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秦墨钜子 (第2/3页)
教义,全力研究墨子留下的统筹、整合、设计、制作等方 用技术。 抛弃了政治方面的诉求投靠秦始皇帝后,秦墨子受到了重用,从而成了秦王军工厂地头头,不,应该说总后勤部长,因为听室中同说,当初秦始皇帝六十大军扫灭六国,那后勤上的事务,就是由秦墨子统筹安排地。 — “太子有所不知,咸阳焚毁之前,我曾前往秦国制造军械的山谷之中,将那里的工匠图样全都收了过来。那里面的器械,萧何简直闻所未闻呀!”萧何说道。 “是吗?拿来我看看!”刘常满也来了兴趣。 到了这个时代,刘常满才发现,秦始皇帝当初维持的军队数量和战斗力,绝对是超越了这个时代的。以这个时期的后勤工作能力,全凭牛车运送物资的时代,竟然能保证全国上百万大军旷日持久的供应,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阿房宫和骊山陵被项羽一把火烧掉了。刘常满没能看到有多么壮观。但大驰道和长城却是知道地。很难想象,在这个时代,在地形复杂地广袤国土上。是凭借什么手段来进行测量的。 如今听了室中同和阳成延所说,刘常满这才知道,原来在秦始皇这一切奇迹的背后,存在着这么一个牛人!这等牛人,当然不能不见,于是这天。刘常满便带着召平、室中同、阳成延三人一起,前往墨子谷拜会魏无相。 前往墨子谷前,从召平、室中同、阳成延等人地嘴里,刘常满已经知道了此时各门各派的来龙去脉。 要说起来,此时的门派,还远不象武侠小说中那么组织严密,其实是战国时候诸子百家的流亚。不过经过战国数百年的发展,诸子百家学说之中。有得志的,有失意地。 这得志的自然首推法家,其次便是儒家。这两派学说创建之始,其意就在于帮助“君王”治理国家。可以说先天便占据了优势,很快便成为“显学”意即被各国君主大力推崇的学问,先后在数个诸候国实践过。 当然,最为成功的还是法家。这法家自己宣称“根源于道”但和老庄所说的“清净无为”之道正好相反,若说老庄是“顺其自然”那法家便是“驱之入笼”要用完全的条条框框把人类所有的行为都规范起来,达到一种理想的“规矩方圆”状态。 法家地治国方法直接有效,乱世用重典,在战国乱世中,起效最快,因此各国纷纷采用法家学说。然而法家学说却有一点大坏处:不易变通,不近人情,松散惯了的六国法治贯彻得都远远没有秦国彻底,最后终于全部被秦国所灭。 而在法家兴起之前,各国治国的办法,其实按各国习俗统治,没有什么成系统的名目。后来孔老夫子便把他老先生心里认为正确地综合综合,便成了儒家。 不过正因为如此,儒家比起法家来,显得更贴近人情些,而他的“入世”思想,又比道家地“出世”思想,更适合治理国家的需要,所以在法家兴起之前,儒家——如果说得上儒家的话,才是真正的“显学” 然而除了儒法两家,其他的学说便没那么幸运了。象召平任“大匠”也就是掌门人的农家,先天就注定了它不可能成为治国的显学,其他的比如公输门、阴阳家甚至兵家,都因为学术的局限性,无法成为显学。 但道家和墨家却是其中的例外。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道家曾经占过统治地位,甚至有人说“三皇五帝”时代,基本上都是以道家的方式为主进行统治的。并且道家的创始人——或者说总结人吧——老子,在诸子百家的创始人中,年龄最大,生活时代最早,而道家作为一个哲学意味极浓的学派,其实诸子百家都杂采道家之说,因此道家可以说是百家之宗。 墨家则是另外一种情况。在战国时代,曾有一段时间,墨子的学说也成为显学,然而很快它就衰落了。毕竟墨子的“兼爱”思想,归根结底是绝对平均主义,那不过是一种理想状态。然而平均主义和公平是两码子事,真正执行起来,恐怕结果和我国建国初实行的制度效果差不多。 这些东西,在当今大家当然认识得极为清楚,然而这些话在二千年前说出来,绝对是高屋建瓴的“见识”就连召平这等见识广博的大家,也都赞叹不已,对太子的能耐,更是佩服莫名。 据室中同说,他的恩师,秦墨子魏无相,是个脾气很执拗,很不容易说服的人。从前秦始皇帝曾三派使者不至,最后派皇长子扶苏亲自前往墨谷奉帖不说,还在大殿亲自设宴招待魏无相。 室中同还说,当初魏无相并非屈从于皇帝的权威,而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