后,谥为庄懿。 赵祯办完了亟待办理的事情后,坐上牛车,赶往安放李宸妃灵柩的洪福院,临出宫时,派兵包围了刘美家族的住宅。因为他不但知道了自己的身世,而且还听到一种传言,说他的生母死得不明不白,她的死与刚去世的刘太后有很大的关系,他到洪福院去,一是去祭拜自己的生母,二是要开棺验尸,查明生母的死因,待真相大白后再作处理。 赵祯赶到洪福院,祭拜之后,立即命人开棺。 棺材打开了,棺内注满了水银,庄懿皇太后身穿皇后冠服,安详地躺在里面,由于有水银的保护,庄懿皇太后的尸体保存得非常好,容颜如生,就像睡着了一样。 赵祯见生母身着皇后的服饰,安详地躺在里面,感叹地说:“这样,就可以稍减朕的罪过了,人言终不可尽信啊!”显然,他相信母亲是正常死亡,如果真的有猫腻,是被人谋害至死,尸体绝不会保存得如此完好。 看来,任何人做事,千万不要做绝。当初,李宸妃去世的时候,刘太后准备将她以普通宫人的礼仪下葬,幸亏吕夷简的干预和提醒,她才没有把事情做绝,以一品之礼葬李宸妃于洪福院,并给她穿戴上皇后的冠服,在棺内注满水银保护容颜,才释去赵祯今天心中之疑,使刘氏一族免遭灭门之祸。刘太后若泉下有知,向吕夷简磕几个响头也不过分。 开棺验尸之后,刘太后摆脱了嫌疑,赵祯心中稍安。下令遣散包围刘宅的兵士,并到刘太后的遗像前焚香,祭拜说:“自今大娘娘平生分明矣!” 意思就是说,刘太后是清白无辜的,她并没有谋害自己的母亲。 刘太后的丧事办得很隆重,谥章献明肃。 十月,刘太后与李太后同时安葬于永定陵。 赵祯虽然厚葬了生母,但并没有冲淡对母亲的无限愧疚,他一定要让自己的母亲享受到生前未曾得到的名分。经过朝廷上下一番激烈的争论,最终,将真宗赵恒的第一位皇后郭氏列入太庙之中,而另建一座奉慈庙,分别供奉刘氏、李氏的牌位,刘氏被追谥为庄献明肃皇太后,李氏被追谥为庄懿皇太后。 奉慈庙的建立,最终确立了赵祯生母的地位,同时也意味着年轻的赵祯在政治上的日益成熟。 2、郭皇后结了个仇人 赵祯亲政后,连续下了几道诏书:将刘太后最宠幸的罗崇勋、江德明等人遣出京城;召回因奏请刘太后还政于皇上而获罪,被刘太后逐出京城的范仲淹、宋绶;停止兴修寺观;裁抑侥幸,内外政令一新。 这时候,朝野上下直接或间接攻击刘太后垂帘时政事的人越来越多,刚回京任右司谏的范仲淹以前虽然强烈要求太后还政,甚至还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他并未借机报复,而是对赵祯说,太后受先帝遗命,保护陛下十多年,虽然有一些小小的过失,当遮掩的要遮掩,要保全太后的名声。 赵祯听了很是感动,立即下令,不许再议论太后垂帘时的事情。 当年太后垂帘,范仲淹奏请太后还政,没有得到重视而愤然自请出京,体现了他的忠。这一次,他不计前嫌而要保护太后的声名,体现了他的大局观。赵祯对范仲淹有了更深的认识。 吕夷简揣摩时政,上了一道奏疏,提出了八条建议,这就是:正朝纲;塞邪径;禁贿赂;辨佞人;绝女谒;疏近习;罢力役;节冗费。 赵祯立即召见吕夷简,就他提出的建议进行了商讨,并提出了将以前依附庄献明肃皇太后的张旻(张耆恢复了原名)、夏竦、晏殊、范雍等人,尽行罢职。吕夷简讨好地说,陛下果然英明,像张旻这样的人,完全是走后门提拔上来的,根本就不能胜任现任的职务,早就应该罢免。 赵祯回宫之后,将这件事告诉了郭皇后,并夸吕夷简忠诚。郭皇后却说,吕夷简一样也是庄献明肃皇太后的人,不过他为人狡猾,善于应变罢了。 赵祯说道:“既然是这样,朕一并也罢了他的宰相之职。” 第二天早朝,宣旨官宣布,参知政事晏殊、参知政事陈尧佐、枢密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