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讲冤死的晁错上 (第4/4页)
权是个危害,这一点肯定是对的。 当然,我们不能说因为曹丕反了、朱棣反了,就证明刘濞是会反的,我们不能这样反推。但是应该说晁错这个提防是有他的道理的,甚至可以说是一种深谋远虑。从这个意义上说,长痛不如短痛,吃柿子也不能专拣软的捏——既然要削藩,既然要真正推行削藩的政策,确实应该拿吴国这个最强大的藩国开刀。就是说对吴王刘濞,我们不管他是反,还是不反,都要拿他开刀——这个冤大头他当定了,这是没有办法的。何况吴王刘濞最后一听说要削他,他就跳起来,也从某种程度上反证了他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谋反的条件的。那么,在那样一个时代,你具备谋反的条件,是可以被视为谋反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应该说晁错对于巩固那样一种国家制度,对巩固汉代的中央政权,是做出了杰出贡献的。 对于这个观点,实际上很多人是有共识的。晁错之前的贾谊是最先提出削藩的——贾谊向汉文帝提出削藩——没有被汉文帝采纳。汉文帝觉得自己没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条件,还不到这个时机,所以汉文帝接见贾谊的时候,就问一些神神鬼鬼的事情,不跟他谈政治。后来有诗说“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汉文帝觉得这个事情他做不成。 另外,晁错的死都是因为袁盎,可袁盎他也是主张削藩的。所以你要说整个汉朝廷中只有晁错一个人明白时事,也不是事实,很多人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问题在于晁错提出削藩的时候几乎遭到一片反对,挑头反对的是窦婴。窦婴是公开反对的,其他人是私下反对的;而到了最后提出来要诛杀晁错的时候,朝廷是一片喊杀,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这里面有三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在于汉王朝的治国理念。我们知道,一个统一的国家要有一个国家意识形态。秦王朝的国家意识形态是法家的学说,汉王朝武帝之前的国家形态是道家学说,汉武帝以后是儒家学说。汉文帝的皇后、汉景帝的母亲窦太后就是一个笃信黄老的人。窦太后有个规定,就是自己的儿子和窦家的人只准读老子,只准读老子的《道德经》,不准读别的。所以,这一些人都是道家派,只不过汉景帝的态度比较温和,窦太后的态度比较强硬。 有一次,汉景帝主持一个学术讨论会,讨论一个什么问题呢?就是汤武革命是否合法。什么叫汤武革命呢?“汤”就是商汤起兵打败夏桀,由商朝取代夏朝;“武”就是周武王起兵革命,由周朝取代商朝——会议主题是说这个事情对不对。道家说不对。道家的代表人物叫做黄生,就是一个姓黄的先生——黄先生,黄先生说,这个帽子再破也要戴在头上,鞋子再破也要穿在脚上——君就是君,臣就是臣,夏桀再坏,殷纣王再无道,他也是君,所以汤武革命是造反。儒家的代表人物叫辕固,辕固反驳道,照你这么说,我们高皇帝取代秦王朝也是造反了? 这个事情就不好讲了。你如果赞成这个黄生,那意味着我大汉政权是来路不明;如果赞成辕固,那意味着我大汉王朝也可以被别的王朝取代。对这个汉景帝怎么表态呢?汉景帝说,好了,吃rou不吃马肝,不算不懂味道。马肝是什么?马肝是有毒的,是不能吃的,所以我们还是喝排骨汤吧!汉景帝是比较温和的。窦太后就很厉害了,她就把辕固叫过来,说,你读读老子的书。辕固嘴巴一撇,什么老子的书,那是奴才的书!窦太后勃然大怒道,你怎么说本太后读的是奴才的书?那你到野猪圈里去,你跟野猪斗一斗,就把他扔野猪圈里头了。最后还是汉景帝塞给辕固一把好刀,辕固一刀把野猪杀了,才保住了一条性命。所以说,这个时候整个朝廷里的人的思想是倾向于道家的。 那么,道家的治国理念是什么呢?用老子的话说,叫“治大国者曰烹小鲜”什么叫做小鲜呢?就是这个小鱼、小虾要怎么做呢?拿一个盘子,放一点油,不要多了,把小鱼、小虾放在里面,弄点小火慢慢烤,烤焦了以后翻个面再烤,烤到酥得骨头都能吃。如果是小鱼、小虾在锅里面,你就不能拿个锅铲不停地炒,否则最后会成什么了,会成渣子。所以,老子说,治理一个大国,就像做小鱼、小虾一样,你不要折腾,不要搞运动,你安静一点,安安静静地让它慢慢地往前走。所以说,削藩那是要削的,但不能像你晁错这样急哄哄的,你得一点一点来,慢慢地做。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大家认为,这个吴楚之乱完全是晁错惹出来的祸。本来人家也没有造反嘛,人家都很规矩嘛,该缴的税也都缴了嘛,该做的事情他也做了嘛;惟一不合礼节的是吴王没有来朝见嘛。而吴王没有来朝见,那是有原因的。当年吴王的太子进京,和文帝的太子——后来的汉景帝——两个人下棋。两个孩子下着下着不知怎么一下火了,汉景帝拿起棋盘砸过去,结果把吴王的太子砸死了。把人砸死了以后呢,文帝就把吴王太子的尸体弄车给运到吴国去,说给拿回去埋葬。吴王就发脾气了,什么意思嘛,在那儿死的,为什么不能就地埋葬呢?非要给我送回来?他就又把尸体给送回去了。这么着两家就翻脸了。吴王说,我生病了,气病了,我再不上朝了。后来汉文帝也很后悔,就赐了吴王一个几杖,就是一个拐棍,还说,兄弟你既然年纪大了,就不必来了吧。本来没事了嘛,你现在要去削人家的地,惹得人家造反,那你要担当这个责任。这是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那就得归结到晁错的为人上了。晁错这一回为什么会招来一片喊杀呢?我认为,不但因为他这次犯了众怒,而且因为他平时就不得人心。这就牵涉到晁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么,晁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且听下回分解,谢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