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06-11章 (第4/9页)
尊容,都扑倒跪地,挥涕如雨,哭喊连天。 无名氏汉文本《哲罕仁耶道统史》(这类钞本数以百计)叙述的此一日始末:苏阿訇不能忍受,同道祖的女儿赛力麦领了撒拉的教下来反兰州。要接出道祖。赛力麦太太带女兵打西关;苏阿訇带男兵打东门。已和官兵打了数次仗,杀死官兵无数。此时已是三月二十七的早上,申兆林(注:哲合忍耶传说中的一切清朝官吏都叫申兆林)惊急上城问道:“你们攻城有何贵干?”苏阿訇说:“你将我们的主人送出来,我就退兵马;不然的话,打破城池杀你一个鸡犬不留。”申兆林急带道祖太爷到城墙上,城外的人看见都跪下哭。 政府派著作《平回纪略》在描述马明心道祖登城后,见到哲合忍耶农民军时,与农民文学很相像:滚马下地,口称圣人,挥涕如雨。 《道光皋兰县志》卷六:数千人望见明心,皆伏地跪拜;诵新教经,作番语。 《钦定兰州纪略》卷八阿桂李侍尧奏折:三月二十七日午刻…唤马明心上城前赴垛口,贼众一见皆跪呼经主,知其为案内起事首犯无疑;廷赞正欲交皋兰县严加看守,而贼众因不将马明心放给大肆猖獗,将月城门烧毁。彼时有二人随从马明心上城,向系随来服侍之人;廷赞欲令马明心写字止贼,谕以静候,禀明总督批办;马明心以不能书写不肯寄字,欲令在旁二人前去告知。其时贼势凶恶,已进逼大城门下,冀可暂缓贼势,是以即将二人缒下城去。贼匪并未依从,益加攻扑。 公家从兰州城墙缒下的人,一名张怀德,陇西回民,马明心妻子的表侄;一名张汉,安定回民,马明心妻族表侄婿。他们都是在关川逮捕时,主动“随来”入狱,陪伴穆勒什德的。也许哲合忍耶的随充军、随入狱之习,就源于这两个人。 马明心登城,使得造反的穆斯林悲愤狂热达于极点。传说马明心曾经扔下他的太斯达尔(缠头白巾),要义军见物撤离。但城下一见圣物,疯狂撕抢,太斯达尔被撕成碎片。义军怀藏了碎片,更誓死扑城。 于是,王廷赞下令蒋重熹,将哲合忍耶教派的创始人马明心杀害于兰州城上。据各种记述推算,他归真的时间,当在乾隆四十六年三月二十七日的下午或傍晚。 这是清朝统治者残杀的第一位中国回教领袖。清朝使自己的凶残本相在这一天暴露,把“公家”二字刻在了哲合忍耶的记忆里。从偏袒干涉到起兵灭教,直到杀教长以警众,中国国家机器实施了对人民信仰的第一次迫害。而哲合忍耶也从教争走向起义,实现了中国回族的第一次宗教战争。反兰州,不同于以前的由回回人物领导或有回民参加的农民战争;也不同于包括伊斯兰国家间战争在内的并非反抗迫害的战争行为。十八世纪哲合忍耶穆斯林发动的反兰州以及后来于三年后爆发的田五阿訇起义,都是反抗歧视压迫,以保卫宗教的信仰和内心追求不受践踏为目标的真正圣战。后来,尽管哲合忍耶又进行过多次战争,多斯达尼(教众)的主观意识也都以为是这次救兰州之战的继续;但实际上都不似这次单纯。哲合忍耶在十八世纪向所谓乾隆盛世发动的起义,甚至为各种宗教的圣战提供了某种判别标准。 圣战,只有在不堪宗教歧视和保卫心灵的信仰不被消灭而发动时,才能够成立。仅仅只有在这种条件下,才能够以圣的名义流血。 ①冒赈案——乾隆四十六年哲合忍耶事变中,由于官军不能速胜,北京震怒。甘肃布政使王廷赞为讨好皇帝,也因作贼心虚,主动上折,奏请捐献个人银子四万两助战。结果——老谋深算的乾隆看出破绽,一查到底,发现甘肃官吏假卖监生名额济赈救灾,人人贪污。乾隆伪装清廉,把冒赈案中官吏贪污数万两的的巨犯杀了五十六人,另有二十三人畏罪自尽,其他革职、流放等近百人,此案震动中国,名“冒赈案” 第09章绿旗红了 导师马明心被杀害——用哲合忍耶的语言说,是真主全美了他的圣洁举意,真主回赐了他的念想——之后,苏四十三、赛力麦及撒拉教众骤然失去了攻打兰州的目的。但是他们并没有失去血战到底的心劲。他们撤了围后,茫然望路,曾考虑过“事急欲投黄河自尽”、“西宁粮草最多,前往探听虚实”、“至急时北走,死后即得好处”、“逃往苦芦湾”等等;但事实上并无心远离,只是就兰州城郊随意上了华林山,只求死拼。 妇女由马明心义女赛力麦径直领向后日她们的坟场——金城关,企图据黄河决斗。 历史上可能有过数不清的战争,但是我不知道有没有这样的以失败为目标的战争。中国从来是一座最残酷的厮杀场,但是我不知道有过谁在格斗时只盼一死不愿存活。 哲合忍耶从撤围走向华林山的那一刻开始,整个教派便永远地被一种强大无形的悲观主义所笼罩。也许这便是哲合忍耶的魂。因为这种神秘的东西,饥饿穷苦浑身褴褛的西海固农民有了一种高贵气质。哲合忍耶因为它而孤立,因为它而对世界疏远——对“顿亚”(世俗社会)感到陌生和难以参加。正因为身藏的手段只有一个殉命,于是哲合忍耶甚至对一切合法斗争都显得冷漠和笨拙。当后辈人感到他们遭逢不上苏四十三那样的大时代(哲合忍耶称为“光阴”)的时候,他们烦躁而孤独。 若想理解回族和哲合忍耶,必须先接近这种奇异的悲观主义。 官方御制的《钦定兰州纪略》二十卷,详细记载了这次战争的每一天过程。尽管是“官修”也留下来足以证明哲合忍耶有理的大量例据。我虽也无心细致叙述五个多月来的每一个残酷日子,但是,关里爷、毡爷、曼苏尔、及无名氏们对于历史的过程本身的淡漠,实在是不可思议的。对于他们这种作家来说,只要实现了牺牲殉教的念想,一切就已经结束。若是非要回忆过程,他们宁愿编个故事。 无名氏汉文本《谨著哲罕仁耶道祖太爷历史》,写的是一种纯粹“克拉麦提”(奇迹):却说三月二十七道祖归真的那日早晨,也门的穆罕默德·黑哈合哈在讲经时候,大喊一声昏迷了。众人救醒,问原因,他说:“逊尼(中国)的毛拉归了位了。”…到了晌拜时,他拜着两拜天命的时候,突然又大喊一声昏倒。众人救起再问,说:“逊尼那毛拉的血头走了。” 前引另一无名氏撰钞《哲罕仁耶道统史》:…申兆林急带道祖大爷到城墙上,城外的人看见都跪下哭。道祖说:“哎,苏阿訇你接我没口唤。”苏阿訇说:“你老人家给个实守。”道祖将拐杖由城上撇下。教众们都去争夺,踏死人马不少。把拐杖弄碎了,退了兵马。 又把道祖带到西城墙上。道祖对赛力麦太太说:“哎,我的女儿呀,你来接我没口唤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