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07章 (第2/3页)
,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 黄宗宝小心翼翼的问了一句。 而黄文仁脸上却是摇了摇头,倒是没有隐瞒黄宗宝:“今天静婷回家了,说陈文瀚的母亲说贵妃是她的女儿。” “什么…” 黄宗宝脸上的表情有些吃惊。 “刚从你三婶嘴里听说,我也觉得荒谬,但是仔细一想,却觉得并非没有这个可能。贵妃是宫女出身,许多人都知道这个传奇的身世,但是却很少有人真的去打听细了,而贵妃到皇上身边的事情,民间也有传很多的版本,据我所知,贵妃当年就是椒房宫里的宫女,被当时还是皇后的太后赐到了皇上身边做侍妾,而且贵妃的年龄与进宫的时间,恰好与你所说的能够对的上。最重要的是,贵妃如今真的没有母家…” “那陈家岂不是贵妃的母家…” 黄宗宝早已被震的麻木,脸上不知道该作何表情。他也不知道是该笑还是该说些什么,最后却是摇着头,开着玩笑对黄文仁道:“三叔,原还想着你给静婷堂妹挑了个贫寒人家,谁料你竟然和贵妃的母家做了姻亲。真当是慧眼啊!”黄文仁却是微微扯动嘴角,出声道:“是福是祸,恐怕还难料呢!” 寻常女人,若是到了如今贵妃的位置,多多少少都会考虑到自己的母家,母家若是显赫,便会想着靠着母家再进一步,若是母家卑微,则是拉扯母家。可是这位昭贵妃,却跟个无父无母一般。 而且,即使贵妃对母家亲近,他倒宁愿陈文瀚这个女婿是个学识平庸,官位低下的人,而非是贵妃的弟弟。 他已经做到了宰相这个位置,可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靠的是什么,还不就是皇上的恩宠,皇上喜欢的便是他在朝中“置身事外”的位置,真跟贵妃搭上关系,其实并不是一件好事。 “行了,你回去吧,我换衣裳去行宫求见皇上。” “三叔,你这般也太郑重了吧,这不是还没确定吗!” 黄宗宝劝说了一句,觉得黄文仁这般兴师动众未免有些过了。 “**不离十了,而且不管是不是,此行,我是不能免了!” 黄文仁叹了一口气,他去,自然不是干什么,只是为了与皇上摆明自己的态度罢了。 黄文仁赶到行宫之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赵清泽刚陪着如意吃完饭,正坐在床边说着话儿,听到邓先在外边的禀告,他也是有几分诧异。却还是站起了身,对如意道:“我去前边看看,黄文仁怕是有什么事情过来!” 如意倚在床头点了点头,今日她是第一回得了御医的允许坐起身来,虽然觉得有些难受,但好过整日里躺在床上。 眼见着赵清泽要把她扶着躺下,如意却是连忙阻止:“我再坐会儿,待会儿等奶娘抱来阿满和天佑,看过了我就躺下去。” “好吧,不过只许一会儿。” 赵清泽不忍拒绝如意的请求,但怕她背着她待会儿一直坐着,临走时还是细细与芍药和芳草叮嘱了方才离开。 赵清泽到书房时,黄文仁已经等着了,一见赵清泽走了进来他连忙下跪行礼。 赵清泽对他叫了起后,便出声道:“宰相这么晚了赶来行宫,是有什么紧急的事情吗?” “臣有一事,也不知当讲不讲。”黄文仁犹犹豫豫。 赵清泽却是笑了起来,开口道:“你这老狐狸,和朕打什么马虎眼,有话就说。” “那皇上莫觉得老臣冒犯了!” 黄文仁见赵清泽心情似乎并不差,也松了一口气,然后轻声道:“臣在外边听到谣言,朕的大女儿所嫁的人家,似乎与贵妃有点关系,说是贵妃的母家,臣因从未听闻过,所以觉得有些荒谬,特来与皇上禀告。” “是吗?”赵清泽脸色微变,嘴角仍带着轻笑“只怕真是谣言了,贵妃虽也姓陈,但应该没多大的关系,此类谣言还是不要传开较好,免得与贵妃和宰相的名声有碍。” “皇上所言极是。” 黄文仁心中摸不准赵清泽意思,只是赵清泽的下一句话,却是让黄文仁心中一震。 “朕记得宰相的女婿陈文瀚是此届的进士,如今在翰林院做庶吉士。” “是。” 黄文仁硬着头皮应道,心中却是苦笑,看样子,是真的了,不然此届进士如此多人,就算陈文瀚较为特殊,成了他的女婿,可也不会让日理万机的皇上记得如此清楚。 “今日既然宰相提起,陈文瀚此人既然能够考中进士,多少也有些小才,朕想了想,这庶吉士恐怕太屈才了,不然让他外放去锻炼锻炼。只是,不知宰相舍不舍得自己的千金。” 赵清泽的目光淡淡的看着黄文仁,目光之中并无压迫,却让黄文仁后背上起了一层的冷汗。 他心中苦笑,说是外放锻炼,只怕是要被扔到偏远地方去了,这辈子,恐怕也难回京城了。皇上的态度,不管是否也代表着贵妃的态度,但是黄文仁此刻却明白,皇上根本不待见贵妃的母家,虽然不打算出手做些甚么,但是打算将人打发的远远的。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年轻人锻炼是好事。” 黄文仁恍恍惚惚,也不知道自己说了什么,心里到底是心疼极了。虽然黄静婷的所作所为让他有些寒心,可却是自己疼了十几年的女儿,真的看着她去受苦,远离父母,他如何能够忍心。 黄文仁捧着圣旨,神思恍惚的回到了家里,却瞧见门口停了一辆陈府的马车,他对迎上来的管家开口问道:“是陈文瀚来了。” “是。姑爷现在正陪夫人和小姐说话。” 黄文仁拿着圣旨的手不觉握的紧了些,嘴里问了一句:“静婷她没闹脾气?” “小姐初始说不让姑爷进门,只是后来姑爷与小姐说了话,小姐她便于姑爷和好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