俪人行_第十二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二章 (第3/3页)

这个机会,因此总是对外声称自己尚未伤愈。

    看着悬挂在墙上的银蟠宝剑,他渴望能收起这把剑,改拿锄头耕地。他在新筑小屋的周遭开垦了一小块田地,种起了豆子和玉米。

    他不知道,此刻,朝廷里正发生着一件大事。

    吏部尚书告老退职,王上任命礼部尚书改任吏部尚书,接任首辅之位。朝中人事发生巨大的变动。

    有这么多的恩宠加诸在项少初身上,然而他却拒绝了这项升迁的命令。

    “很抱歉,王上,微臣恐怕无法胜任首辅大位的重责。也请吏部尚书重新考虑去留的问题,尚书大人身体仍然十分硬朗,应足以继续担任朝廷之栋梁。”

    每个人都讶异地看着项少初继续说下去:“倒是微臣,这几年来为了东陵的新政劳心劳力,身心都不堪负荷,还请王上恩准臣退职还乡。”

    东陵王脸上闪过一瞬间的恼怒。“爱卿此言差矣,新政是由爱卿所主导推动的,要是爱卿就此退职,那么谁能继续推动这些政策?爱卿难道忍心看着五年多来的新政成果付诸流水?”

    左侧,站着一批由项少初亲手提拔上来的官员,其中有男有女,他们都持反对的意见。“请项大人三思。”

    “如果真是体力不堪负荷,那么准假半年如何,或者一年也没问题。爱卿可以在休假期间好好调养身体,不必因此轻率退职。”东陵王提议。

    但项少初只是仰头微笑,他的视线一一望向朝中的女性官员,最后,停留在东陵王脸上。“王上可还记得当年您亲手赐花一事?”

    东陵王记忆极佳,他当然记得。“当年爱卿并未接受本王的赐花。”使他耿耿于怀。

    “事隔多年,王上可想知道原因?”

    东陵王点头。他当然想知道到底为何他最看重的大臣始终不愿受花。“爱卿现在是要告诉本王,你改变心意了吗?”

    项少初摇头。“当年少初受王上钦点为新科进上,曲江宴上,却无法接受王上的赐花。只因为当时,臣,名不正、言不顺。”

    他继续朗声说:“如今,朝中有多位女性大臣,女子参加国试已是定局,东陵朝政将不同于过去,因此微臣恳请王上能恩准微臣的请退。”

    听到这里,东陵王终于领悟过来。他先摒退满朝的文武,只留下项少初一个人。代现场清空后,他走下王座,平视着项少初道:“少初,如果本王允你退职,还有机会再见到你吗?”

    他恭敬地回答:“如果王上想再看见的是项少初,那么恐怕是不可能的了。”

    东陵王扯了扯嘴角。“那么,如果本王想看到的,是秦潇君呢?”

    只见项少初莞尔一笑。“那就要看潇君是否有能力通过王上的国试了。”

    君臣相视一笑。

    “为何做出这个决定?”东陵王问。尽管早已知道原因。

    她以秦潇君的身分回答。“有个人在等我,我总不能真的让他一直傻等下去。”上回,他差一点死去,已经足够点醒她了。比起一整个国家的前程,她心中仍有一个更重要的人是放不下的啊。

    东陵王心中犹有不舍。“你确定你不是为了脱身,才骗本王说会以秦潇君的身分参加国试的吧?”

    项少初以他最谦卑的口吻道:“诚如王上所言,少初壮志未酬,怎会轻易离开。”

    “所以你们不会一起跑去隐居,让本王找不到人?”东陵王急切地问。

    “只要王上不要为了一点点的缘由,一直派遣他去打仗,劳民伤财不说,也动摇柄本。”项少初也提出他的条件。

    “你不懂吗?本王在替你教训他啊。”

    项少初微笑。“少初谢过王上。不过,我真的不怪他。”

    “那,他还会肯替我守边吗?”

    “很难说,这些事情,王上恐怕得自己问他一问。”

    “好吧,”最后,东陵王痛下一个不知是否会让他悔恨终身的决定。“你就走吧。但是五年之内,我定要在新科进士宴上看到秦潇君这个人。”

    项少初眼中闪过深深的感激,他躬身行礼道:“少初谢过王上。”

    东陵王虽已长成青年,但面貌仍有少年时的稚气。他看着眼前这名陪伴他从幼主继位迄今的大臣,想起第一次见到他时的情景,这才释然一笑。

    “少初,还记得当年你救我一命的事吗?”那时有刺客闯进宫中行刺,是这名勇敢的臣子不顾自身的安危救了他。

    “少初记得。天佑吾王,王上毫发无伤。”

    “但是你却受伤了。”东陵王说。“光凭这一点,我就不能阻挠你。去吧,去做你想做的事,只是不要忘记我们的约定。”

    项少初点头答应。“那么,再会了,王上,请务必与临王好好相处。”

    “真啰唆,快走快走。”东陵王转过身去。已经开始为未来必须独坐玉座之上,感到无限的凄凉。

    项少初看着君王的背影,只微笑道:“王上,我喜欢杏花,届时送我一株杏花吧。”这是最后的告别了。从此以后,项少初将不会再出现于这世上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