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02章 (第2/4页)
过得越艰苦,日子过得越不舒服,人的境界才会越高。见大伙欢天喜地地拆帐篷,他觉得这伙人没救了。反正他花了全部力气也没使这支队伍优秀起来,这就证明只有如此,他无能为力了。 当大伙看见那把藤椅越来越破,积满尘垢,才想起教导员真的走了。再也没人坐到那把椅子上,滔滔不绝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大家从此管那把藤椅叫“教导椅”有次刘队长训话,有人好心好意端了“教导椅”给他坐,不料他训完话,站起来喊“解散”时,那藤椅却紧紧扣在他身上,两侧扶手钳住了他的屁股。他带着它走了好几步,才摆脱它。 宣传队新搬的地方是幼儿园的卫生院。幼儿园就在马路对面,他们在那边新开辟了一块地盘建了个卫生院。迫使卫生院搬迁的是隔壁这家橡胶厂,日夜机器轰呜,还时常撒出恶臭气。来这里住院的小家伙们夜里常常惊醒,还被臭气熏得面黄肌瘦。本来这院子打算拆,首长们灵机一动,不拆了,正好赏给宣传队。反正宣传队不怕吵,他们本身就够吵的。 刘队长派人在卫生院饭厅镶了些镜子,就改作排练室了。这些镜子是花很少的钱买来的,因为它能使人彻底改变模样。只有名叫彭沙沙的女兵特爱照这镜子。她矮胖,但镜子却能把她抻长,浑身还尽是曲线。 刘队长最不能容忍的是这些人对演出的随便态度。他们可以在一分钟前谈笑风生,一上舞台立刻变成一张悲愤交加的脸。刘队长认为,不论是悲愤和喜悦都要早早呆在那里准备,把情绪蕴积在心里。因此他总是一刻不停地到处呼啸:“情绪情绪!没事别瞎跑,坐在那里想想角色!”对于这个宣传队,他相当于正规军领导一帮土八路,时时让他感到吃力无比。 “徐北方哪里去了?谁见他了?”他不相信居然有人能从他眼皮底下溜走。 “我看见他出去了。”有个人答道。这人是团支书王掖生,他正拿大顶。因为头朝下,他嗓音变得很怪诞。他酷爱拿大顶。拿大顶对于他有多种功效,能鼓劲也能休息。他从不伸懒腰,睡醒觉先在床上拿个大顶。 “是上厕所去了吗?”刘队长问。 团支书说:“不是。他往桃园那边去了。”他回答得很肯定,因为他头朝下也能东张西望。 桃园里,徐北方回头看一眼身后的陶小童说:“我打赌,你现在就猛打哆嗦!” “真去偷啊?” “你小声点。那地方不远,就在这园子后面…” 一会儿工夫,俩人便钻进这黑房子。门上了大锁,贴着封条,他们是从破窗洞里钻进去的。窗子没玻璃,钉着马粪纸。用手一捅,纸板竟象油酥饼一样松软。他们没想到一切会如此顺利。 徐北方划根火柴:“怎么样?看清没?” 陶小童呆住了——四周全是书! “他妈的,咱俩死这儿算啦!”他张牙舞爪“来!用绳子捆!” 俩人摸黑象刨土一样把书从高处刨下来。书就这样胡乱垒成一座山。这几间房子原来是园林工友们住的。六六年,他们卷了铺盖造反去了,便用它来堆放俱乐部的破烂,比如书,比如唱片,比如办美术训练班用的石膏像。清仓查库那天,光是书就用翻斗车装卸了几回。石膏像一尊尊被蒙了布,抬到途中,孩子们非要挑开看清某些局部,一趟趟跟着跑,显出对生理器官急不可待的求知欲。然后这屋子一锁就是好几年。大孩子吓唬小孩子说,桃园后面有个太平间。 “你怎么会叫我来?”陶小童问。 “因为你肯定来。” “为什么?” “因为你要不来我就一个人干。不过我有把握,你肯定来!” 俩人准备出去时,发现桃园里有哨兵。今年桃子结得很疯,一嘟噜一嘟噜坠到地下,首长便叫警卫连派哨兵保卫。桃子越结越大,哨兵便越派越稠。一到晚上,桃园就象封锁线。 徐北方说:“把这些书大模大样扛出去根本不可能!”他将一本书扣到军帽里。 陶小童挽起肥大的军裤,她的腿细得可笑。用绳子把书缠到腿上,放下裤管,看上去那腿竟比原先正常些。徐北方在裤腰上整整齐齐别了一圈书,弄得他魁梧了许多,背也不驼了,但很不好受。他嗅了嗅,说这下俩人身上都充满垃圾味。用不了多久,这里就会变成真正的垃圾堆、真正的太平间,堆满书的发臭的尸体。 俩人决定分头穿过桃园。陶小童起初还沉住气慢慢走,可突然撒开腿跑。几支手电同时向她射来,她后悔了:这一跑就不象好人了。哨兵发现是个女兵,并不认真追,只怪叫了一阵。可她没头没脑差不多跑了一两里地,彻底相信没人逮她,才停住脚。她摸摸腿,发现书在途中跑丢了,只剩下了一本。等到后来刘队长为她误场而发脾气时,她才觉得这一晚上多么不合算。 她气喘吁吁回到后台,一下子就被刘队长揪住:“你昏头啦?怎么还不换服装?” 她却一动不动,因为两只膝盖紧紧挟着最后一本书。刘队长气急败坏地边跑边叫:“通知台上,‘烧开水’多唱几遍!有人还没换服装!” 舞台上正演男声小合唱,名字叫《八路军来了烧开水》。歌词一共就两句:“八路军来了烧开水,鬼子兵来了埋地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