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讲韩信成败之谜 (第2/3页)
。这个时候就有人出馊主意了,你把钟离眜的人头带去见皇上不就没事了吗?韩信想,好像也是,于是韩信就去找钟离眜,要借他一颗人头用用。 钟离眜这个时候非常伤心,我是觉得你韩信是朋友,是哥们儿,是靠得住的人,是一个厚道的、仁慈的、讲义气的人,我才来投奔你,没想到你要把我卖了。他叹着气说,韩信,韩信,你要想想清楚,刘邦为什么不发兵打你,是因为我钟离眜在这个地方,他知道,他一旦发兵来打你,我会挺身而出带兵去迎战的。现在你把我的人头拿去了,下一个要取的人头就是你脖子上的。然后拿出宝剑架到脖子上说,你不是个厚道人,自杀了。 韩信的这个决策完全错了,有什么错误呢?有三点错误。第一,卖友求荣,在道德上输了一招棋。我们要知道,韩信和刘邦这个时候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一方面刘邦感谢他,毕竟韩信是立下了盖世奇功嘛;另一方面刘邦又猜忌他,韩信毕竟是功高盖主嘛,所以刘邦才把他齐王的军权夺掉,由齐王改为楚王,那意思也就是希望他能够就此安分守己,得到一个善终就罢了。而韩信这个时候一方面觉得刘邦对自己还算厚道,虽然齐王变成楚王了,毕竟还是衣锦还乡。但是从另一方面也是有些抱怨,觉得自己的功劳没有得到足够的犒赏,所以他们的关系是非常微妙,就刘邦而言,还是很想把这个刺头给拔了,但是下不了手。 为什么下不了手?刘邦并不是一个喜欢杀功臣的人,他和勾贱也不一样,他也知道勾践和文种大夫的故事,也知道“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死”这个典故,他也不想背上这个恶名。但是现在不要紧,为什么?韩信已然由功臣变成了小人,出卖朋友的小人,按照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小人,人人得而诛之,小人是可以随便杀的,杀小人在道德上是不受谴责的,韩信在道德上输了一把,这是第一。 第二,讨好献媚,在心理上输了一招棋。韩信杀钟离眜,拿钟离眜的人头去见刘邦,意图很明显,就是巴结讨好刘邦嘛,因为刘邦恨钟离眜嘛。那么你去巴结他,说明你什么呢?说明你理亏呀,你如果不理亏的话,你干嘛要去巴结他,说明你自己不把你和刘邦放在平等的地位,你自己矮了人家一头,心里犯怯,底气不足,理不直,气不壮,不坦荡,你的心理上就输了一把。这是第二。 第三,主动投降,战术上又输了一招棋。刘邦没说要怎么样,也没有处分你,也没有派人来抓你,他只是要南巡一下嘛,他来看看你不行吗?怎么着了嘛!你怕成这个样子,你主动跪下来,仗还没有打,你就下跪了,你还打什么仗,这是不是战术上又输了一把。 韩信就拎着钟离眜的人头去见刘邦,刘邦哪里会因为你送来这么一份礼物就不抓你了?来人啊,抓起来。立马就在国境线上逮捕了韩信,然后把韩信扔在自己的车上,回去了,不南巡了,回京师。于是韩信在这个时候,在车上说了这样一句话“狡兔死,走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忘;敌国已破,我固当烹矣”说这句话。我就是你的狗,我这个狗也该被你煮着吃了,我活该嘛。刘邦说,少废话,你以为你谋反的证据不足吗?回去说话,带回京城。 但是刘邦并没有杀韩信,因为韩信这个时候谋反没有证据。说韩信谋反的举报八成是诬告,这个刘邦心里也很清楚,你在建国之初没有任何证据,你就把这样一个功臣杀掉,肯定是不行的。刘邦也很聪明,先把他关着,杀杀他的威风,灭灭他的志气,然后宣布,大赦天下。所有的犯人我都赦免了,韩信也赦免了,不过你毕竟是有问题的,楚王不能当了,降两级,淮阴侯,淮阴是韩信的家乡。王以下是公、侯、伯、子、男,降两级,留用,以观后效,但是不能“之国”就是你不能到你的封地去,留在京城听候差遣,厉害吧。从此韩信就变成了淮阴侯。所以司马迁的《史记》,韩信的传叫《淮阴侯列传》。 司马迁的《史记》,他记人物是三个等级,第一等最高的等是本记,是记帝王的。比如说秦始皇是本记,汉高祖是本记,项羽也是本记;第二等叫世家,是记诸侯的,记国王的,所以越王勾践是世家,甚至萧何、张良也记为世家;韩信是列传,第三等。 所以自从韩信做了这么一件蠢事以后,他和刘邦之间的那个形式地位,本来是这样的,甚至韩信还略高一点的,现在变成这样了,刘邦在形式上完全超过于韩信。所以韩信出卖自己的朋友并没有落好,反而坏了自己的事。 韩信并没有因为出卖朋友,而保全自己,这反倒加速了自己的灭亡。此时的韩信,其实已经是刘邦手里可控制的一粒棋子,要杀要剐任有刘邦处置。但此时的刘邦不但没有处置他,还封他为淮阴侯,那么是什么原因使韩信最后走上了绝路呢? 我们先来看看韩信被降为淮阴侯之后的表现,韩信被降为淮阴侯以后非常不痛快,称病不朝,长期请病假,当然了,这个病也有两说,病嘛,可能有一点,打了那么多年的仗,风餐露宿的,还不能落点病,什么风湿关节炎之类的,什么胃溃疡之类的,估计会有一点。另外有心病,郁闷嘛,不痛快,不高兴,生闷气,心里有一点。但是更重要的是他觉得上朝是一件很耻辱的事情,为什么?因为他本来是王爵,因为我们知道,古人上朝是按照官位大小排队的,叫做列,王、公贵族是一列,侯、侯爵、大夫,将军这些是一列,韩信本来是高级的那一列的,把他降到低级那一列去了,就像坐飞机,本来是坐头等舱的,给降到经济舱去了,他就觉得很没面子,只是想想看那些坐经济舱的低级的行列里面都站些谁啊?羞于为伍,所以他不上朝,而且嘀嘀咕咕的,牢sao不断。 有一天,韩信闲着没事,七逛八逛的,逛到了樊哙家里,樊哙也是汉初的风云人物,也是汉初的一大功臣,但是樊哙这个人厚道,一看韩信来了以后,扑通跪下来,表示欢迎,说大王居然肯来光临小臣的寒舍,感到无比地荣幸,因为樊哙也是封了侯的。韩信说什么,哈哈哈哈,哎呀呀,我没想到,我韩信落到和樊哙这种人来往。什么话嘛?樊哙是什么人?樊哙是吕后的妹夫,当年鸿门宴上不是樊哙出来,刘邦命可能都没有了,鸿门宴的故事我们都知道,项羽请刘邦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