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品读汉代风云人物_第七讲韩信功过之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讲韩信功过之谜 (第1/3页)

    第七讲 韩信功过之谜

    刘邦和韩信素不相识,仅凭萧何一句话,就拜韩信为大将军,把军事大权交给了他。韩信和刘邦有过一次极为重要的谈话,对时势的出色分析,着实表现了韩信的雄才大略、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

    从此,韩信如鱼得水,如龙入海。那么,韩信能不能够帮助刘邦夺取天下呢?他是怎样建功立业的?他建立了哪些功勋,又犯了什么错误,从而使自己成为功过皆有、毁誉参半的人物呢?

    韩信被刘邦任命为大将军以后,很快就表现出了自己的军事天才,他率领汉军定三秦,收韩魏,虏魏王,擒夏说(yu?,可以说是一路凯歌,其中最精彩的一仗是汉、赵之战?我们知道,汉当时是在西边,赵就是河北邯郸这一带地方,刘邦平定三秦、魏这样一些地方以后,就命令韩信出兵去攻打赵国。出兵走什么地方呢?当时走太行山,从太行山的一个关隘出兵,这个关口叫做井陉口,非常险要,路很窄。

    当时赵国的国王叫赵歇,他的统兵大帅叫做陈馀,陈馀有一位非常优秀的手下叫李左车——这是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军事家。韩信打这一仗风险是非常之大的:第一,赵国是主场,韩信是客队,就像咱们打球一样,你在哪个地方赛球,当地的球队总是要占点儿便宜的;第二,赵国当时的军队号称二十万,韩信的军队只有一万多点,明显是敌众我寡;第三,赵国是在自己的国家迎战,韩信是千里奔袭,这个叫做敌劳我逸。这些情况对于韩信来说应该非常地不妙。尽管如此,李左车还是很谨慎,他跟陈馀说,这场战争明摆着是对韩信不利的,他居然还敢来打,其千里奔袭必定有所准备,我们不可以掉以轻心。请元帅给我两万精兵,抄小路绕到韩信军队的后方,断其粮草;汉军来我赵地以后,请元帅坚壁勿战,就是不跟他打——我那边把粮草断掉,你这边不跟他打,他就会不战而败。

    可是赵国这个元帅陈馀是个书呆子,书生气十足,他怎么说呢?他说,哎,我已经弄清楚了,韩信的军队号称一万,也不过数千,那现在我们就是数十倍于汉军。它能有什么了不起?何况我们堂堂正义之师,怎么可以用你那种阴谋诡计,什么断其粮草呀,什么抄其后路呀?哎呀,这样做太不光明正大了。我们既然要打就要摆开阵势,堂堂正正跟这小子打它一仗,让天下人从此再也不敢小看我赵国!

    就这样,他不听李左车的建议。韩信他有情报人员啊,一听说陈馀没有采纳李左车的建议,喜出望外——这太好了!发令,出兵,过井陉口,只管走,走到赵国边境,安营扎寨。半夜时分,韩信传令,说各部队给将士们发些小点心,垫一垫肚子,等明天早上我们灭了赵国大家再来会餐。

    大家一想,这简直是天方夜谭,我们千里奔袭,人家人多势众,能不能打这一仗都是个问题,你还说我们明天早上把它灭了以后来吃早饭,还大会餐?这不是吹牛吗?但是韩信是大将军,是元帅呀,大家也不敢顶嘴,都说“诺”然后回去准备。天亮的时候韩信下令出发,部队就向前进,开始布阵。当时战场上有一条河,河对岸是赵军的军营,韩信就把军队调过河来布阵——这是非常危险的一种阵法。所以韩信这个阵一布过去,赵军看了后是大笑,哎呀,汉军来了一个傻子,背水布阵,等着看他的热闹吧。

    这边汉军也是提心吊胆的,说这个事情是怎么弄的?韩信说传令——举大将军旗,擂鼓,进军。什么意思?就是说要把他“汉大将军韩”的旗帜打出来,然后敲着鼓,大吹大擂地进军了。

    韩信一进军,赵军一看,这不是送死的来了吗?就拿着武器从军营冲出来了。两军交战,打了好长一阵子,韩信下令:撤!把大将军的旗子、中将军的旗子、小将军的旗子都给我扔地上;把那个鼓啊锣啊的都给我扔地上;甚至把武器也都扔地上…咱们跑吧,调头跑,走水上军——水上面还有一个军营——往后撤,全部撤到水上的军营里面去。水上的军营马上把门打开,把后撤的汉军放进来,然后再次准备战斗。

    赵军过来一看,汉军已然败得一塌糊涂,于是大家都去捡那些旗子。为什么他们会捡这个东西啊?因为你捡到将军旗拿回去是可以领赏的——古代打仗,这个旗子是很重要的,你把将军旗拿到手上,会得到重赏。这样,赵军这边仗都不打了,都去捡旗子。

    此前,韩信早就派了两千轻骑兵绕道埋伏在赵营的旁边,这时一看赵兵倾巢出来抢旗子,这两千轻骑兵就一拥而进,冲进赵国军营里面,把赵国的旗子全拔掉,把随身带的汉军红旗子都插上,然后高声喊:这个地方是汉国的了!

    赵军在那边打,往前冲;这边韩信的军队已经没有退路了——不是已经退到水上去了吗——只能殊死作战,拼死战,非常勇猛。赵军打不过,回头一看,发现自己的大本营丢了,于是军心大乱。赵军士兵说,这仗不能打了,咱逃命吧!于是都作鸟兽散,一哄而散。

    赵军将领拿刀杀了一些逃兵,但已经杀不过来了。这时候,占领了赵营的两千汉军轻骑兵和水上的汉军夹击赵军,最终结果是将赵军元帅陈馀斩于军中,活捉了赵王赵歇。韩信率军是大获全胜。

    这一仗打得是非常之精彩。打完仗以后,所有的部下都到韩信的军帐中来,对韩信表示祝贺,说,元帅您领导我们打的这一仗确实打得很漂亮,但是我们到现在还没想通这个事儿。兵法上是这么教我们的“右倍(背)山陵,左前水泽”什么意思呢?就是安营扎寨、行军布阵,我们的后面应该是山,这样我们就没有后顾之忧了,毕竟敌人要从后面的山上翻过来偷袭我们是很困难的;阵前应该是水,毕竟敌人要过水来打我们也是很困难的,一般像这样安排的营寨才是安全的。可是元帅您恰恰完全相反,哎呀,我等左思右想还是不得其解。

    韩信听了这些疑问,就笑着说,其实这个道理兵书上也说了,可惜各位平时没有留意。兵书上怎么说的呢?“置于死地而后生,置于亡地而后存”像我们这种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斗,一定要把我方置于死地才有战斗力。何况诸位想想,我们这支军队是一支什么样的军队?不过散兵游勇、乌合之众,都是没有经过训练的,是临时纠集起来的,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