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章六十二吴越史书 (第1/3页)
章六十二吴越史书 上千读书习字者报考吴越史官一职,招募五百史官,月薪三千文,助笔一千人,月薪两千,不过由于招收对象以流民南下的北人为主,故而吴越本地人只能看着眼馋。吴越招收如此规模的史官并不是真的都派在写史上,而是有个五年课题,包括南洋新领地所有传说和历史都要归纳誊写下来。作为一个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吴越这么做其实是让一部分有话语权的堕入故纸堆深渊,同时还要收集各地古籍孤本和骨董。吴越对文字尤其重视,每次获得新史料,都会翻印下来。秦灭六国的同时,也烧毁了很多珍贵史料。吴越政府如此重视写史归纳,很得各派读书人士欢迎。真实原因是这些初通文字的家伙们闲着会闹事,要不就给别的势力搜刮去。吴越开出这个薪水也算对得起他们了,毕竟最好的部队才1000文一月。不过他们还有些福利,一月十斤豆子、一百斤干草、每年一头阉割的公驴、一斤盐巴、五斤咸rou、五斤咸鱼、十斤腌菜。布帛没有丝绸,只有麻布一匹、粗棉布一匹。不过对于很多家园被毁的穷困读书人来说,为吴越政府工作还是大大好于各大势力。毕竟按时休息、南下考察都是公费的,虽说有风险,但行万里路不是人人做得到的。考试也是极其简单,一个是生僻字写读注音标。吴越音标是参照后世的那种,不过选择了汉字部首新制创作。由于这个年代汉语有大量入声,用罗马音标就显得不那么全。所以杨晨毓只是下令让老学究们开始搞新一套音标,作为统一读音一大举措。但凡吴越各地讲课按照标准音来学习,当然考虑吴音特点也是双语制,口语教育以吴语为主,书面以汉文为先。其它部落方言一律禁止。 “大王,全入您毂中矣。”侍从兼吴越王宫内官参议小梅说话道。 杨晨毓笑着“总算找个事安排了,要不怎么办呢。人家总要养家糊口的,对吧,咱不能逼迫他们,工作是人类最大权力。” “这下全吴越懂那种生僻字的大都去您手下忙活了,看看还有多少学究能闲散在世上。” “父王,该您下题目了。”小猪上来恭恭敬敬请示。 “唔,我的题目是百越与诸夏历史联系。”杨晨毓习惯现代出题法,为了笼络百越中驯服的,必须给双方找历史往来依据,然后以原本是各部一族,只是分散各地而已。 小猪楞了下,这个题目不要给那些学究们笑死啊“父王,要不改改名称。” 杨晨毓有点烦“不要,就这么办吧。” 先前通过第一第二次考试的都是对生僻字比较熟悉的,也对古文古意有所了解的,现在最后一考就是让他们走走场,其实都能录取,只是杨晨毓要看个人观点,然后让手下去安排怎么用。有些过于嚣张的要派往南洋写史,那样的史料就合乎天道人情了。那些屈服于吴越权势的就写百越史和修补以前历史文本。当然吴越的大部头是新写夏史、虞史、殷史、周史以及东夷胡人诸史。虞是建国在夏以前的一个上古朝代,当然很难考证。毕竟夏基本也不可考,但是对于两汉来说,还有很多上古家族保有这些上古历史和传说。反正历史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有总比没的好。好在杨晨毓不是那种喜欢凭空制造历史的人,而是喜欢把各个传说和各上古家族内流传的上古史实加以整理归纳。 “吵死了。”一个看着题目瞎写的家伙心烦意乱,百越知道个鸟啊。 吴越这次考试为了制造良好氛围,居然让乐工在这里演奏轻缓音乐。对于考得好的来说主意不错,对那些考不来的就显得心烦意乱。吴越考试才不是那种小房子,而是在大广场上,边上民众还可以围观,负责监考的士兵手持大棒来回巡视,但凡有作弊的一律抓起来。吴越政府对政府各类考试是极其严格的,抓到在作弊的考生就是送往矿山黝黑矿洞服劳役三年。所以这类考试作弊还是极少的,一个是题目有随机部分和固定部分,固定部分无非是考记忆、常识和平时学习的东西。临时出题却大不一样。拿着大棒子的大兵上前就是一棍子打了后脑壳“不许出声。”吴越考试时期比之后世还算尊重人,至少没让考生脱光检查,全看自觉与否。 考试最终在三天后结束,杨晨毓这个变态考了这些学生拍马屁功夫,当然也有那些不肯拍马的。不过不打紧,不肯拍马的给派往新资料部干活,帮着搜集史料文物,然后写那些靠得住的东西。那些极端大汉主义者派往南洋新领地写土著历史文化和部落关系已经生产水品。估计那些土著被当猪狗一般来描写,毕竟没人愿意忍猪狗一般的祖宗吧。肯拍马的给拉到王宫当吴越史官,记载吴越大王正式官方史料,免得让人乱写,尤其是外界谣传的申艳丽养的俩刘姓孩子本来是杨晨毓的,还有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