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0章又扑了上去 (第1/2页)
第100章 又扑了上去 此时定然已经举兵响应。江南战事一起,势必处处戒严,一路之上,兵行险阻,恐怕要到江南甚是不易。 何况如今东海公下落不明,怕是已葬身地下。没有他的引见,豪王又怎会待见太师?”庞集见他说得有理,问道:“依你之见,该当如何?”黄文炳道:“不如去投西夏! 夏主李元昊很是钦佩太师,若有下官引见,自然不会比在这东京差许多!”庞集想了想,点点头道:“事到如今,也只能如此了!” 说罢,便带着女儿庞多花和黄文炳,三人一起抛下诸军,往南门而出。叛军见太师奔逃而去,更是大乱,原本还在奋战的铁力真兄弟,顿时也没了斗志,双双死于乱军之中。 穆桂英守在南门之外,却见三人朝他直驰过来,从马背上直起身来,拿刀尖一指,喝道:“站住!” 黄文炳一见穆桂英,顿时吓破了胆,忙不迭地拿手中的长枪去刺穆桂英,他身为兵部尚书,虽是有些武艺,但只凭他那三脚猫功夫,怎是穆桂英的对手?不过两个回合。 就被穆桂英一刀磕掉了手中的长枪。庞集也是吓得哆哆嗦嗦,道:“穆,穆帅,请放我们西去,可好?”穆桂英冷笑一声,骂道:“贼子!当日你辱我至甚,今日还有脸来求饶么?”庞集心里愈发害怕。 但死到临头,反而激起了他的求生欲望,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便壮了壮胆子,道:“穆桂英,你若是今日不放了我们!老夫这就回城,向皇上去求情,那时,老夫便将你在地下城的那些丑事,全部公之于众!” 庞集这一说,却戳中了穆桂英心中的软肋,只见她把眼一瞪,喝道:“你敢?”庞集见她害怕,心里愈发有底气,道:“穆桂英,你莫要忘了,你身上还留着老夫给你四枚烙印,即使你矢口否认,那烙印也是去不掉的。你就这么确信,皇上不会要求你验身么?你若是放我一条生路,老夫便将这事烂在心里!” 听了这话,穆桂英更加心虚,高举的刀尖缓缓地放了下来。“太师,还愣着做什么?快走!”黄文炳唯恐穆桂英反悔,一拉太师,三个人策马从穆桂英的身边扬长而去。*** 当穆桂英垂头丧气地回到汴京城时,只见满地都是叛军的尸体,王城的朱红色大墙都被战火熏黑,好在呼、杨、郑、高四大家族时隔十余年后,终于又团聚一起。 宋仁宗很是兴奋,下令大封群臣,挖开呼家的铁丘坟,以公侯之礼重新厚葬,年年祭奠,岁岁供奉。呼家上下,各有封赏。穆桂英请罪道:“皇上,臣一时大意,走脱了罪魁祸首,请陛下治罪!” 宋仁宗正在兴头上,又怎会怪罪于她,道:“爱卿平叛有功,折叛军十之八九,可谓居功至伟,何罪之有?叛臣庞集、黄文炳畏罪逃往西夏,已难成气候!爱卿快快平身!” 穆桂英谢过皇上,从怀里取出在地下城庞集书屋拿到的叛军名册,道:“陛下,臣于地下,寻得叛军名册一本,献于陛下!”太监陈琳急忙将名册呈给宋仁宗,宋仁宗展开一阅,道:“想不到,太师一党,已延伸到朝堂之中。 那么多公卿竟为其所用!此类叛党不除,朝堂终是大患!”宋仁宗又召过新任的羽林军总兵高强,道:“朕命你依照名册,追查叛党余孽!” “臣遵旨!”高强下拜领旨。宋仁宗又将呼延守勇和呼延守信召到跟前,道:“十余年前,朕误信谗言,致使你一门三百余口被杀。今日朕已深悔其过,着令工部,于双王府旧址之上,修筑百丈高楼,重开双王府! 另,你呼家满门,可即日返回太原守孝三年,三年后再行回朝,为国效力!”“臣谢主隆恩!”呼延兄弟二人齐齐拜谢。“皇上!”一旁的萧赛红出班奏道“如今罪魁未诛,呼家祖宗不能安心,庙堂社稷不能安宁。 臣自请领北国之兵,出征西夏,追捕罪魁庞集、黄文炳!”呼延守勇、呼延守信、呼延庆、呼延平、呼延明等一干呼家后代,也齐齐跪在萧赛红身后,奏道:“请陛下恩准呼家出征西夏!待擒回贼首,再回山西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