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_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第2/5页)

ecatalog-title">文本疏通

    第一段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①,而卒葬之②【褒禅山也叫华山。唐代和尚慧褒开始在山麓筑屋定居,死后葬在这里。】;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③。【因为这个缘故,从那以后人们称这座山为“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④。【现在人们所说的慧空禅院,就是慧褒的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屋舍。】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⑤。【现离那禅院东边五里,是人们所说的华山洞,因为它在华山的南面而这样称呼它。】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⑥,其文漫灭⑦,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⑧。【距离山洞一百多步,有一块石碑倒在路旁,那上面的碑文已经模糊不清,只有从它残存的字还可以辨认出“花山”的名称。】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⑨。【现在把“华”念作“华实”的“华”原来是读音错了。】

     【书中注释】

     ①浮图:梵(fàn)语(古印度语)音译词,也写作“浮屠”或“佛图”本意是佛或佛教徒,这里指和尚。慧褒:唐代高僧。舍:名词活用作动词,筑舍居住。址:地基,基部,基址,这里指山脚。

     ②而:连词,并且。卒:终,最后。之:指褒禅山麓。

     ③以故:因为(这个)缘故。名:命名,动词。禅:梵语译音“禅那”的简称,意思是“静思”指佛家追求的一种境界。后来泛指有关佛教的人和事物,如禅师、禅子、坐禅、禅房、禅宗、禅林、禅杖等。褒禅,慧褒禅师。

     ④慧空禅院:寺院名。庐冢(zhǒng):古时为了表示孝敬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间,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也称“庐墓”这里指慧褒弟子在慧褒墓旁盖的屋舍。庐:屋舍。(一说指慧褒生前的屋舍。)冢:坟墓。

     ⑤华山洞:南宋王象生《舆地纪胜》写作“华阳洞”看正文下出应写作“华阳洞”以:因为。乃:表示判断,有“为”、“是”的意思。阳:山的南面。古代称山南为“阳”山北为“阴”名:命名,动词。

     ⑥仆道:“仆(于)道”的省略,倒在路旁。

     ⑦其文漫灭:碑文模糊,磨灭。文:碑文,与下文“独其为文(碑上残存的文字)”的“文”不同。

     ⑧独:唯独,只有。其:指代石碑。文:文字,这里指的是碑上残存的文字。犹:还,仍。

     ⑨今言“华”(花)如“华(huá)实”之“华(huá)”者,盖音谬也:汉字最初只有“花(花)”字,没有“华”字,后来有了“华”字“华”“花”分家“华”才读为huá。(王安石认为碑文上的“花”是按照“华”的古音而写的今字,仍应读花,而不应读“华(huá奢侈、虚浮)实”的huá。按,这里说的不是五岳中的“华(huà)山”)。言:说。盖:承接上文,解释原因,有“大概因为”的意思。谬:错误。

     ⑩力足以至焉:下面省去“而不至”之类的话。意思是力量足以到达那里(却没有达到)。

     【内容分析】

     第一部分(第一、二段),记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是记叙部分。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文章紧扣题目,以“褒禅山亦谓之华山”一句起头,点明作者所游的地方是“褒禅山”以及这座山的另一个名称“华山”由这句的“褒禅山”一名引出褒禅山名称由来,点出禅院。写禅院,既证实褒禅山名称由来,又引出“距其院东五里”的华山洞。写华山洞的位置和命名缘由,为下文写游华山洞作交待,其中写华山洞命名缘由又与开头一句照应。记仆碑文字,循名责实,辨“华山”误读,不仅回应开头一句,证明褒禅山本名“华山”亦即“花山”也为后文的议论伏笔。记叙的景物由禅院到华山洞,再到仆碑,反映了游览行踪。全段以山名起始,以考证山名结尾,在内容上环环相扣。

     其实作者自己也犯了个错“华山洞”其实应为“华阳洞”不过现在依旧保留原文,不加修改。

    第二段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①。【华山洞下边平坦空旷,有泉水从旁边涌出,题字记游的人很多,这是人们所说的“前洞”】由山以上五六里,有xue窈然②,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③,——谓之后洞。【顺山而上走五六里,有个洞xue幽暗深远,走进洞xue十分寒冷,问它的深度,就是那些喜欢游览的人也不能走到尽头,人们叫它“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④,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