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九后院起火 (第2/3页)
明镐,说此人可大用被采纳了,诏命明镐为参知政事。 这个多事之秋,前庭冒烟刚刚平息,后院又起火了。 3、后院起火 庆历八年(1048年)闰正月,十五夜,两度元宵,赵祯再欲在京城举行一个元宵灯会,被曹皇后以要耗费大量的资财为由,极力劝止。三天之后的晚上,赵祯夜宿中宫,夜半的时候,赵祯和皇后突然被一阵喧哗之声惊醒,曹皇后立即翻身起床,连声说不好,一定是有人打进宫里来了。赵祯慌忙披衣起来。 这时,檐瓦溜坠地的破碎声、什物倒地的砸碎声、撬门撞击声、扯帘揭幕声、呼喊声、脚步声杂然纷起,自远而近,一齐向皇后的寝宫逼近。 赵祯一脸惊慌之色,欲出宫去察看情况。曹皇后一把扯住赵祯,说外面危险,不可贸然涉险。并奏请赵祯火速传旨,召侍卫王守忠立即领兵进宫护驾。 赵祯立即传旨,命内监宣召王守忠速进宫护驾。曹皇后又命太监传召宫中侍卫速来中宫护驾。 不一会儿,宫中侍卫、太监、宫女都来了。曹皇后命这些人站成两排,手拿一把剪刀,把众人的头发各剪去一绺,对这些人说:“今日情况紧急,你们每个人都要奋勇向前,拼死护驾,不得退后,平定叛乱之后,明天凭剪发的记号加赏。” 接着命令左边一排的人去紧守殿门,不奉谕旨,不许开门;命右边一排去拿水桶、水壶、面盆等盛水器物,统统装满水,放在殿门备用。众人领命,分头准备去了。 曹皇后安排妥当后,拉着赵祯的手说:“走,臣妾伴陛下前去督战。” 赵祯见皇后如此冷静,似乎得到了一股安慰,随同皇后一起来到殿门。 刚来到殿门口,一阵阵刀剑声、惨号声便从殿外传进来。赵祯吓得浑身发抖,众人也觉各自心慌,唯曹皇后镇静自若,大声喊叫众人不要惊慌,救兵马上就到,并指挥大家找来木杠、杂件抵住殿门,防止有人破门而入。 突然,轰的一声响,殿门一阵颤动,有人在撞击殿门。曹皇后站在大家中间,喝叫大家顶住,众人见皇后就在身边,没有不拼命的。 外面的人见殿门撞不开,不知谁喊了一声:“用火攻。” 随之便有贼徒举起火把,点燃了四周的门帘。曹皇后一见起火,立即叫众人端水灭火。直到这时,大家才知道皇后叫准备水的用意。 众人立即端起早已准备好了的水,你一盆,我一桶,一齐浇向刚刚燃起的火头,顷刻间便把火扑灭了。 正在双方相持不下之际,王守忠领兵赶到了,一拥而上,把贼徒全数擒住。王守忠擒拿了作乱的贼众后,立即在殿门外叩请圣安,奏报作乱的贼众已全部擒拿。 曹皇后在门内大声问道:“贼首是谁,总共有多少人?” 王守忠奏答,说贼首是卫士颜秀,总共有数十人。 曹皇后传旨,叫将所有擒住的贼徒一并押交刑部,立即正法! 王守忠领旨,押着作乱的贼徒去了。 曹皇后这才吩咐众内监宫人打开殿门,将内外打扫干净,收拾整齐,然后各自去歇息,明天论功行赏。 众人听了这样温暖的话,早将刚才的惊慌和辛苦忘得一干二净,忙着收拾停当,各自回去休息。 赵祯看到曹皇后指挥若定,高兴地说:“不经这番变乱,朕哪知道卿有这等大才呢?朕于此事,见得卿有四难:临变不惊,一难;处变有方,二难;发付明决,三难;收拾敏捷,四难。如果生为男子,可是一个将相才啊!”曹皇后谦虚地说:“这都是托陛下的洪福,自己并没有什么功劳。” 赵祯听后,龙颜大悦。 4、张美人 正在赵祯与皇后说话之际,众嫔妃陆续来了,为首的是张美人。张美人进来之后,娇滴滴地叫一声:“皇上、娘娘受惊了!” “怎么?”赵祯见是张美人,调侃地说“是来护驾的吗?” 张美人忙跪下奏道:“臣妾护驾来迟,死罪!死罪!” 众嫔妃也跟在张美人后面跪下,向皇上、皇后请安。 赵祯边揽起张美人,边叫大家都起来,并说乱贼都已拘拿归案,事情过去了,只不过虚惊一场而已。 原来这张美人巧慧多智,素来善于逢迎,是后宫第一宠妃。在赵祯跟前,她比谁都有面子,不要说是三宫六院的众嫔妃,就是先前的郭皇后,现在的曹皇后,尚要逊她三分。赵祯的本意,原是要立她为皇后的,当初因为庄献明肃太后不肯,后来因为她自知德薄辞谢,所以还处在美人之列。在名位上她虽是卑小不足道,在实际上又尊贵无比,故她来请安,赵祯就格外地礼遇。 众人见皇上、皇后无恙,乱事已经平息,说了几句套话,依次退出,各自回宫去了。 第二天,赵祯果然给昨晚护驾有功的侍卫、太监、宫女,每人都封了一个大红包,以示奖赏。然后下诏,彻查昨晚宫中作乱的事实真相。 有人认为,副都知杨怀敏嫌疑最大。参知政事丁度以为宫中侍卫生变,事关社稷,请将杨怀敏交由刑部讯问。 枢密使夏竦与杨怀敏素有结连,想庇护杨怀敏,如果交由刑部讯审,将会按律惩处,没有回旋的余地。便奏称说这事关系宫中的隐秘,不宜公开审理,交由御使与宦官在宫中讯问即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