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调频 (第4/12页)
吧,进电台可不是容易的事。时代无可奈何地笑笑。在这个城市里她无亲无故,能找谁呢?只能说是好运。甚至象许多说的:奇迹。但是除了选中他的领导,说出来是没有人相信的,远程说这倒是一件好事,人家摸不准你的后台就越发不敢欺负你。 时代开始渐渐地领会到成名带来的快感和烦恼。但总的来说,都是一种被他人肯定的滋味。这让时代深信自己从事的是一份有价值的事业。 一天,时代正伏在办公桌上编节目,突然听到有人叫道:“时老师。” 抬眼一看,是原来班上的一名女学生:林文秀。林文秀个子矮矮的,戴幅眼镜,弱不经风的样子。一见面就掏出一个精致的本子来让她签名。时代有些始料末及,连忙把她按到椅子上坐下,问班上的同学还好?林文秀小大人一样叹口气说:“唉!你走了怎么好得起来,这一次考英语都没有考过(1)班。” 时代知道自己是对不起这班学生的,费心费力地把他们带到初三,最重要的阶断,说扔就扔了。于是问道:“同学们可恨我?” 林文秀抬抬眼镜说:“怎么会恨呢,同学们都说时老师你教一辈子书是屈才。能教我们两年真是我们的福气。” 现在的孩子。 林文秀走的时候时代还是没有给她签名,时代说:“我以前是你的老师,现在是你的朋友,朋友之间不来这一套。” 林文秀心满意足地把本子合起来说:“时老师,你一点没变。我回去告诉同学们,他们一定会来看你。他们以前有顾虑来着。” 时代就说:“你替我转告小家伙们,好好准备中考,考不了好成绩别来见我。” 时代的干劲越来越足。为了组到好稿子,还时常到一些文学社团和学生们坐谈。坐谈完后最后一项当然是签名留念。本子一个又一个的伸过来,这个说光签名不行还要写一句话,那个说请给我一张名片。时代站起身来微笑着答应每个人的要求。初尝名人的滋味,时代常常把持不住。唯一不快的一次是在理工大学,时代正在签名,她眼角的余光就描到了自己的裙子,由于坐久了,裙子上有了好些难看的折皱,微微地往上翘着。时代的心就别扭起来,一下午的好心情跑得无影无踪。 然后时代就决定一定要去买一条高档的裙子。时代在去的路上就分析自己怎么会变得这么虚荣,象十七八岁的女中学生。做教师的时候时代是不求高档的,无论怎样穿她总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他们总是会在课间的时候拿着教鞭模仿时代讲课的样子。但是现在不同了,穿得高档和洋气,象雨辰和兰心那样,也算是一种职业的需求。 时代一眼就看中了那条裙子。淡淡的蓝色,很简单的式样。穿在她的身上合适极了。小姐说买下买下简直就是为你订做的,衣服要上身才有效果,这裙子不知有多少人看上了,可一穿上就是不好看,你皮肤白,身材好,又有气质,再找不到比这合适的衣服。 衣服的标价是788元。 时代犹豫了一下,不知怎么就觉得这样的犹豫有点对不住自己。工作快三年了,偶尔奢侈一下有什么了不起,忐忑不安地去刷卡,身份证一掏出来,收银小姐满脸堆笑地问:“是电台的那个时代?”时代矜持地点点头。尽量不露出得意的神色来。 但时代拿着裙子走出商场的时候心情并不是很好。到电台快十个月了,每个月都是干巴巴的工资加几十块钱的晚班补贴。还不如在学校时宽裕。时代在金钱上总是羞于启齿,那一天憋不住了终于就问了罗门,自已的关系是不是能按时进来,进来了能加多少钱。罗门最近对时代很客气,时代接下了他手里所有的新闻任务,发稿时还总不忘把他的名署上。所以罗门觉得时代虽然还是个小姑娘,但做人大气,一听问这事也就跟她掏了心说心里话:“老周没告诉你们?关系进来了拉不到广告,还是没有奖金好拿的。最多多个百来块钱的岗位津贴。”时代一惊说:“主持人也要拉广告?” “可不?”罗门说:“一年三万的任务。你看我们一个中等城市,挤着大大小小七八家电台,除了人民台,个个独立核算,就那么一些企业做广告,能不抢个锅底朝天!不是瞎搞是什么!况且拉广告上还有种说法,报社领头走,电视跟后头,电台小老九。你跑跑就知道了,难啊!”时代当即沉默下来。 罗门就说:“你也真是的,做老师多好,要跑这儿来受罪,久了你就知道了,电台不是什么好地方。” 罗门说这话的时候有一股明显的怨气,不知是朝谁发的,时代赶紧闭了口,埋下头来准备节目。 后来,时代就开始留心谈广告的事。有事没事也到广告部转转,取一取经。时代是个聪明人,她相信只要用心,这世上没有办不成的事。如果拉到广告,除15%的提成,每月还有几百元奖金。不是说吗,谁谁谁的大哥大,谁谁谁的摩托车,谁谁谁的房子,全都是拉广告拉来的。 时代也磨拳擦掌起来。 第一次,她去了市里很有名的一家企业,电话号薄上的广告说是该企业一年创收多少多少万,多少多少外汇,口气很大。总经理叫胡满志,坐在金壁辉煌的办公室里气度非凡地笑着。时代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漂亮的秘书小姐挡架,问她有没有预约,时代笑着说有呢,刚刚打过电话。就这样一闯就闯进了胡总经理的办公室。 胡总是个讲话慢条斯理的人,问明来意后,面带难色地说:“我们的产品主要是销往国外,在国内是没有多少广告可做的。也就前两年在中央电视台做做亮亮牌子。至于赞助嘛,”胡总说:“我们负担很重啊,新闻部门都盯着我们要钱,可是也不能说给就给啊,我手下还有这几千号职工,工资,奖金,福利,房子,都不容易。再说了,你们台开台时,我不还给过两万,问问你们陈台长,支票还是他亲自来取的呢。不好意思啊,实在不好意思。”时代谢过之后出来,把胡总的话分析分析,算是明白了几分,一是人家做广告只看得上中央电视台,一个地方的小电台,是不会看上眼的。二是每家新闻单位都向他们伸手,就是电台的台长,也只有两万元的面子,更别说一个刚来的小主持了。 再跑了几家后,才发现胡总算是客气的了,有的一听说是电台来人,根本就不见,也有见了的打过招呼后就抱着电话打个不休,当办公室里压根就没有时代这个人。 眼看这财大气粗的“啃不动”时代就转移目标,去了一家小小的快餐店,叫“星期天快餐店。”时代是在日报上看到他的广告的,广告语很精彩:认识“星期天”每天都是星期天! 老板是一个高高瘦瘦的年轻人,看上去有一种生意人固有的精明。这时的时代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