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历史向侧面进出 (第1/3页)
第八章 历史向侧面进出 在传统史家笔下,魏晋南北朝时期无道昏君之多,可说是空前绝后。然而与其说这是皇室品质恶化的结果,毋宁说是反映了这时代国家体制的脆弱。面对如此长期的动乱不安,历来做为社会纲纪的儒家思想,已无法满足人心的需求;而新近传入的佛教,却适时提供了饱受苦难的人们精神慰藉,使佛教一时大为盛行,深深影响此后千百年的中国。 大多数的中国人相信宇宙经常处在一种和谐的状态中。要是当中有何差错,一定有负咎的人在。在魏晋南北朝的分裂期间,其坏人则为曹cao。即钱穆先生——可能是将中国写历史的传统承前接后带到现代的首屈一指的大师,也仍然没有宽恕曹cao的篡窃。其理由不难理解:在君主专制时代,自然法规总是由上至下的通行,如果君主称自己承昊天之明命,即只有他能表彰宇宙至高的道德与智慧。但事实上,下层的详情无法得知。而在广大的国土内,很多相冲突的利害也不见得可以调和。可是皇帝有了御殿里龙椅上的神秘色彩,就成为一个说话算数的仲裁者,他所期待于读书明理之百官的,不过是一种带强迫的信仰,要是他们都保持着自我抑制和对人谦让的信条,那么不怕任何冲突不得解决,也没有技术上的困难不能排除。曹cao的罪过,不仅在于他以粗蛮的办法去解决实际的问题,井且在于他公开道说,有意凿穿众所公信的神话。据说他曾称:“若天命在吾,吾其为周文王矣。”所称文王即为西伯,他虽拥有广大的地区仍继续向商君称臣,待他的儿子武王才正式取商而代之。当曹cao于公元220年去世时,他的儿子曹丕也不再耽搁,立即贯彻父志宣布魏朝的成立,而强迫汉朝的最后一个皇帝行禅让礼,于是天命有了正式的接收交代。45年之后司马家如法炮制。司马昭有了皇帝的权威而无其名目,儿子司马炎则取魏而代之,国号为晋。 钱穆先生在《国史大纲》内称:“国家本是精神产物。”从实际眼光看来,我们今日甚难接受这样的说法。可是他所提倡的宗旨大意:任何政权都需要若干理论上基础,则不容辩驳。中国古代因为技术上的困难,在管理千百万生灵的时候不得不假借遗传的帝统,代表社会价值的总和,有它的道理。曹cao口中所说、手下所做都像马基雅弗利,怪不得他要承受千古的唾骂了。在中国的戏曲里,曹cao的面谱全部涂白,状如墙壁,以显示其谲诈,只有眼角稍沾墨笔,表现着他机警应变的能力。 从脸谱论人物 中国的戏曲始于唐,而取得市井间娱乐的地位则于宋,其衍变而为今日之“京剧”至少距魏晋南北朝分裂的时代又已一千年。虽如此,今日曹cao及其同时期人物仍为舞台上最被经常排出之角色。在这群人物之中最为人钦仰的乃是关羽,他是一个带兵的将领,面谱上特具枣红色。在真实生活里,关羽刚傲而缺乏处世的谨慎周详,他不顾利害让自己两面受敌,弄到战败授首,比曹cao早死一个月。可是千百年之后关公仍被中国人奉为战神,民间崇拜的不是他的指挥若定,而是他的道德力量。关羽“义重如山”至今秘密结社的团体仍有些奉之为师祖。 戏台上好像又要在走极端的关系中保持某种平衡,因之也搬出另一型的英雄人物吕蒙。此人无疑是在战场上计害关公,而将他的头颅交与曹cao邀功的吴将,其脸谱也将其个性夸大的表现,即与实际的面貌相违,也无伤大雅。吕蒙初为纯粹武人,有不屑于文墨的态度.只因为上级督促,他才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开始读书。可是如此一来,书中文句使他神往,这从他手不释卷,在极短时间之内,在理智上有了截然不同的改变中可以看出。他的同僚也惊异着此人从不学无术的武人,一变而为有心计的战略家,因之“士别三日,便当刮目相看”他的脸谱上以蝴蝶式的设计陪衬着两只灵活的眼睛,表征着一个复杂人格内心的机动力。很显然的吕蒙之所特有,是为关羽之所独无。 这样的轶闻琐事虽有趣,读史者如何受其裨益?本书作者建议我们注意社会学家区分大传统(greattradition)与小传统(littletradition)的办法。这也就是说,大凡文化上非正式,而结构上稍松懈的部门,虽然大致上依据“高级文化”吹搓而成,却又在细微末节之间穿插交凿。这种非正式而带娱乐性的安排,使哲学家和大政④治家的见解下达于一般民众。京剧将这段历史极尽其能事的渲染,也得到16世纪一本大众化书籍之助。《三国志传通俗演义》富于传奇性,这书将当日事迹极端地小说化且浪漫化。因其向小传统的方向歪曲,足使大多数的群众欣赏到的一段论说,与前述大历史家钱穆所提出者,没有根本的差别,亦即是“国家本是精神产物”既如此,则愈在危急存亡之秋,个人的品格,更需要严格的评判。很显然的,此中戏剧家与传统历史家具备同样的信心,他们觉得道德上一成不变的尺度,足以衡量个人的品格。他们的立场既然如此全部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