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识与通识_攻击与人常识与通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攻击与人常识与通识 (第2/3页)

当符合。(先列举了一些例子说明它们会攻击与自己体型和色彩相类似的异类之后,劳伦兹接着写道)除了鱼之外,其它的动物也如此。假如没有同类可以攻击,它们就选择那些关系亲近或颜色类似的异类为攻击目标。”

    我们必须要重新认识我们的鱼缸里那些赏心悦目的鱼了。劳伦兹并没有停止刺激我们的心灵“几乎每个水族馆的管理员都会犯同一种错误,在一个大水槽里放养许多同种类的小鱼,期望它们将来有最自然的配偶机会。不久,小鱼长大了,水槽变小了,结果,水槽里只有一对色彩华丽的夫妻愉快地结合,攻击其它所有的鱼。这对夫妻在大水槽里狂奔,被攻击者只好带着破裂的鳍在水面角落游动。富于同情心的管理员不但同情弱者,同时也同情那位‘妻’,因为这时候正是这位妻的产卵期,管理员为它们的后代担忧。于是,移走被攻击者,让这对夫妻占有整个水槽。他认为自己尽到责任了,但是,几天后,他发现雌鱼浮尸水面,被撕成条状,而且看不到水槽里有任何卵或幼鱼。

    “这种悲惨事件是可以预料的。我们可以下面两种方法避免,一种是在水槽里放进一条同种类的鱼,当替罪羊;另一种则较慈悲,在一个大得足以容下两对鱼的水槽里隔一块玻璃,隔成一边一对夫妻,于是每条鱼都可以将健康的怒气,隔着玻璃发泄,通常是雄对雄,雌对雌,没有一条鱼想攻击自己的同伴。相当有趣的插曲是,当一条雄鱼开始粗鲁对待它的妻子时,我们可以预料水槽当中的隔离玻璃脏了,不透明了。一旦将隔离玻璃清洁,先前的捉对相撞就又恢复了,每对夫妻则气氛爽朗。

    “同样的行为也可以在人类身上看到。我常观察我守寡的舅妈的行为,这些行为常常是有规律可预测的,她使用女仆,没有一个超过八个月到十个月的。她总是喜欢新仆人,将新人捧上云霄,发誓终于找到一个合意的,接下来的几个月,她的态度逐渐冷淡下来。先是发现小过失,然后是稍大的,在正式雇用期结束时,她发现这个女孩子令人憎恨。经过激烈的争吵,可怜的女孩毫无商量余地地被解雇了。舅妈在下一次雇仆人时,会再次更加小心找寻一个完美的天使。

    “我不是有意在取笑我的舅妈。我当战俘的时候,就在严格控制自己的人——包括我自己——身上清楚地观察到同样的现象。完全互相依赖的小团体可能互相发泄怒气,团体里的分子愈是彼此了解,彼此相爱,则受到压抑的攻击性就愈危险。据我个人的经验,在这种情况下,阀限会降到极低而让怒气和攻击行为发泄出来,这时,好朋友的互殴程度是很惊人的。

    “了解这种现象的法则,是可以避免导致杀人事件的,但是却不能减少痛苦。有些人会找到发泄途径,例如砸毁不太贵重的东西。这样确有帮助,这种方便的方法常常可以防止攻击本能的不利后果。领悟不到这种道理的人曾经因此而杀了他的朋友。”

    常说的“无名火”就最是这个。心理学家所说的暴力倾向,也根源于此。虽然法律是据结果判断量刑,但“精神异常”是在说对本能毫无控制能力,所以美国总统里根只好白挨一枪。固定空间里人居住得愈多,所谓“三代同堂”愈容易“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政府的房屋政策关系着社会的暴力犯罪率。

    这样大的一股力量,让我们不得不再一次考虑好莱坞影片里的暴力。观众一边吃着零食,一边在催眠状态中将本能中的暴力能量释出,之后回家睡觉。这类似大禹治水,疏,而不是堵。曹刿在战术上是击鼓三通而不攻击,道理上好像是请对方连看三场暴力电影,将敌方的攻击能量泄至最底,才容易一举击溃。

    劳伦兹提到由于一些学者的研究“人们才了解,实际上中枢神经在反应前并不需要等待刺激——就像电铃要按开关才响——相反,中枢神经自己就可以产生刺激”我想,现在小说中所描写的都是“本能的反应”很少触及“本能的自发”也许我们只学到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于是“反映论”成为创作教条。我还记得很清楚中学生物课讲到条件反射时,真的是不厌其细,大家心里明白,这是一定要考的。

    劳伦兹问道“攻击有何价值?在保护物种作用的压力下,他们的行为机制和武器变得如此发达,所以我们必须提出达尔文式的问题。

    “那些被杂志、报纸和电影导入歧途的门外汉,想象着不同的‘丛林野兽’之间的关系是血腥的争斗,彼此永远敌对,巨蟒和鳄鱼搏斗。我可以很自信地断言,这种事在自然环境中不会发生。一种动物消灭了另一种动物,又能得到什么益处?它们绝不会妨碍别人的生存利益。

    “达尔文表示‘生存竞争’(thestrugleexistence)有时被误解为不同种类间的竞争。实际上,达尔文所说的竞争和竞争所引起的进化,存在于近亲之间。使一个物种消失或转变成另一种类的因素,是有益的‘发明’,这种发明,在遗传性突变的赌博中,会偶然落在同类分子中的一个或几个上。这些幸运者的后代逐渐超越其它分子,一直到这些特殊种类只包括那些拥有新‘发明’的个体。无论如何,不同类的动物也有类似的斗争存在…

    “异种竞争而能生存的价值比同种竞争而能生存的价值更明显。…食者与被食者的竞争,绝不至于引起被食者的灭种。它们总是保持一种双方都能忍受的均势。最后的几只狮子一定早在它们猎杀最后一对羚羊或斑马之前就饿死了。或者用人类的商业语言说,捕鲸业一定在最后几条鲸绝种之前就破产了。

    “另一方面,捕食者与被食者之间的争战并不是真正的斗争。…捕食者内在的动机和争斗时的动机根本不同。…内在推动力的不同,可以清楚地在动物的动作中看出。一只狗在将要捉到兔于时表现出来的兴奋与快乐,和它欢迎主人或某种期望兑现时是一样的。许多佳照显示,狮子在跃起之前的动作一点也没有发怒的迹象。咆哮,将耳朵捋后等等表情动作,只是在捕食动物遇到顽强抵抗时才会看到,甚至此时的表情也只是暗示性的。被食者的活动,即‘反击’,常被认为是真正的攻击,特别是群居动物。它们抓住每一个可能的机会攻击那些威胁它们的敌人,这种行为称为‘群击’。如果乌鸦或其它鸟在白天看到猫或其它夜间活动的动物,一定围攻之。

    “…xue鸟主动攻击敌人,鹅则运用尖叫和众势,无畏地进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