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第1/4页)
第二章 永乐五年,春末时节 通往南岳衡山的路上,入目尽是苍松翠柏,繁花碧叶,青幽碧绿的山峰一座连着一座,在视线里连绵不绝,直至天边。 南岳据古书云:衡之脉发于岷山,由蜀入黔,迢递九嶷,联络五岭,为南方之干。自骑田岭入楚,盘纡八百里,特起南岳。 南岳有七十二峰、十洞、五岩、三十八泉、二十五溪、九池、九潭。景色各异,自不必说。 那七十二峰中以祝融峰最为高大,一登此山便可极目楚天,流盼崇山峻岭。此山还是传说中上古炎帝居住的地方,其山势如飞又有仙则灵,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士、散人雅客好往之地。 南岳最令人惊讶的地方在于它集佛教、道教于一地,所以此山之上终日香火鼎盛,各路香客络绎不绝。 在登山的诸多香客之中,有一位布衣公子格外引人注目。只见他身材不高,衣着普通,但是面容秀美,身姿矫健,站在一堆气喘吁吁的香客之中分外的惹眼。再仔细地看他的长相,不得不说,他长得过于俊美。长长的柳眉之下是一双明亮如晨星的眼睛,眸中隐隐有流光飞舞,好似画中的人物走了出来一样。 “年轻人,你也是来上香的吗?”身边一位带着小孩的老香客热情地招呼。“不是,我是来找人的。不过,今天人真多啊。”他有些惊讶地说道。 “今天三月十九,是观音娘娘的生日,另外还有六月十九悟佛、九月十九成正果,这三天都是上香人潮最多的日子。”老人家在台阶旁坐下,掏出一块帕子擦着汗。 他的孙子从湖边摘了一片荷叶装了清水送过来,小小的人儿奶声奶气地说:“爷爷,喝水。” “您孙子真乖。”布衣公子看着祖孙二人和乐融融的情景,不由得称赞一句。 “这位公子,你也坐着歇歇吧,前面是华严湖,大家都在湖边休息了,我们一时半刻是走不了的。”老人家摸着孙子的小脑袋笑着说道。 “是吗?”布衣公子看看四周,拿着各种供品的香客们或坐或靠,早把细窄的山路挤得水泄不通。 南岳虽然不像华山那样笔直陡峭,险象环生,但是山势如飞,攀登也实在不易。 他无奈地笑了一下,找了个干净的地方坐下来。 初春的山上景色极美,不知名的小野花重重叠叠地开在草地上,就像是在大地上绣了一块美丽的毯子,那毯子沿着山势斜飞而下,仿佛这青翠没有尽头。 山间总是有若隐若现的薄雾,一会儿工夫,那雾气便欺了下来,将人笼在其中,坐得近的人还能看到个大概,坐得远的人只剩下朦胧的影子。 “起雾喽,大家小心。”不知道是谁说了这么一句话,这些早有经验的香客们掏出准备好的红色布料系在身上。 “这位公子,你没有准备红布吗,等会雾气更浓,只有红色才能让人看到你。” 坐在台阶对面的老人家与小孩子已经看不清楚了,只有身边这个不知道从哪里冒出来的书生正一脸好心地对着布衣公子说道。 他是第一次到这来,怎么会知道这山中云雾如此之盛,大白天的,可这说来就来,让人来不及防备。 他摇摇头,表示自己没有准备。 “这样好了,如果这位兄台不嫌弃的话,我的红布分你一半吧。”云雾之中,书生的五官也越加模糊起来,他的穿着打扮看来就是一个普通的书生,背着考生们常背的书架子,一块小小的遮阳布篷往前伸了出来,遮在他的头顶上。 他说话的声音很好听,清脆之中带着一丝沉静的味道,虽谈不上铿锵有力,但是绝对算是温润动听。 一片雾茫茫当中,只听到清脆的裂帛之声,接着一只清瘦的手拿着一块红布伸到布衣公子的眼前。 “你拿着吧,云海落在此处,一时半刻是不会散的。” 他伸手接过,看见递在眼前的手指上还残留着墨迹,看样子真的是个读书人。 “谢谢这位兄台,今日滴水之恩,来日涌泉相报。” “这么客气做什么,施恩不言谢。对了,你也是赶着观音生日来上香的吗?” “不是,我是来找人的。” “找人?!” 白雾茫茫中,布衣公子只看见一个修长的影子在自己眼前晃动。 “找我就好了,我是山上书院的夫子,这衡山之上的僧人道士、学生夫子没有一个是我不认识的。” “哟?”布衣公子伸手将红布绑到自己的右手臂上“原来兄台还是一位教书先生,恕在下眼拙,未能认得。” “百无一用是书生,我上次科举未中,只好上山当夫子,实在是不好意思,哈哈。”爽朗的声音在云雾之中飘荡而来。 “世上之路如此之多,兄台不必太过在意。” “你讲话,我喜欢。”人影像是突然窜到了他眼前。 那张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脸仿佛平空出现在眼前,让布衣公子不禁吓了一跳,这才注意到书生长得就是一副路人般不起眼的模样,只是笑起来的时候却让人觉得那普通的面容突然生动了起来,甚至到了有点好看的地步。 “哇,近看贤弟,越发觉得贤弟真是天人之姿,白雾茫茫,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不如这样,就让我来做你的向导吧。” “那怎么行。兄台…”布衣公子的话突然停住了。四周雾气正在一点一点的散去,阳光穿过雾气照在眼前书生的脸上,只见他微弯的眼睛正看着自己。 布衣公子脸上的表情瞬间凝住了,何止是表情,他觉得那一刻自己的气息仿佛也都凝结住了。他的眼睛、他的眼睛!居然是… “前面挡路的人滚开,县令夫人的轿子来了!”远远传来了一声暴喝。 台阶坐着的香客们纷纷开始sao动起来,此时云雾犹未散尽,大家的视线仍旧不明,四周一阵推挤。 此时的山路上险象环生、一片慌乱,只见一顶红色轿子在四个健步如飞的轿夫抬举之下,急步向他们走来。有几个恶奴跑在轿子前头,正挥着鞭子驱赶山路上的香客们。 “真是过分!不就是为了赶吉时吗?”书生一边恨声说道,一边伸出手拉住正欲向前主事的布衣公子“你是外地人,不知道这官爷的厉害。” “哼,什么官爷!我还没…”布衣公子刚开口,就听到身边的书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